第598章 败亡天子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8章 败亡天子

冲进城内的明军,已经数倍于守军,对城门处的敌人更处于绝对优势。再加上爆起发难,鞑虏全无防备,很快就被杀得尸横遍地。

莫日根和哈图等蒙古人更是极力表现,呼喝驰奔,箭射得又准又狠,干翻了数个鞑虏。

要说骑射,那是蒙古人的老本行。甚至,射技比之满人也不逊色。

只不过,蒙古人在和女真人的较量中一败涂地。

原因很多,一是心不齐,没有团结,松散的部落联盟没有凝聚力;其次,蒙古缺铁严重,盔甲很少,连铁箭簇都打造困难。

黄立已经决心收服蒙古诸部,对于蒙古人的归化,自然是非常欢迎。

至于察哈尔部,已经严重衰弱,也没几个部落听从其号令,黄立并不太看在眼里。

大敌是盘踞西域的漠西蒙古,也就是准噶尔部。其不仅有数万能征惯战的精兵,还掌握从沙俄传来的火器,实力不可小觑。

黄立知道战争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足够明军做好充分的准备。

况且,这不会是大明独自的战斗,还有被准噶尔打得落花流水的蒙古诸部。

不求大明出兵相助,不哭着喊着请求内附,黄立不会轻易出兵。战争嘛,总要有所收获。

战斗并不激烈,且持续时间也不长。有备而来的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袭击,轻松地解决了守城的数百鞑虏。

喀尔他喇呆若木鸡,或者说是心如死灰。曾经设想过自己的结局,却没想到会如此窝囊。不,应该是愚蠢。

但他没有反抗,反抗也无济于事,不过是人家刀子一抹的事情,比杀鸡还容易。

脑子里乱成了浆糊,直到脖子上的刀撤掉,两个明军士兵从后面将其双臂倒背捆了起来;直到有人讥嘲地说了一句“这鞑子还挺老实的”,他才缓醒过来。

可一切也结束了,死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喀尔他喇连用嘴逞强都不想做,那只能让他死得更惨。

“押下去审讯。”王之炳冷笑一声,纵马离去。

城内还有零星的战斗,重要的是不能放敌人去报信儿。可能不能完全阻止,但向真定府方向的一定能够堵截住。

并不是所有的骑兵都杀入城内,还有一部分已经在城外包抄城门。

接下来,就是等待主力到来,进行完交接后,王之炳又要率队向京师进发。想到或许是第一支进入京师的部队,王之炳的心头不由得火热起来。

当赵云率领万余骑兵赶到保定城下时,早已接到了通报,但如此轻松地拿下城池,并且没泄露风声,依然让他感到十分激动和振奋。

“老王啊,干得漂亮。”见到王之炳,赵云便是笑着大夸,王之炳还想矜持一些,可咧开的大嘴,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赵云用力拍着王之炳的手臂,笑着说道:“休息一下,继续向京师进发。保定城我留下别的部队,截击从真定府逃回的敌人。”

“多谢将军成全。”王之炳躬身施礼,慨然说道:“根据口供,前往京城这一路上的城镇,已经没有多少敌人。”

“能传檄而定更好,若是顽抗,就交给主力,你只管向京城冲。”赵云又交代道:“先进京城,稳定社会秩序,就是首功一件。”

“末将明白。”王之炳痛快地遵令,说道:“鞑虏已经败逃关外,我军急速进击,风险已经很小。”

赵云点了点头,说道:“到达京师后,不必急于去追击鞑虏。我军可能有别的任务,或许是援助辽东。”

北伐已经胜券在握,李来亨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但辽东还有李岳,是否能够犁庭扫穴,也是皇帝极为在意的。

老爹帮儿子,理所应当,天经地义。

不仅是自己麾下的骑兵,还要加上其他友军的大部,数万骑兵投入辽东,给鞑虏最后一击。

……………

太阳懒懒地悬在天空,撒下的光和热,让人们感觉到夏季的热度。

行在官道之上,时而有山林遮挡,有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但康小三显然没有这种感觉,他心情沉重,目光似乎停留在沿途的景色,但却没有焦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车驾一眼望不到边,满载着皇家用品,连痰盂都没落下。宫人太监随在车旁,他们可没资格坐车,只能是步行。

数千禁旅八旗前有侦察,旁有警戒,如临大敌,安保措施做得周全。

迁徙的满人已经屡次遭到袭击,甚至护卫的八旗兵也有了伤亡,这让他们不得不抽调更多的人马,加强沿途的保护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8章 败亡天子

鳌拜已经先行赶赴遵化,开坟挖棺,得把东陵的顺治骨灰弄回辽东。名为回归故土,实际上是什么,不用明言。

大内侍卫索额图骑在马上,随侍在御辇旁侧,脸色正肃,偶尔向御辇上看一眼,发现帘子一起开着,不知道小皇帝在张望什么。

索尼死了,在忧惧中比历史上提前咽气。死前要求用满族的火化,骨灰葬在辽东,这倒是给迁徙减轻了负担。

不象某些满人,是运着棺材返回辽东,又用石灰,又有香火,好象显得多孝顺似的。

“人死万事空。”在辚辚的车轮声中,索额图开始胡思乱想,甚至开始羡慕起死鬼老爹。

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用管,山崩地裂、洪水滔天也跟死人毫无关系,只剩下活人在挣扎求生,在恐惧忧虑。

“杰书是个蠢货,带兵出征时信誓旦旦,却在锦西铩羽而归。说好的打开通路呢,权当是放屁嘛?”

“鳌拜不随行护驾,却先跑去遵化启坟。而且,还掌握着大量八旗兵力,并向辽东派出了骑兵增援。难道是希望明军追上来,把皇家一网打尽,借刀杀人?”

“岳乐在沧州抵挡明军,都统宜里布、范达礼等在真定府,估计都是凶多吉少,跑不回来几个人。”

“这些人都属于皇家,当初看似抓住了些兵权,现在却要连兵带将都折进去,真是失策啊!”

“鳌拜倒是称心如意了,不下撤退令,名为保护皇家和满人迁徙,其实是把这些人当炮灰。”

突然,前方隐约传来了爆炸的轰鸣。

索额图并不惊慌,只是无奈地翻了下眼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地雷,心惊之余,他也有些习以为常了。

地雷埋得并不密,偶尔有一颗,甚至不一定是埋在大路上。就有倒霉蛋儿跑去路边拉屎,结果被崩得屁股两半。

在索额图看来,这纯粹是恶心人。

你不防备吧,时不时响一颗;你好好检查吧,兴许十几里路也没有一个。能不能碰到,全凭运气。

夜里才是最需要戒备的,特别是山林地带,风吹草动,人影绰绰,还真不是草木皆兵。

冷枪、冷箭真有,也有不明身份的武装试图借着夜幕的掩护潜近,与护卫的八旗兵将交火。

“什么时候山贼草寇也敢袭击皇家车驾,敢与八旗精兵交锋?”索额图苦笑了一下,突然见到太监李德全贴近御辇,似乎皇帝有什么交代。

随后,李德全小跑过来,到得近前对索额图问道:“万岁询问,离遵化已是不远,应该下旨令前线将士撤退。”

索额图沉吟了一下,说道:“请公公回禀万岁,奴才这就去问一下苏克萨哈大人。”

“有劳了。”李德全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就这么个行进速度,恐怕到遵化还得个三五天吧!也行,传旨过去,路上也得花时间,明军应该是追不上来啦!

索额图勒转马头,前去向护驾而行的苏克萨哈请示。

鳌拜先去了遵化挖坟,遏必隆这个胆怯的家伙,巴结着鳌拜,领了个去与蒙古诸部联络,为满人迁徙提供便利的差使,早跑出边墙啦!

只剩下苏克萨哈,担任起护驾的重任。说是重任,那真是费力不讨好。对皇家是轻不得、重不得,还是防护周全,不得出事。

索额图很快就找到苏克萨哈,把事情讲述一遍。

苏克萨哈思索了半晌,颌首答应,请皇帝下旨,他这就派人去传。

从时间上看,皇家安全退出边墙,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了。

前线的八旗官兵,多逃回一些,就多一分力量。白白牺牲,已经毫无价值。

一路行来,苏克萨哈眼见的苍老瘦削了,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尽管他不知道,因为明军的北伐,他已经多活了些时日,没有让鳌拜给弄死。

当然,最早的改变应该是从童谣谶语开始。苏克萨哈谨小慎微,不敢触怒鳌拜,才保住了性命。

撤回前线的八旗官兵,苏克萨哈是赞成的。领军将领都是宗室,手下的官兵也应该忠于皇帝,是皇帝现在急于抓住的兵权。

剧变之下,康小三意识到即便回到辽东,形势依然处于危机之中。不仅是外部的明军,内部恐怕也会生乱。

大清败亡,总要有人承担责任,稳定士气民心的。

虽然这毫无疑问应该是辅政大臣的问题,但鳌拜会认嘛?说不定就要把自己当做替罪羊,来个另立新君,废昏立明。

“这个大奸臣,绝对能干得出来。”康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8章 败亡天子

小三忿忿地拉上了车帘。

他可是早听到风声,鳌拜对自己的异母哥哥福全,还有弟弟常宁,有些照顾。

“朕得位于天,岂是你这个大奸臣能够轻言废立的。”康小三咬牙切齿。

“全是无能的辅政大臣,葬送了祖辈打下的江山,害得朕成了逃亡天子。全是愚蠢自大的将领,屡战屡败,竟使伪明死灰复燃……”

康小三怨天怨地,既怨臣子,又怨上天不眷,使得自己还未施展盖世才能,就要跑到辽东那旮旯苟延残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凭朕的英明神武,定然还能率领痛定思痛的满人东山再起。太祖十三副遗甲起兵,艰苦卓绝对现在更胜百倍。”

轰,轰!接连两声爆炸,打断了康小三所畅想的宏图大志,害得他思路都乱了。

…………….

辽南,海州卫。

逹都率领着数千八旗官兵开出了城池,向着鞍山驿行进。

回头看了一眼距离不远的海州卫城,逹都现出复杂的神情。但终于是绝然转头,再不回望。

数万明军大举压境,刚从锦西铩羽而归的逹都所部,请求辽东增派援军不成,只得遵守命令,转向鞍山驿坚守。

鞍山驿在地形地势上,确实比海州卫城更有防守的优势。

但退到鞍山驿,也就意味着辽阳只剩下了这一个外围屏障,没有了战略回旋余地。

兵力不足,是辽东鞑虏的最大缺陷。锦西挫败的伤亡,再加上宁远守军被隔绝,辽东鞑虏几乎失去了万余部队。

关内关外被隔断,使得关内的援军很难快速赶到。

况且,还有大批的满人要绕道返回,为防备明军追杀,以及蒙古诸部的异动,也需要大量的人马护卫。

“收缩防御也是无奈之举啊!”逹都对于撤退的命令并没有太大的抵触,以收缩和坚守争取时间,以便得到关内八旗的援助,应该是比较明智的。

只见识了明军防御的厉害,逹都还不太清楚明军在攻坚上也十分擅长。

鞍山驿堡,是明代辽宁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东贴杨柳河(古称鞍山河),坐落在东西鞍山两座山的中间地带,东西距两山各0.5公里。

东北面是源于长白山余脉的千山,西南面则是辽阔的辽河平原的开始。

驿堡处在东西鞍山之间,因山似马鞍而得名。曾于万历年间重修,改筑为砖城,初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

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交通要冲。

现在辽东的清军已经不足三万,逐城坚守的话,兵力已经不足。只能向后收缩,集中兵力于险要之地,与明军死战。

“如果有两万人马,倚坚而守的话,说不定能抵挡住明军。争取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关内援兵差不多能赶到吧?”

逹都轻摇着马鞭,边走边思索,感觉到如山般沉重的压力。

马蹄声杂沓,撤向鞍山驿的鞑虏们也意志消沉,应该也在各自想着接下来的莫测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