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拒之门外,最后的冲锋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0章 拒之门外,最后的冲锋

瓦尔喀、赫叶,还有副都统胡礼布,各率部队,形成了逐次阻击,边打边退,掩护着家眷向太原城逃窜。

明军向前攻击前进,也在轮流使用兵力,并不是太过着急。一来是控制伤亡,其次则在休息人力马力,准备着给鞑虏最后一击。

“除非抛弃家眷,否则跑不了。”马宝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况,淡淡地说道:“就算逃进太原城,也不会有援兵。”

祁三升坐在一块石头上,嚼着干粮,嘿然笑道:“蹑着敌人的脚步,说不定能直接追到京城。现在呀,鞑虏估计已经乱成一团,忙着窜逃出关呢!”

旁边的战马在啃着地上的青草,打了个响鼻,似乎在赞同主人。

“只要各部进击得够快,鞑虏四面皆敌,也难集中兵力抗衡我军。”马宝放下望远镜,微笑着说道:“直接杀到京城,倒也不是不可能。”

三路明军分别由山西、河南、运河向京畿推进,阻力最大的还是运河的东线,但抵抗的力度也在越来越小。

若论速度,马宝和祁三升这一路骑兵,应该是最快的。

他们自然想成为第一支进入京城的部队,但也有几分谨慎,唯恐在胜利已定的情况下,招致败绩而蒙羞。

可惜,由于信息联络的滞后,他们也无法准确得知友军的推进速度。

“离京城越近,得到友军消息的速度越快。”祁三升拍了拍手上的干粮渣,拿过亲兵递上的水壶,喝了两大口,一抹嘴巴,畅快地长舒了口气。

马宝点了点头,再拿起望远镜观察,便看到清军已经放弃抵抗,退出了阻击阵地。

“上马,继续追击。”马宝大声说着,走下了土坡,伸手接过亲兵牵过的战马。

正在休息的将士们看到了旗帜的摆动,纷纷上马,隆隆地向前开进。

……………..

太原城。

刚刚在吃中午饭的贺保,又被知府大人给叫了过去。

抹掉嘴角的饭粒,贺保忙三火四地跑到府衙,得到了最新的指示。

“数万明军骑兵正在追杀瓦尔喀将军,他们在抵挡,让家眷快走,一两个时辰就能到达城下,让咱们做好接应入城的准备。”

知府抚着额头,既痛苦又无奈,目光向厅堂那边瞟了一下,那里应该是赶来报信通知的满大人。

“我们还要做守城的准备,你的兵不够,本府还要派人去动员民勇青壮,上城协助防守。”

贺保的嘴张成了“o”型,惊讶的样子不加掩饰。

这不是他预想的情况,出乎了他的意料。本来是好吃好喝打发走满大人,就等着明军打过来举旗归降的,哪里想到还要与明军厮杀?

“守城?!”贺保苦笑道:“大人,那咱们还有活路吗?”

和八旗兵将一起守城,不是在战斗中被打死,就是城池失守后被明军砍下脑袋,一点活路都没有哇!

知府叹了口气,无奈地摆着手,说道:“那有什么办法,与城共存亡吧!”

贺保垂下了头,感觉周围的光线都暗了,似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去吧!”知府摇了摇头,黯然地转身离去。

贺保有些失魂落魄地走出府衙,看了看天空,发了会儿呆。

突然,他的眼珠一转,想到了办法。

明军正在鞑子屁股后面追杀,鞑子在拼命抵挡,说明离得很近很近。

只要关闭城门,把鞑子拦在城外,他们根本没时间攻城,没时间找自己算账啊!

自己手下好歹有千八百人,把城门一关,总能坚持一会儿吧?况且,鞑子一路逃跑,根本没有什么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

哎,嘿,这不就有活命的机会啦?说不定,这还是阵前立功,比投降更让明军高兴。

想到这里,贺保的眼睛亮了起来,伸手叫过等候的亲兵,大声道:“快,回军营。”

四个前来报信的鞑虏吃饱喝足,歪躺在椅子上,缓解着浑身的疲惫,随便地闲聊着。

他们要一直等到家眷赶来,并组织进城和城池防御。不管以后怎样,在城内能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整顿。

但敌人就只能在城上宿营,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只能是望城兴叹。或许能够包围城池,或是切断逃往京畿的道路,可那也是不要避免的事情。

“活一天算一天吧!”满脸胡子的鞑虏叹息着摇头。

只在也只能是这个状态,想多了也没用。放弃家眷,又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尽管没有这些家眷的话,明军骑兵应该也追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0章 拒之门外,最后的冲锋

不上来。

情绪不高,还有些昏昏欲睡,几个鞑虏听到外面传来杂沓的声音,却并没有引起该有的警惕。

虽然绿营哗变和反叛已经呈燎原之势,最不济的也是当逃兵,不再给清廷卖命,

但鞑虏还是认为这帮胆怯的家伙不敢抗拒大军。

他们的兵力捉襟见肘,一边要节节抗击,一边还要抽出部分军队保护家眷,才派他们赶来报信儿准备。

而且,他们可是差点跑死了战马,才提前了一两个时辰赶到。要与明军作战,还要能脱身,八旗骑兵却是不敢这么不惜马力。

“吵什么?”被打扰了休息的鞑虏直起了身体,大声斥骂着。

厅堂的门被猛烈撞开,冲进来十几个绿营兵,手中拿着刀枪,还有几个端着鸟铳,二话不说,便向鞑虏开火。

烟雾升起,迅速弥漫在厅堂内,几个鞑虏猝不及防,连武器都没拿到手,便纷纷倒毙在地。

贺保这才进了厅堂,看着倒在地上的几具尸体,胆子壮了起来,往尸体上还啐了一口唾沫。

在他身后,畏畏缩缩地冒出了知府的脑袋,神情复杂地看着血肉模糊的尸体。

“大人。”贺保被硝磺味呛得咳嗽了两声,说道:“属下的兵不多,为了以防万一,还得您派人征集民勇青壮。”

知府点了点头,已经上了贼船,再没有回头的可能。而且,这说不定是个好机会,只要活下来,那就算戴罪立功了。

为了活命,贺保的脑袋迸发出了超出往常的聪明才智。他不仅派手下关闭了城门,加强了守卫,还要把城门都堵起来。

人心不齐呀,说不准就有人会开城门迎鞑子。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他不敢有一点的大意。

征召民勇青壮上城,也是攒鸡毛凑胆子,让鞑虏望而却步。尽管他们肯定没有攻城器械,可也不能出任何意外。

忙碌了半个多时辰,城门全部关闭,贺保也派了亲信率兵防守,才稍微放下心来。

站在城头,他向南瞭望着,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拒鞑虏,迎王师,嗯,成功了就是人生的转折啊!

“这可能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也最危险的事。从来都想着留后路,却没想到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后路可走啊!”

贺保突然有了新的人生感慨,不由得苦笑起来。既然如此,那这小辫子也不必留着了,在王师面前丢人现眼。

一根小辫子被割断,在空中打着转,落下了城墙。

…………….

人心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只是通常都埋在心底,被压抑着,被遏制着,缺少爆发的诱因和契机。

但在鞑虏看来,却是因为形势恶劣,而被曾经俯首贴耳的汉人所背弃。而且,汉人翻脸是那么快,那么无情。

没到两个时辰,几百骑兵保护着两千多八旗家眷出现在贺保等人的视线之中。

马车、骡车,乌泱泱的一大片,大人叫、孩子哭,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乱哄哄的。

这就是战争,失败的鞑虏看起来有凄惨的一面,但几十年来,他们给汉人造成的悲剧和伤害,比这厉害一百倍、一千倍。

风水轮流转,苍天饶过谁。

几个骑兵疾驰到城下,对着上面的守军高声喊叫,态度不好。

他们根本不知道城门关闭,就是不让他们进去,还以为是戒备森严,准备抵抗追来的明军。

城上的人们保持沉默,目光不约而同地注视在贺保身上。对于鞑虏的畏惧,还存在他们的心里。

贺保也很紧张,城外的鞑虏很多,给他带来了压力。尽管他知道攻城是不太可能,但还是不由得有些害怕。

“不用管他们,都躲起来,小心鞑子射箭。”贺保采取了龟缩战术,既不攻击,也不回话。

原来还想着靠人多造声势,想着威风凛凛地喝骂一番,现在全都忘了。甚至于,他都有些不敢直面城下的鞑虏。

城上的人一下子少了,都缩到了城墙后面。八旗骑兵开始有些懵逼,但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任他们喊破了喉咙,城上也是不理不睬,摆明了要拒他们于城外。

喝骂、威胁都用过了,几个骑兵终于无计可施,勒转马头驰奔而去。

已经相当疲惫的八旗家眷们还停在城外,眼巴巴地张望着,希望能尽快进城,暂时摆脱被追杀的恐惧。

在他们想来,哪怕只是进城好好吃喝一顿,睡上一觉,也是好的。

可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近在咫尺的城门紧闭,高大巍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90章 拒之门外,最后的冲锋

峨的城墙,破碎了他们的希望。

嘈杂声更加响亮,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笼罩下来,令人心情沉重,也非常的烦躁。

远处,已经隐约传来了枪声。瓦尔喀和赫叶等将领,还在拼命阻挡明军的前进,徒劳地保护着他们的家眷。

虽然是逐次阻击,但八旗兵力不足,比不得明军有数倍的人马可以使用。精神和体力在飞快消耗,明军的进攻却是不断加强,越来越猛烈。

赫叶率部驰奔到了下一个阻击地,气喘吁吁地对瓦尔喀问道:“将军,家眷和护卫队应该进入太原城了吧?”

瓦尔喀刚刚布置好阵地,准备留下两千人阻击迟滞。每一次阻击,都要死伤数百人,甚至是上千人。

明军的火枪威力远超弓箭和鸟铳,还能够采取多种姿势射击。

八旗兵将装备的鸟铳太少,用弓箭的话,就要采取暴露身体的立姿,很容易被火枪击中。

所以,瓦尔喀也希望早点进入太原城,暂时结束这种不断伤亡的战斗。

“算时间的话,应该是了。”瓦尔喀向北方望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奔驰而来的骑手,便说道:“你先去后面休息一下,说不定就能收到回报了。”

瓦尔喀不敢解除边退边战的状态,尽管一天下来的伤亡累积,已经损失了差不多三千人。

而敌人的兵力优势则更加明显,他们能够休息更长的时间,蓄积更多的人力马力。

一旦不加阻挡,明军骑兵就能长趋直进。到时候,能有多少人马逃进太原城,就是个很大的疑问。

“注定还是要牺牲一部分人马啊!”瓦尔喀有些无奈,也有些痛苦,望着远去的骑兵和场起的尘土,轻轻摇了摇头。

此时,马宝和祁三升等人率领的明军骑兵,再次衔尾追击,很快就要赶到。

“距离太原城已经不远了,鞑虏人困马乏,想必是要入城喘息。”

马宝和祁三升并马而驰,做着自己的分析判断,“我军也要加快速度,就算不能阻止其入城,也要消灭其断后的人马。”

祁三升点了点头,说道:“鞑虏的招数已经明了,我们也有了应变的手段。这次你率部进攻,我带人直接冲杀过去。”

马宝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次进攻的兵力也要增加,就以一万为准,争取将敌人包围起来。而且,不用我来指挥,我和你一起向鞑虏发起骑兵冲锋。”

“那就更好了。”祁三升微笑起来,“咱们的数次进攻,应该也给了鞑虏一个错觉。突然增加的兵力,增强的攻击力度,肯定使他们措手不及。”

马宝嘿然一笑,说道:“他们以为我军会这么一直打下去,不敢与他们展开骑兵砍杀,那可是大错特错。”

之前的战斗,明军确实给鞑虏造成了这种假象。

枪骑兵使用次数最多,犀利的火枪,给鞑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倒是没见识过骑兵团真正的战力。

要知道,骑兵团开始建立的标准,就是能纵横驰骋,在马上与敌人战斗的。只不过,后来加入了大量的枪骑兵而已。

同时,因为枪骑兵容易补充,使用频率也是最高。这确实迷惑了清军,认为明军骑兵不擅长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