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增兵青岛,北伐重心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15章 增兵青岛,北伐重心
朱元璋的北伐,其实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伐中原,二是北伐塞外。
中原虽然光复,可北元实力尚存,朱元璋又先后进行了十三次北伐作战,完全夺回汉、唐最盛时代的北疆。
到了永乐朝,明成祖又进行了五次亲征,进一步削弱了北元势力,并成为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并从此不再承认蒙元政权。
现在的形势又大有不同,蒙古依附于满清,已经不是明军的对手。只要灭掉满清,蒙古诸部只能臣服。
所以,黄立更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把中原和辽东通盘考虑,胜利之后,不用再进行耗日持久的作战。
哪怕不能一举全灭,至少在辽东,鞑虏也要处于被动。关内的鞑虏嘛,不能全歼,也要使其遭到重创。
清廷的犹豫迟疑,心存侥幸,就是最好的机会。
当辽东的详细战报送到南京时,黄立大喜过望,立刻昭示全国,并召集了大都督府成员,紧急商讨后续行动。
李来亨脸上还绷着,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李岳作为主将,能够获得大胜,足以给自己增光,并且稳固自己的地位,并再次消减了出身的影响。
黄立却没有别的心思,只是为了辽东大胜而高兴,为明年的光复中华而振奋。
黄立环视着李来亨、王光兴为首的众将,微笑着说道:“李岳要增兵大战,诸位以为如何?”
从目前来说,其实是操之过早的,与之前的计划有些出入。
李来亨见皇帝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知道涉及到李岳,必须自己先开口,别人才好顺着话来说。
也没有多作考虑,毕竟,接到情报后便马上进行了内部的商议,基本上确定了方案。
李来亨躬身拱手道:“启奏万岁,微臣以为现在增兵,还为时尚早。一来是后勤供应难以保障,其次是隆冬将至,辽东的气候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辽东现在三镇人马,只需坚守固防,稳定根基,囤积粮草物资,以待明年大战,更为适宜。”
“况且,其他各路人马尚未准备完毕,只是辽东一隅,不宜投入太多。等到明年大举北伐,各路齐动,更能使鞑虏左右支拙,难以应付。”
黄立笑了笑,并没有马上作出判断,又看向别人。
王光兴拱手道:“庆阳王所言甚是,微臣也认为现在增兵,有些操之过急。既然已经达到了牵制鞑虏的目的,且稳固根脚,看鞑虏的反应,再作定夺为好。”
黄立微微颌首,两位郡王的意见,显然是代表了大都督的商议结果,其余军官,倒也不必多问。
沉吟了一下,黄立缓缓说道:“虽然时机尚不成熟,但对辽东的投入,还要加大。粮弹物资要保证充足,支援的人马也要安排妥当,能够随时出发。”
“为了能尽快增援辽东,朕以为可先向青岛增兵,以便青岛能随时抽调人马,乘船赶往辽东参战。”
“年底前先增兵一镇,明天春季,再看情况继续增加。青岛兵力雄厚,北方鞑虏调动若出现战机,可进取山东,特别是登莱,将是征战辽东的坚实后盾。”
从崇明到青岛,走海路还是比较近便的。青岛要塞已经相当坚固,成为与辽东之间最可靠的中继港口。
但现在青岛的驻军守有余而攻不足,与胶州的鞑虏形成对峙之势。可一旦增加兵力,平衡就可能打破。
况且,辽东的明军还能够返身进攻登莱,与青岛明军形成夹击对攻之势,使得山东战局为之大变。
青岛驻军的加强,也能与江淮的明军形成呼应之势,有如在敌后的一颗钉子,也象插在清军背后的一把刀。
现在的清军,机动兵力已经不多。其余人马,则被牵制,不敢轻易调动。
江淮防线要守,京畿防务不能放松,对于青岛都难以集兵猛攻,就已经很说明问题。
倒不是人力不足,而是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来供养军队。与其因为粮饷缺乏而闹事或兵变,还不如紧着财政情况来保持兵力。
王光兴躬身奏道:“万岁,如果要增兵青岛,可能还要扩充军队,至少需要一镇或两镇。”
扩充军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涉及到武器装备和弹药粮草,以及饷粮供应,并不是那么简单。
黄立点了点头,说道:“安阳王所言极是。但朕以为,可从其他战区调兵,比如川陕,还有武昌,各调一镇人马,还是可以的吧?”
北伐说是四路进军,但黄立的思维也在根据实际情况而发生着改变。进取辽东的计划,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15章 增兵青岛,北伐重心
就使江淮这一路更为重要。
甘陕和中原已经不是那么看重,只要在江淮突破,或是占领山东,或是进逼京畿,迫使鞑虏撤出关外,或调兵勤王。
京畿是清廷的首脑所在,也是维持军心士气的根本。一旦鞑虏败势已定,甘陕和中原的绿营,还有多少死忠?
如果能够占领京师,将鞑虏赶出关外,中原和甘陕地区,差不多就能够传檄而定。
在黄立看来,经历过连续的战败,丢失了半壁江山,鞑虏对于汉人的震慑力已经大为削弱,再不是什么骑射无敌的名头。
降者如潮的现象还没有出现,也只是外部因素还不够强,压力还不够大。
等到明军发动北伐,并取得优势的时候。很多人就该重新站队,并要争着戴罪立功了。
李来亨和王光兴等人交换了下目光,知道皇帝可能要改变北伐的进攻重心,转向江淮和山东。
这倒也是可取之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师之利。甘陕和中原的两路大军,只需要达到牵制效果,就可以了。
“微臣以为可行。”李来亨躬身道:“可派人去征询汾阳王的意见,他正在视察各部,现下应在川北。”
刘体纯的视察工作还未结束,送回来的报告中,显得很是乐观。如果抽调兵力,他的意见,应该更加准确。
黄立点头应允,并没有独断专行。反正时间还来得及,可先从江淮战区调兵到青岛,从川陕和武昌再调兵补充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