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波涛汹涌
李讲带着五万两银票,从韩家离开。
回到家的时候,娄娟已经将饭菜做好,就等他了。
饭桌上,一人一鸭大快朵颐。
娄娟则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偶尔嗔怪道:“吃慢点,瞧你们两个急得。”
平日李讲读书的时候,都是李可达陪着母亲。
所以一人一鸭的关系升温的很快,娄娟已经习惯这么一个鸭孙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境界的不断提升,李可达也成长起来。
虽然外貌上,还是鸭子居多,但体型上却更像是鸵鸟,一双腿修长笔直,已经有李讲腰部那么高了。
它坐在椅子上像小孩一样,一双腿自由晃荡。
听闻李讲今天出门洽谈生意。
娄娟好奇地说:“儿子,你真要开报亭?那玩意费时费力得很,你又要读书,又要做生意,哪有那么多精力?”
“这不是有您嘛。”李讲笑道。
“又胡说了。”娄娟没好气地白了儿子一眼。
“放心吧,我已经请好专业人士了,会有人帮我管理的,我就负责报刊就行。”
李讲口中的“专业人士”,是他从文院中,精挑细选的一个学生。
此人名叫徐瀦,出身和天赋都很一般,在外院读了三年,至今还处于金丹境大圆满。
不过他有一点让李讲很满意,爱赚钱,而且非常享受赚钱的过程。
徐瀦年纪虽轻,但据说积累的财富已经堪比一些县级世家。
李讲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许诺了两股,才把他心甘情愿拉入伙。
又过了几日。
因为李讲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
再加上青州城各处,已经陆陆续续搭建起报亭,开始为将来做准备。
难免的,会有路过的行人,对这造型小巧的建筑感到好奇。
“那些人修这个玩意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么小……难不成是茅厕?”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李贯州的生意,叫‘报亭’,以后要用来卖‘报纸’的。”
“切,你很懂?那你告诉我,什么叫‘报纸’呗?”
“报纸就是……报纸就是……说了你也不懂!不过我听说啊,李贯州要把自己的诗文刊登在上面。”
“什么?!真的假的?他那么多贯州作品,这报纸得卖多贵啊?”
“谁知道呢,反正咱们老百姓买不起就是了。”
议论声一开始很小,甚至可以说不值一提。
但在某一日,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名叫“金钱”的能量后。
不只是百姓,就连世家都猛然发现,怎么身边的人都在讨论这所谓的报纸?
邱家。
书房里,邱灵素和邱河对面而坐,一位下人正轻言细语的汇报情况。
听完后,邱灵素松了口气道:“父亲,看来李讲所言的‘营销’,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嗯。”
邱河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道:“不过这些都是小道,真要想从金家的口中夺食,关键还得看作品本身的质量。”
“他那报纸,到底什么时候给我送来,不是说月初就要开业了吗?”
邱灵素无奈地摇摇头:“怕是还得再等几天。李讲说了,为了防止商业泄露,就算是股东,也得小心谨慎。”
也就是合作的人是李讲了。
不然换做其他人,这样对待身为股东的自己,邱河早就发飙,要拾掇对方了。
“唉,怎么感觉上了贼船呢?”邱河叹息一声。
“爹爹,你现在后悔已经迟了。”邱灵素不以为悲,反以为乐,捂着嘴嫣然一笑。
“你这丫头,这跟李讲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学会胳膊肘往外拐了?”邱河心如刀割,难过得很。
多好的一棵白菜,居然想被猪拱了。
“爹!你说什么呢,我还李讲是清白的!”邱灵素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你还好意思说!”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邱河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因为这是他最气的一点,那头该死的猪……居然还不来拱自家的白菜!
“不跟爹说话了。”邱灵素生气了,起身就走。
邱河满脸恨铁不成钢,对着她离去的背影大喊。
“都什么时候了,闺女你就别矜持了,小心一会拱猪都轮不到你啊!”
————
金家。
一间书房。
当金棋康第三次路过走廊,听到自家下人,在低声讨论所谓“报纸”的时候。
原先对李讲动作嗤
之以鼻的他,心底终于升起了一种不耐烦的压力。
这种感觉,就像是周围所有人都在说。
金家蒸蒸日上的生意要毁灭了,而且还是毁灭在一只蚂蚁的手中。
这有可能吗?
这怎么可能!
但讨论的趋势愈演愈烈,即便金棋康的心理再不相信,如今也只能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因为,金家的三代天骄,陆陆续续进入了闭关修炼的状态。
所以,这段时间管家的责任,顺理成章的落在了金棋康的肩上。
他不允许,在自己执掌的这个时期,金家发生任何一点的意外,动荡。
这会影响到他将来成为家主。
“李讲啊李讲,你想跟我玩是吧?”
独处的金棋康,全然没有在外的温和有礼。
他脸色阴狠,像是条残忍无情的灰狼,眼神中闪烁着恶毒的光。
“好啊,我与你奉陪到底。”
过了几天,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出,直接引爆了整个青州。
以金家为首的一等书铺,居然接连宣布为了回馈青州百姓。
在十二月初,要将一部分“鸣县”,甚至“登府”级别的作品,整合成册,命名为《青州文集》。
同样采取一个星期更新一次内容的方式,以大打折扣的价钱,推出面向群众!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的存在,象征着什么。
宛若一座雄伟的大山,直接投入了一口湖泊一般。
霎那间,地动山摇,惊涛骇浪。
青州就好像发生了地震一般,这些日子,上上下下,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太好了,这些世家终于做了一件人事,我们老百姓,也可以成为修士了。”
“他们这是在针对李讲的生意吧?还说什么‘回馈百姓’……真是道貌岸然。”
“我们小人物管那么多干什么?难道李贯州还会缺这点钱?谁的好,就买谁家的呗。”
……
虽然打了折扣,《青州文集》的价钱依旧很高,传闻要定在五两银子。
但是,这与之前的处境相比,已经好了太多了!
至少老百姓咬咬牙,掏出点压箱底的积蓄便可以买到。
因此,外界对金家书铺的声音,几乎清一色都是正向。
反观李讲,明明计划还没启动,似乎就已经被打入无间地狱,输得不能再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