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海选”!!!
第596章“海选”!!!
刘小涛擅长体能项目,以前在连队时,他就是五公里武装越野跑得最快的,而且一直保持着纪录。
这次比赛,主办方给参赛队伍准备的装备,比他们平时训练时用的还要重20斤。
刘小涛对队员们说,无论如何都得咬牙挺住,争取跑到最棒的成绩。
哨声一响,刘小涛涛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他快速瞅了一眼组委会给的地图,心里默默记下所有标记点,然后把地图折好收起来,这样能快点跑。
17分46秒眨眼就过去了,刘小涛涛第一个跑到了终点。
等刘小涛冲过终点六分钟后,第二名选手才到,这么大的差距让组委会开始怀疑刘小涛是不是用了不正当手段,所以他们提出要检查一下他的比赛装备。
刘小涛很严肃地对组委会说,要是他的装备没毛病,那组委会就得给“兔子”队赔个不是。
不信邪分组委会,立即开始调查非得证明刘小涛作弊不可。
结果装备经过组委会的检查,重量一点没差,看来“兔子”队长刘小涛的好成绩是实打实靠本事赢来的。
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在所有队伍前,向刘小涛和“兔子”队诚恳致歉,并且把6.5公里武装越野的金牌颁发给了“兔子”队。
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刘小涛带领的“兔子”队一直保持在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完成13个项目后,“兔子”队凭借8个项目夺得单项第一的好成绩,赢得了安德鲁国际特种兵竞赛第x届的桂冠。
斯洛国媒体事后报道称:“兔子特种兵的表现太让人惊叹了!”
“这群兔子牛逼!!!”
刘小涛他们一行人回国后,西南大区给了他们大大的赞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枚军功章。
战士张金称一回连队就当上了排长,他带的排在全营里,无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管理,都是大家公认的榜样。
尽管刘小涛每天都忙着带兵训练,但他自己的锻炼也没耽误。
后来在大区每年举办的联合训练比赛中,只要刘小涛一出手,他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夺冠热门。
一年一度的“黑豹特种大队”新队员“海选”即将拉开帷幕,紧张的氛围在军营中悄然弥漫。
“黑豹大队”作为一支全天候战备部队,始终处于高度警戒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战斗的召唤。
每一位军人心中,成为“黑豹”的一员都是无上的荣耀,然而,这条通往巅峰的道路却异常艰难。
在这里,宁缺毋滥的原则使得选拔标准极为严苛,只有最优秀、最坚韧的战士才能脱颖而出,实现这一终极梦想。
作为这支精锐部队的军事主官,刘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近期,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选拔工作中,甚至无暇顾及家庭。
他不仅要统筹全局,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与公正,还要亲自参与每一个细节,从体能测试到心理评估,力求为部队挑选出最具潜力的新鲜血液。
“黑豹特种大队”的新成员选拔面向整个大区,竞争异常激烈。
这数十万优秀军人中,最终每年仅有几十人能够获得这份殊荣。
每一次选拔都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只有那些在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上都达到顶峰的战士,才能通过层层筛选,成为“黑豹”的一员。
这支队伍不仅代表着军中的顶尖战力,更是每一位热血男儿心中不灭的梦想与追求。
相比以往的新队员选拔,今年的“黑豹选拔”,黑豹领导班子们却玩了一个新的样。
一天内,老兰接了100多个电话。
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这位“黑豹特种大队”组织干事还是直呼“没想到”。
“黑豹特战部队广揽精英,邀你一起加入,凡符合基本条件的战友均可自愿报名。”
93年1月20日,“黑豹特种大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一则在大区内部选调特战队员的公告。
公告的末尾,附上了组织干事老兰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这则公告一出,官兵们便相互转告:黑豹大队又要“海选”了!
“没错,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是的,不需要营连推荐”“通过淘汰选拔后就会下达兵员调动命令”老兰不断地解释着。
……尽管来电咨询的内容大都明晰地写在报名须知上,但大家第一次看到选拔公告,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疑惑。
这段时间,尽管对着电话说得唇焦口燥、声音沙哑,但战友们高涨的热情让老兰难掩兴奋:“从‘海选’引起的反响看,我们这次干对了。”
正在西南大区“黑豹特种大队”里调研采访,军报记者武雷看到了这则“海选”公告。
不到400字的“选调指南”上,列出了报名所需的基本条件。
看到这些条件,军报记者武雷不禁心生疑虑:“都说特战队员是‘尖刀上的刀尖’,这些标准是否过于简单了”
“我们有过同样的顾虑。”大队长刘武严肃地告诉记者,在确定报名标准的时候,他们曾举棋不定;
不知道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门槛”——标准太高,怕符合者寥寥无几;标准太低,又怕招来的差距大。
“其实,标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在讨论中,大队参谋长何秋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过去特战基础训练所淘汰的士兵中,不少人的考核标准甚至可以达到优秀。他们退出的原因,往往是吃不了特种兵的这份“苦”。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非要招募现成的特战队员,而是要招揽一批想要成为特种兵的‘种子’。”
经过反复斟酌,刘武与他的大队领导班子们终于统一意见:就按照成为一名特战队员最基本的标准,设定报名条件。
对照最终发布的公告,刘武向记者逐条解释了每项标准的含义:自愿服役至下一个军衔级别,是为了保证特战岗位兵员结构长期稳定;
无训练伤病史、心理疾病史和恐高症,是基于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需要;
而身高、学历要求,则是出于能够操作部分武器装备考虑;
至于基础体能成绩,考虑到特战队员的训练强度,故将标准设定为步兵专业考核“优秀”分数线。
“对于训练尖子而言,想要满足这些标准并不难。”刘武话锋一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为我们黑豹的一名特战队员很容易。”
正说着,刘武向记者武雷展示了80名入围者将要参加的“猎人集训”方案。
在接下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从未经历过特战专业训练的战友们将要完成40余项课目训练,其中包括极限体能、极限生存、极限心理等诸多极限训练内容。
“无法完成训练,淘汰!考核不合格,淘汰!意志薄弱,淘汰!”大队长刘武说,“猎人集训”是特种兵培养周期中淘汰率最高的一个环节,想成为一名特战队员必须迈过这道坎。
以往总会有人因受不了种种训练之苦,而选择放弃。
“你认为在这次集训中,会不会有人中途退出”面对记者武雷的发问,刘武皱着眉头思索了几秒,随后大手一挥:“应该没有。不,肯定没有!”
“如此有信心”武雷问。
“我们拭目以待!”刘武斩钉截铁地说道。
培养一名特战队员有多难参谋长何秋很有发言权。
“没有谁生来就是特种兵。”何秋告诉记者武雷,特战岗位对官兵的体能、技能、智能综合要求极高。
分配到“黑豹”特战大队的新兵需要先在训练营接受特战基础训练,通过一系列极为严苛的考核后,才能被编入特战大队。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最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新兵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
对此,大队参谋长何秋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你一块矿石,你要一点点冶炼,才能把它锻造成一把锋利的尖刀。”
特战队员培养周期长、产出少所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特战岗位长期存在人才缺口。
为填补这一缺口,“黑豹”此前的做法是“掐尖”:即协调友邻单位推荐选送军事基础素质拔尖的士兵,经大区机关批准后调动补充到特战大队。
“这就好比等别人炼出‘好钢’后,我们直接拿来做‘刀尖’。”
正说着,组织干事老兰两手一摊,“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老兰告诉记者武雷,以往他们去友邻单位“掐尖”,不少营连都会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生怕本单位的训练尖子被“偷”走。
“这也不难理解。”老兰苦笑着说,“有谁肯把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拱手让人呢”
“能否改‘友邻单位推荐’为‘士兵自愿报名’呢这样一来能够让有意向成为特种兵的战士,越过营连设置的门槛直接报名。”
就这样,一个新的兵员调配方式在组织干事老兰脑海中萌生。
按他的话来讲,就是要发布一则“海选”公告,像招揽贤才那样广招特战队员。
经过数月调研、论证和酝酿,今年年初,发布公告的想法最终形成一份《兵员调配建议方案》,并以“黑豹”特战大队dw的名义,呈递到大区领导案头。
这方案上报大区后也是引起了激烈地讨论,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选拔方式,“黑豹”算是开了先河了!
“这样的做法有无政策支持”“若是把尖子‘掐’给了特战大队,会不会对其他单位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随后的论证环节中,有人提出疑问。
“根据相关规定,大区有权限调配内部兵员”“此次兵员调配涉及面很窄,其带来的影响并不大”……经过深入研究,发布公告的建议最终获得通过。
“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合理调配,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大区一名领导说,包含探索优化兵员配置在内的一系列课题,已在去年被他们纳入“西南大区军dw高质量发展5年规划”。
这场“海选”,便是他们的一次有益探索。
某旅修理工间内,上等兵张大鹏仔细地给一把焊枪擦拭上油。
这把焊枪的原主人,是一位在焊工岗位干了8年的老兵。
去年秋天,老兵退伍后把这件宝贝留给了张大鹏。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张大鹏可能也会像这位老兵一样在修理岗位上一直干到退役。
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个“惊喜”,让张大鹏有些始料未及——
今年1月20日,西南大区发布了一则公告:黑豹特战大队广揽精英,邀你一起加入,凡符合基本条件的战友均可自愿报名。
看到公告,张大鹏马上拨打报名电话。
电话那头占线,他心急如焚。
“我很想成为一名特种兵!”这位修理兵的心底一直深埋着“特战梦”。
…………
初春,“黑豹特种大队”高原训练场上,一座冰封了整个冬季的水塘悄然解冻。
凌晨3点,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80名通过“海选”步入“黑豹”大门的准特战队员们,从温暖的被窝里一跃而出,跳进冰冷刺骨的水塘,接受抗寒冷训练。
这是“猎人集训”中的一项内容。
在这场被“黑豹大队”称作“就是铁人进来也要掉层皮”的集训中,类似的训练课目不少。
“从前来报名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我没想到会这么苦!”
每天20个小时的超负荷训练,让上等兵张大鹏极度疲惫。
一次长途负重奔袭,他跑着跑着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
作为代价,张大鹏的脸上留下一处巴掌大的挫伤。
可是疲惫不堪地张大鹏根本感觉不出伤痛,他只想爬在地上好好睡一觉。
像张大鹏一样其他受训队员们也是疲惫至极,而且又冷又饿。
对于这群准特战队员们而言,睡眠是稀缺品,果腹同样是奢望:在集训队,开饭就像开盲盒,谁也不知道发到手中的补给箱中装着什么。
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种种痛苦,准特战队员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没人逼你留在这里,只要把臂章埋了,你随时可以离开!”每天训练结束后,集训负责人刘小涛都会对准特战队员们激将一番。
这位参加过委拉特种作战学院“猎人集训”的中队长,深知激将法的意义。
按照集训规则,只要无法继续坚持,准特战队员们便可以将“特种兵”臂章,埋进营区内一片被称之为“墓地”的园子里,随后退出“猎人集训”。
与此同时,他也将失去成为一名特种兵的资格。
在这片“墓地”中,记者武雷见到一块块立起来的小石块——它们被称作“墓碑”,上面记录着历届退出集训的队员编号和退出时间。
转眼,此次“猎人集训”已经临近尾声。
正如“黑豹”大队长刘武预料的那样,截至目前,没有一名队员选择放弃,即便许多人身上已伤痕累累。
“‘海选’召唤的是热爱和梦想。”刘武说,相比过去分配到大队里的新兵,这批自愿报名前来的战士们都怀揣着成为特种兵的强烈意愿。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低估梦想和热爱的力量。”
由于训练中不慎受伤,张大鹏连续在考核中垫底,基本确定无缘成为特战队员。
面对这一结果,这位来自普通连队的上等兵却很乐观。
因为,张大鹏已规划好了未来几年的军旅生涯。
“既然‘士兵选调’的口子已经打开了,那么就算今年不行,明年我还可以继续报名。明年如果还是落选,还有后年……”言语间,张大鹏的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斗志。
与张大鹏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原本,某旅防空营上等兵甘罗打算“干满两年就回家”。
看到“海选”公告后,他改变了主意:“如果能成为特种兵,我会选择长期服役。”
“当务之急是尽快补齐短板,务必在年底晋升为下士。”
铆定目标,甘罗像是变了一个人,凡是训练总会冲在前面,同班战友们无不惊讶于他的改变。
同样被“海选”改变的,还有某团下士王栋梁——虽然训练成绩在营里名列前茅,可在与西南大区这么多高手的激烈竞争中,他还是败下阵来。
最终,他未能进入那80个人的集训大名单。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落选后,王栋梁再未以训练尖子自居。
轻装出发的他,不久后接连刷新了几项个人训练纪录。
“不逼自己一把,很难知道还有多少潜力没被激发出来。”记者武雷在训练场见到王栋梁时,他满身尘土。
说话时,他黢黑的脸上露出一排大白牙:“相信明年,我一定能够入围。”
不仅是战士们对“黑豹海选”的未来充满期待,该西南大区组织干事王岩也信心满满。
自“海选”公告公布之日起,王岩一直在跟进调研。
在他看来,“黑豹大队”的这次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此举不仅为战士们提供了一次跨单位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也填补了特殊岗位的人才缺口,可以说是一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成功对接。”王岩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特别是近段时间,一封封咨询函更加印证了王岩的判断——得知“黑豹特种大队”首开“士兵选调”的先河,不少友邻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慕名来函,想要借阅相关实施方案作为借鉴。
“既然这条路子走得通,那么就不妨再拓宽一些。”
王岩告诉记者武雷,目前他正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
“接下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士兵选调’的方式,为大区所属陆航、特战、电子对抗等岗位广招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精准化调配。”
“或许不久后,‘士兵选调’的范围不再仅限于一个大区,甚至不限于一个军种,继而让更多士兵能够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畅想未来,王岩认为,类似的“海选”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