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咸阳城外宋青书钓秦王

第711章 咸阳城外宋青书钓秦王

两人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盖聂和宋青书都不是普通士子。

只要耳朵一动,全场动静基本都能清晰入耳。

虽然嬴政没有表明身份,但宋青书和盖聂却留了神,也算是行走江湖保持警惕的习惯。

尤其是宋青书,盖聂不知道蒙毅是谁,他能不清楚

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恬之弟,与始皇帝出入同车的亲密战友,嬴政亲政最强盟友蒙家子弟中,政治智慧最高的那一个。

所以,这白袍青年是秦王政

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

那个还没出生,就被亲爹丢在敌国,两岁差点饿死,九岁归秦,亲爹嘎了,母亲又找了嫪毐这个新欢。

临死前,秦异人那家伙还认为嬴政年纪太小,不适合掌控罗网这件凶器,把它交给了赵姬这位太后和吕不韦分别掌控。

谁知道,空虚寂寞冷的赵姬遇到了牛牛大器能转车轮的嫪毐,直接沉沦了,一天天忙着给嬴政生两个小弟弟,热闹热闹。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

嬴政说是做了秦王,结果吕不韦也是一边扶持一边压制,亲弟弟成嬌为了王位起兵叛乱,自己死还带着一波宗室老秦人亲戚们的离心指责。

嬴政自己在王宫内,还得被奸夫嫪毐掌控的那部分罗网和士卒压制。

这样的秦王,没愤世嫉俗癫狂已经是非常人了。

但是嬴政就是咬着牙,忍受着孤独,灭了六国实现大一统,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一直到满清时期也没有跳出他制定的政治框架。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秦直道。

大一统思想,从此万世不易,哪怕诸侯纷争,军阀混战,就没有一个不想着重走大佬的旧路,南面称孤。

王业不偏安的思想根源,人人都想得天命的终极榜样。

刘邦、项羽这样的人,年少时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成为他!

说的就是他,从前不曾出现,以后也不可能再有的,始皇帝嬴政!

至于说秦二世而亡,根本原因是商君法,社会通道堵塞,民劳刑重恨不得一出生就开始劳役赎罪。

直接原因则是人人皆骂秦始皇,人人恨不得取而代之!

六国子弟只是迁徙咸阳,地方豪强也是异地搬迁,他不是残暴,而是不够残暴。

像吕雉家这样的富户搬个家,一样马上成为一县之郡望,钱粮权地等资源,稍微一运作就到手。

地方豪强争权夺利,诸子百家为学术争鸣,六国遗民无不想着复国虫享权柄,普通百姓疲于奔命,郡县皆没有大一统后的休养生息之心。

终始皇帝一生,都没有真的消化统一天下的成果。

消化不良,自然就窜稀了。

盖聂想着自己下山以来,周游列国所见所闻。

虽然不至于白骨露於野,但绝对是千里无鸡鸣了。

战国征战频频,不说十室九空,但人口的确是不咋地的。

“百姓者,百家之姓,先生胸怀百姓,爱护黔首,此乃孟子民贵君轻之思想也!

然则,天下肉食者,能有此心怀者,又有几人呢!”

说白了,对于老百姓的价值,这个时代还没有真的重视起来。

甚至他们都不配拥有姓,而是黔首,一个字的名作为代号。

哪怕商鞅也好,李斯也罢,都是把黔首当做生产工具的。

能读书,甚至有钱出远门游学,这些人出身最差的都得是个士人!

到唐宋读书都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何况在这战国末期。

“哈哈哈,孟子的民贵君轻我也不是完全赞同。

当权者岂会轻贱自己,你觉得天下诸王,谁会觉得自己比那田里的老农轻贱,那不过是妄想罢了!

既得利益者,是不会甘心自己的囊中之物分与贫贱之人的!

善财难舍,能不盘剥他人都算是好人了。”

宋青书自己都做不到人人平等,何况那无边享乐,无边权势的王侯。

亲爹亲妈尚且有偏心,谈何一碗水端平。

盖聂闻言一愣,

“先生,是不看好这秦国

那不知道,先是觉得如今七国,谁能一天下!”

秦昭襄王灭了宗周后,天下重归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诸子百家对于新的共主也各有观点。

但没有一家是觉得天下应该继续这么画地为界,和平相处下去的。

“大秦以军功爵位制牧民,整个国家都已成为了一个战争机器,老秦人的富贵和出头之日皆在其中,所以一天下者必秦也。

毕竟,关东六国没有哪一家有如此的枕戈待敌。

就像一个天天过着富贵淫逸生活之士子,又怎么打得过一个日日锤炼筋骨的猛士呢!”

不管后人如何评述秦二世而亡,但不得不承认,在蛋糕分配的节奏没有打乱的时候,大秦这个战争机器,就是强得可怕的虎狼之国。盖聂细细咀嚼了宋青书这几句话,忍不住赞叹道。

“先生所言,总是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国之政体便早已决定了大秦一天下的步伐,不可能停止啊!

如此可见,商君之法,当为富国强兵之法啊!”

大家都想上进,就只能去赚军功,在其他六国读书、出名、游学能当官的情况,完全不适用于老秦人!

要么,你就上阵杀敌,要么你就在家种地,不管哪种都会让人马不停息,而且所有产出都被国家收取,没达标的还得罚作劳役,谈何读书,谈何跨越阶级。

“富国强兵之法,却未必是定国爱民之法。

人皆有私心,秦奋六世之余烈,皆以老秦人血肉供养而成!

但老秦人困于商君法而疲于奔命,无劝课农桑,无教化治学,虽军功征战多出良将,可朝政所掌皆六国引进人才。

老秦人岂能无怨

一旦六国灭,老秦人又要死多少,抚恤能有几何

到时候关中元气大伤,触及根本,数代累积之困苦,秦一天下之功果却与之无关!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最后一句,宋青书颇有几分神棍似的谶言,听得盖聂眉毛直跳。

那边的秦王政听到这,再也坐不住了。

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好一个嬴政,二十岁的年纪,已经是威猛高大,气度不凡。

在蒙毅的陪同下,三两步来到了宋青书和盖聂的桌前,拱手行了一礼。

“先生高论,在下佩服!

既然先生能看到秦国的不足,不知又有何言以教秦国呢”

宋青书在心里感慨了一声,政哥啊,你总算是上钩了。

“这位是!”

刘备还得三顾呢,他手里的好东西太多,别的不说,一本资治通鉴就足够给嬴政当教科书启发了。

司马光那人不咋地,但是书确实写的可以。

如今才二十一岁的嬴政,看起来还是很谦逊包容的,被宋青书拒绝也没有恼怒,反倒是很客气的再度拱手行了一礼。

“在下秦政,也算是老秦人了,心忧大秦天下,故而求教先生!”

宋青书却摇了摇头,看了看往来的商人,说不好里面就有不少六国的探子,说道。

“坐而论道容易,治国安民实难。

我虽有良言千句,却不能于大道之旁夸夸其谈。

何况,我武当派求的是荡魔诛邪之强身之道,而非治国理政的为臣之道!”

嬴政眉头一皱,知道这样问一个治国之道,的确轻浮冒昧,最后还是拱手说道。

“那不知道先生,可否留一良言,为我老秦人指点迷津!”

“这倒不是不行,我且有一句,你或可传之天下: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说完这话,宋青书起身,拱了拱手,直接飘然远去。

“宋兄,且等等我!”

一旁的盖聂愈发的对宋青书感兴趣了,当即追了上去。

秦王嬴政,则是不断重复着那一句话。

在这个还在区分国人野人,奴隶如牲畜的年代,民这个概念其实是模糊的。

但偏偏,嬴政就真的懂了宋青书的意思。

蒙毅担忧的看着嬴政,他其实不太理解宋青书的话,觉得不过是与孟子等儒家一般的夸夸其谈。

“主上!天色渐晚,要不咱们先回宫吧!”

谁知道,嬴政却摆了摆手,跑到旁边牵过一匹马,翻身而上。

“走,追上去,今日寡人定要将此人请入咸阳宫,如此大才,绝对不能让他投靠了吕不韦!”

蒙毅有心劝阻,两人出行,一般也不会出咸阳城,周围都有大秦锐士,自然不会有大问题。

但现在要是出城,这安全可就没法保障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