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荷花池盛宴
第1201章 荷花池盛宴
李文赫虽然获得了圣上的赞誉和赏赐,可却并没有从文康帝的嘴里听见过半句有关继嗣的话。
许是因为时日太短,文康帝思量过多,不愿随意决定朝臣也能理解。
八月中旬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
整个皇宫像是笼罩在火炉之下,热气腾腾,令人心烦意燥。
因为藩王进京,十二位世子、郡王皆在京行宫地小,后宫嫔妃加上朝臣已经很多,若是再加上藩王和世子们,行宫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所以今年便没有去行宫避暑。
京城闷热,酷暑难耐,让人心烦意乱,好在边疆送来了几颗昂贵的妃子笑树,果子是又大又红,讨了陛下欢心。
文康帝一高兴就群臣同乐,在荷花池宴请藩王和朝臣一同品尝。
一颗葱郁的荔枝树从边疆运送而来,立在众臣面前。
树上结的果子饱满圆润,鲜红透亮。
皇后命人剪了一些果子用冰镇过,吃起来沙沙脆脆,十分爽口,又拿荔枝做了冰镇的甜水,一顿荔枝盛宴吃的群臣皆开怀。
剩下的荔枝皇上挨个儿赏赐了,姜娇儿和沈鹤得了三颗,刚好一个孩子一颗。
随风找宫人要了个食盒拿盘子装起来,心里不禁感叹,这年头吃颗荔枝可不容易。
荷花池边放着冰盆,有宫婢用扇子轻扇送来凉风,整个宴席上吃着冰凉的甜水和荔枝,再吹着凉风,好不惬意。
文康帝邀群臣同乐是可以携带家眷的,但沈鹤和姜娇儿为避风头,并未让两个孩子前来。
良、寒两王的世子也未出现,来的只有玉、兆、丰、雪四位藩王之子。
兴致高昂时,姜娇儿看见雪王朝李文赫使了个眼色,随即就见李文赫站起来。
“陛下,近日跟着太傅学习略有长进,今日人多热闹,不妨由臣作诗一首给大家助助兴。”
文康帝见状,眯起眼笑着点了点头。
李文赫负手而立,缓缓道:“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海角!”
“好!”文康帝大喝:“好一句玉雪肌肤罩绛纱!”
“文赫果然是才华横溢,难怪太傅对你如此青睐,你可切莫要辜负太傅的一番心意,日后更要勤勉。”
文康帝抬起手,吩咐身旁的大太监,“去把朕那支翡翠打造的狼毫笔拿来,赏赐给文赫。”
李文赫面上大喜:“臣谢陛下!”
姜娇儿和沈鹤对视了眼,淡淡一笑。
当着群臣藩王的面展示自己,故意引得文康帝青睐,李文赫和雪州王这心思昭然若揭。
倒不是为了让陛下知道他出众的才华,只不过是让在座的人看见陛下对他的看重。
如此一来,在这场继嗣争夺之中,李文赫就能获得更多拥护。
姜娇儿眼眸动了动,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口,心里微叹。
可他们不知道,文康帝从始至终都没有这个心思。
李文赫表面的越出众,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文康帝就会越介意。
“陛下,微臣自知才华不如李世子,不过微臣也想给大家助助兴。”
姜娇儿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耳边响起一道声音。
侧头一看,竟是玉州郡王李商勉。
丰、玉、兆三地离京城近,几位世子、郡王都常居京城,面圣的次数也远比旁人多。
“朕知道你从小就贪玩,让你读书跟要你命似的,不过朕看了你在御书房的成绩,有所进步,朕甚感欣慰。”
文康帝哈哈大笑,姜娇儿却清楚的看见,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寒光。
沈鹤扯了扯她的袖子,凑过来低声道:“玉州郡王乃先帝所赐爵位。”
姜娇儿恍然大悟。
难怪刚才李文赫说助兴他没不高兴,而李商勉却令他不悦了。
玉州郡王乃先帝所赐爵位,说明先帝对李商勉的看重和青睐,得先帝看重若再出类拔萃,只怕拥护的人会更多。
而且李商勉还和李文赫不一样,他本就常年游走在京与朝中大臣的关系非比寻常,盘根错节的背景会成为他的助力。
一旦李商勉脱颖而出,文康帝可能无法控制。
姜娇儿心头不禁感叹,这一场继嗣将各路牛鬼蛇神都引出来了。
“你也要作诗一首?”
“回陛下,臣自知才华不如李世子就不献丑了,臣准备了另外一个节目。”
“嗯。”文康帝点头,面上看不出喜怒,算是应允了。
在李商勉的指示下太监搬来一个靶子,众人移步至外面,李商勉站在约莫十米远的地方开弓射箭。
一连三发,每发必中!
众人高呼好,掌声雷鸣不绝。
文康帝也跟着点头,“没想到你射箭竟如此厉害!”
“文差点也无妨,日后精进武艺,替朕打天下!”
闻言,李商勉大喜,连声叩谢。
“先帝乃武将出身,咱们大煜朝更是马背上打下来
的天下!臣不过是效仿先帝和陛下。”
文康帝哈哈大笑,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
“朕有一柄好弓,一会儿赐予你。”
“多谢陛下!”
李商勉神色欣喜,玉州王更是腰杆挺得笔直。
一旁的雪州王和李文赫却变了脸色。
尤其是雪州王,一脸阴郁的盯着李商勉,那双眼宛如了淬了毒似的。
“一匹黑马在无人注意时杀出重围,这下,怕是成为众矢之的了。”
姜娇儿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
“希望这玉州王不是蠢,是有备而来吧。”
前有李文赫文采出众临时作诗一首,后有李商勉百发百中射箭了得,一文一武已经将风头夺进,后面的人也歇了心思。
文康帝折腾了大半日也累了,如今他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坐这会儿功夫已经吃不消,于是便让众人自行安排,他回去小憩会儿再来。
晚上他备了晚宴,所以大家都是不会离开的,可毕竟是深宫也不敢乱走,只能就在荷花池边附近走走逛逛。
荷花池边有观戏台,文康帝也安排了戏班子唱戏,愿意听戏的也可以去。
朝臣藩王们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文康帝留下来的大太监笑眯眯的将一切尽收眼底。
这时,一个穿着翠绿色宫服的婢女走到姜娇儿身边,福了福身子说道:“王妃,甄嫔娘娘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