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郁雨竹
第六百四十九章 打听
小
大
潘筠嫌弃得不行:“山名氏不是大名吗?名正言顺,又占理,竟然还向上状告,他一个守护大名都拿大内氏没办法,京都的人能做什么?”
潘筠摇了摇头,失望不已:“反倒给大内氏扬名立威,显得自己弱小无力,在势力争夺面前,弱小不会被同情,只会被豺狼一拥而上分食。”
她要是山名氏,自己捂着这事还来不及,绝对不会上报。
这和敞开自己柔软的肚皮,对一众豺狼说:‘来吧,撕咬吃了我吧’有什么区别?
薛韶也觉得山名氏的决策人不是很聪明的样子,问道:“还要和他们合作吗?”
潘筠磨了磨牙:“我们有别的选择吗?”
那的确没有。
石见国,能够和大内氏对抗的,目前只有山名氏,最关键的是,潘筠意取的银矿地区目前在山名氏的势力范围之内,怎么也绕不开他去。
“唉,相比于聪明的对手,我更怕猪队友。”潘筠叹气。
薛韶却是另一种想法:“对付大内氏,他是你的盟友,但若反过来,你意在人家的矿产,论理,山名氏和大内氏才应该是同盟。”
这么一换,潘筠瞬间心情好多了,且越想越多:“这么一倒推,那我可就精神了……”
这岂不是说,她不仅可以图谋银矿,还可以图谋更多的东西?
潘筠一脸兴奋,嘴上却道:“这多不好意思啊……”
薛韶:“没看出来。”
潘筠不理他,兴奋的和众人挥手:“我们走!”
高志铭不由的和师妹宋萱对视一眼,心里有点紧张,这是身体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潘筠的谋算到底是什么?
怎么感觉他们不止是来复仇杀人这么简单?
这座叫山口馆的城市是大内氏大本营所在地,背靠大山,整体位于山脚下,他们来的方向是一大片平地,也可以称之为盆地。
也是翻山越岭才过来的,所以要是攻打此处,还挺费力,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潘筠晃了晃脑袋,她又不是要带大军攻下山口馆,想这些做什么?
她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晃走,凭着毛利家给的身份凭证顺利进入山口馆。
一条健仁给他们找了客栈住下。
他一脸忧虑,却将住宿的客栈安排在大内氏房屋群外面,只要一出门,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大内氏顺着山势向上建造,占据了四分之一城池的房屋群。
“那里是大内氏族人及其亲眷的居住地。”一条健仁恭敬地道:“姓大内的人,以及他们的姻亲,都带着家臣、武士和仆人住在那里面。”
潘筠:“有点像内城,我刚才看到有货郎挑货进去了。”
一条健仁:“……是,除了核心地之外,外人也可入内,里面也有客栈、酒馆之类的。”
潘筠瞥了一眼怂怂的一条健仁,没有训斥他,只是问道:“我要找几个人,去哪里打听?”
一条健仁捏紧了衣角,不得不揽过此事:“贵人只管吩咐,小的去打听。”
潘筠很满意的点头,道:“一个叫大内弘见,问清楚他的住处、长相,再打听打听,这次跟山名氏争夺村庄表现最突出的人,同样问清楚他的姓名、住处和长相。”
一条健仁低头应下,正要默默退下,潘筠却叫住他,伸手递给他一张黄符:“随身带着,可保你平安,我答应过你父亲,只要你们父子不背叛我,我一定平安将你带回去。”
一条健仁心里安定不少,双手恭敬的接过。
他不知道这黄符的作用是什么,也没见过,但他听说过。
听闻这是上国神道用的东西,既可以作为攻击手段,又可以作为防御,还能祈福,应用广泛。
潘筠这么利害,拿出来的应该是真货吧?
一条健仁仔细的将东西收进怀里,然后带着家臣往内城去。
家臣随身带了不少钱,只是还有些慌,忍不住问道:“若様,真的要帮她找人吗?”
一条健仁苦笑:“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家臣:“这些人出手狠辣,尤其是那个叫潘筠的,说杀人就杀人,眼睛都不带眨的,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她要杀谁,要是一般人也就算了,要是大内氏重要的人,事情闹大,只怕一条家族会受到牵连。”
一条健仁:“听她的,一条家族只是可能会受到牵连,隔着一道海峡,大内氏想要在四国岛对付我一条家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不听她的,我下一刻就会死,我的父亲也可能会被她清算,她要杀我们,你们谁拦得住?”
家臣沉默。
一条健仁深吸一口气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父亲当时同意我为人质便已经预料到这一点,放心,父亲已经有准备,我们只管听命行事即可。”
这个听命,自然是听潘筠的。
虽然一条健仁手也抖,心也慌,却依旧尽心尽力的为她打听起大内弘见和攻打村庄立了首功的人。
这两个人都很好打听,一个有名字,一个则是最近风头正盛之人,他拿着钱在酒馆和武馆里转了一圈,晚上醉醺醺回到客栈时就全打听出来了。
他一身的酒气,不敢这么去见潘筠,所以先回屋里沐浴更衣,又漱口嚼了好几张薄荷叶,这才恭敬的去见潘筠。
潘筠他们也在城内逛了一天,对山口馆的街道布局大致心中有数,以及找到逃跑的最佳路线,潘筠还让潘小黑自己出去逛,给她多做出几条方案来。
一条健仁一来,潘筠就让妙和去开门。
一条健仁:“贵人,您要找的人都找到了。”
妙和立刻把门关上,大家都目光炯炯地盯着他看。
一条健仁不由的咽了咽口水,心里骂了一顿大内弘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屠村杀人的,竟然引得人千里迢迢渡海来杀他。
倭寇在海上一向霸道,只要登岸,杀得兴起时,滥杀是常有的事,大明的东南沿海,朝鲜的两条海岸线,都有过被屠的先例,也没见谁渡海来复仇,倒是屠村过后,遗留下来的人,以及有关联的村庄会大多下海成为海匪,最后和倭寇们合作。
潘筠摇了摇头,失望不已:“反倒给大内氏扬名立威,显得自己弱小无力,在势力争夺面前,弱小不会被同情,只会被豺狼一拥而上分食。”
她要是山名氏,自己捂着这事还来不及,绝对不会上报。
这和敞开自己柔软的肚皮,对一众豺狼说:‘来吧,撕咬吃了我吧’有什么区别?
薛韶也觉得山名氏的决策人不是很聪明的样子,问道:“还要和他们合作吗?”
潘筠磨了磨牙:“我们有别的选择吗?”
那的确没有。
石见国,能够和大内氏对抗的,目前只有山名氏,最关键的是,潘筠意取的银矿地区目前在山名氏的势力范围之内,怎么也绕不开他去。
“唉,相比于聪明的对手,我更怕猪队友。”潘筠叹气。
薛韶却是另一种想法:“对付大内氏,他是你的盟友,但若反过来,你意在人家的矿产,论理,山名氏和大内氏才应该是同盟。”
这么一换,潘筠瞬间心情好多了,且越想越多:“这么一倒推,那我可就精神了……”
这岂不是说,她不仅可以图谋银矿,还可以图谋更多的东西?
潘筠一脸兴奋,嘴上却道:“这多不好意思啊……”
薛韶:“没看出来。”
潘筠不理他,兴奋的和众人挥手:“我们走!”
高志铭不由的和师妹宋萱对视一眼,心里有点紧张,这是身体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潘筠的谋算到底是什么?
怎么感觉他们不止是来复仇杀人这么简单?
这座叫山口馆的城市是大内氏大本营所在地,背靠大山,整体位于山脚下,他们来的方向是一大片平地,也可以称之为盆地。
也是翻山越岭才过来的,所以要是攻打此处,还挺费力,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潘筠晃了晃脑袋,她又不是要带大军攻下山口馆,想这些做什么?
她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晃走,凭着毛利家给的身份凭证顺利进入山口馆。
一条健仁给他们找了客栈住下。
他一脸忧虑,却将住宿的客栈安排在大内氏房屋群外面,只要一出门,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大内氏顺着山势向上建造,占据了四分之一城池的房屋群。
“那里是大内氏族人及其亲眷的居住地。”一条健仁恭敬地道:“姓大内的人,以及他们的姻亲,都带着家臣、武士和仆人住在那里面。”
潘筠:“有点像内城,我刚才看到有货郎挑货进去了。”
一条健仁:“……是,除了核心地之外,外人也可入内,里面也有客栈、酒馆之类的。”
潘筠瞥了一眼怂怂的一条健仁,没有训斥他,只是问道:“我要找几个人,去哪里打听?”
一条健仁捏紧了衣角,不得不揽过此事:“贵人只管吩咐,小的去打听。”
潘筠很满意的点头,道:“一个叫大内弘见,问清楚他的住处、长相,再打听打听,这次跟山名氏争夺村庄表现最突出的人,同样问清楚他的姓名、住处和长相。”
一条健仁低头应下,正要默默退下,潘筠却叫住他,伸手递给他一张黄符:“随身带着,可保你平安,我答应过你父亲,只要你们父子不背叛我,我一定平安将你带回去。”
一条健仁心里安定不少,双手恭敬的接过。
他不知道这黄符的作用是什么,也没见过,但他听说过。
听闻这是上国神道用的东西,既可以作为攻击手段,又可以作为防御,还能祈福,应用广泛。
潘筠这么利害,拿出来的应该是真货吧?
一条健仁仔细的将东西收进怀里,然后带着家臣往内城去。
家臣随身带了不少钱,只是还有些慌,忍不住问道:“若様,真的要帮她找人吗?”
一条健仁苦笑:“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家臣:“这些人出手狠辣,尤其是那个叫潘筠的,说杀人就杀人,眼睛都不带眨的,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她要杀谁,要是一般人也就算了,要是大内氏重要的人,事情闹大,只怕一条家族会受到牵连。”
一条健仁:“听她的,一条家族只是可能会受到牵连,隔着一道海峡,大内氏想要在四国岛对付我一条家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不听她的,我下一刻就会死,我的父亲也可能会被她清算,她要杀我们,你们谁拦得住?”
家臣沉默。
一条健仁深吸一口气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父亲当时同意我为人质便已经预料到这一点,放心,父亲已经有准备,我们只管听命行事即可。”
这个听命,自然是听潘筠的。
虽然一条健仁手也抖,心也慌,却依旧尽心尽力的为她打听起大内弘见和攻打村庄立了首功的人。
这两个人都很好打听,一个有名字,一个则是最近风头正盛之人,他拿着钱在酒馆和武馆里转了一圈,晚上醉醺醺回到客栈时就全打听出来了。
他一身的酒气,不敢这么去见潘筠,所以先回屋里沐浴更衣,又漱口嚼了好几张薄荷叶,这才恭敬的去见潘筠。
潘筠他们也在城内逛了一天,对山口馆的街道布局大致心中有数,以及找到逃跑的最佳路线,潘筠还让潘小黑自己出去逛,给她多做出几条方案来。
一条健仁一来,潘筠就让妙和去开门。
一条健仁:“贵人,您要找的人都找到了。”
妙和立刻把门关上,大家都目光炯炯地盯着他看。
一条健仁不由的咽了咽口水,心里骂了一顿大内弘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屠村杀人的,竟然引得人千里迢迢渡海来杀他。
倭寇在海上一向霸道,只要登岸,杀得兴起时,滥杀是常有的事,大明的东南沿海,朝鲜的两条海岸线,都有过被屠的先例,也没见谁渡海来复仇,倒是屠村过后,遗留下来的人,以及有关联的村庄会大多下海成为海匪,最后和倭寇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