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寻道礼佛

杨士奇于值房,正伏案阅籍,偶尔皱眉提笔,书写几行。

这时内阁堂差来报。

“阁老,乾清宫的范公公奉上命来见您,如今在堂外候着。”

“范弘……?”

杨士奇放下笔,皱眉思索。

面上无限愁绪,似是想到了什么,长叹一声后,缓缓起身。

“带路……!”

……

范弘双手揣袖,面上还是那一直不散的笑容,静静在内阁堂外游廊站着。

身后两名小阍者,微微弓背,直视前方。

边上一名内阁堂差,静立在旁陪着。

这时,范弘远远看见杨士奇迎面过来,于是笑容更灿。

立即开口招呼道:“见过西杨先生!”

杨士奇笑道:“范公公怎么不在里面等?”

“不敢!”

杨士奇也不相让,就与范弘在廊外相面而立站定。

问道:“范公公,可是陛下有事吩咐。”

范弘笑道:“陛下一直记挂那日朝会上,为令公子赐一份差事,这不今日又问起此事,就让咱来内阁问问,令公子何日到京。”

杨士奇忙对着乾清宫方向一拜。

“老臣谢陛下隆恩。”

等到拜毕,范弘笑着道:

“西杨先生能否给咱一个准信,令公子究竟何日到京,免得陛下一直记挂此事,觉得对老臣体恤不够。”

杨士奇长叹一声:

“范公公不知,那逆子前几年行事荒唐,为此惹出不少事来,好在前些日子迷途知返,痛定思痛,往家里留了封书信,外出寻找名山古刹,洗刷一身罪孽。”

“老家里的人怕我担心,一直瞒着我。我也是最近去信,才得知此消息。”

“不过我已派人去寻,一旦寻到那逆子,一定立刻绑回京城,向陛下请罪。”

范弘闻得此言,惊讶无比。

“怎会如此?”

继而追问道:“西杨先生何不早说?平白让陛下记挂此事?”

杨士奇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逆子行事荒唐,离家数月,只寄回一封信,信上还未提及他行至何处,我一直在派人寻找,只是直至现在,依然杳无音信。”

说到此处,对着乾清宫方向再拜:“老臣实在有愧陛下如此体恤。”

范弘一听大急。

“阁老,这可不行啊!陛下都已允了此事,若是此事之后没了消息,难免不会有人私下非议,如此一来,岂不是有损陛下天颜?”

“还是得尽快找到人啊!况且令公子若是寻访名山古刹,那些地方皆处在人迹罕至之处,岂不危险?”

“不如这样,让锦衣卫派人去寻?”

杨士奇道:“岂可公器私用?”

“阁老怎生这般执拗?不如这样,若是阁老觉得寻子一事恐为言官弹劾,此事交给咱,咱一定将令公子寻回,也免了您老担心。”

杨士奇道:“此事万万不可。”

范弘急道:“阁老,陛下一直记挂此事,要是不了了陛下体恤老臣的心愿,怕是……”

杨士奇又是遥遥一拜:“皆是老臣管教不严之罪啊!”

范弘有些后悔来此。

……

来之前,陛下与王振在议太皇太后驾幸功德寺,寺内发生命案之事。

也不知怎么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杨士奇身上。

后来又说起前些时日朝会上,命杨士奇之子杨稷进京之事。

这才有了范弘主动请缨,来相询此事。

他本觉得这是好事。

如今看来,简直是烫手的山芋啊!

以前,他也听闻过一些杨稷的风言风语,但那毕竟只是风言风语。

就连陛下那日在朝上也大大夸赞了杨稷,谣言自是不攻而破。。

想起自己请缨来时,陛下和王振怪异的眼神。

他恨不得现在就自己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

不过很快,范弘就整理好情绪。

陛下来时吩咐,要他问明杨士奇,杨稷到京具体日期。

他如何不知,此事非得办成不可。

于是道:“阁老,这次请恕咱对您有些不敬。来时陛下吩咐了,要咱务必和阁老确定杨公子到京时间,若是我回去交不了差,阁老可莫怪咱日日来内阁烦您。”

语气中暗含威胁,且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杨士奇默然直视范弘。

范弘眼神不闪不避。

突然,杨士奇哈哈大笑道:

“无论如何,不能让范公公交不了差,范公公如实回禀陛下,一个月内,定然让那逆子到京,若是不然……”

“如何?”

“哼……!若是不然,我就与那逆子断绝关系,就当没生过这个逆子。”

范弘面皮微不可查的抖了抖。

……

王振在司礼监值房听马顺汇报。

“王公,杨家那小畜生确实这几个月以来,都未

曾回过老家。”

“这么说来,真如杨士奇所说,他那个儿子幡然醒悟,寻访名山古刹,寻道礼佛,洗刷罪孽喽?”

马顺尴尬一笑。

“王公,杨家不知耍了什么手段,之前杨稷犯下的事,都被一一抹平。”

“就连曾被那小子污了名节的女子,杨士奇那老东西也亲自去信,替儿子聘回家里。”

“现如今,泰和本地都在传,阁老家那不孝子,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洗心悔过。”

“还有……”

马顺偷偷去看王振脸色。

发现王振恰逢也在看自己,连忙把头低下。

王振早就了悟马顺这般德性,定然还有更差的事。

“说……!”

马顺身体一抖。

“几个月前,派去给……给杨稷设……设局,失踪的那几人找到了,只是……”

“难道死了?这岂不是更好?”

“也……不是……!”

……

杨稷性子乖张,又极冲动易怒。

前些时日,马顺派人做局,为的便是杨稷冲动之下,陷入局中。

届时,发生命案,人证、物证俱在。

杨稷便是杀人凶手。

奈何,派去做局之人,突然消失,无一丝痕迹留下。

仿佛这些派去的人,凭空消失了一般。

杨稷也在之后,突然留下书信离家。

马顺一直以为,是杨家耍了什么手段,便一直隐瞒王振,想着等找到人,再禀报不迟。

这一拖,就一直拖到了那次朝会之前几日,王振终于大怒。

马顺这才不得不说出实情。

就连王振也以为,是杨士奇识破此事,才使了什么手段。

是以才有了朝会上,陛下要杨稷进京,担任朝廷官职之事。

为的就是让杨士奇交人。

只是这些时日,杨家一直毫无动静,那次朝会之后。

在杨士奇,仿佛从未有过此事。

期间,马顺又派了人去杨家泰和老家,一直盯着杨府动静。

自始至终,杨府依然如旧,似乎也没有寻人的打算。

而且此次派去的人传回消息,杨稷名声在泰和突然好转起来。

唯一那毁人名节之事,也因当朝阁老亲自去信下聘,而成就一番姻缘。

马顺得此消息,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派去的人,一直在暗中调查,这一调查,寻找杨稷毫无所获。

反倒是将之前派去做局的人给找到了。

不仅找到了人,而扯出其他一堆事。

此事就连他这个做惯了阴私诡秘之事的锦衣卫指挥,也同样一个脑袋两个大。

他本来是想去寻王佑拿个主意,偏偏王佑跑去巡堤,不在京师。

恰逢王振派人相传,他只能硬着头皮汇报此事。

马顺只觉得,他好不容易在王振那里稍有改观的印象,此次怕是又得覆辙重蹈。

……

“王公,他们……”

“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