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朱由检的谋划
小
大
温体仁等几位内阁阁臣走后,朱由检拿起一支毛笔,开始奋笔疾书。
用了近乎半个时辰的时间,朱由检这才放下手里的毛笔。
等宫纸上的墨迹彻底的干透了之后,朱由检亲手将这些宫纸收起来,放进了一个木匣中。
「命人交给王承恩。」
将木匣递给方正化,朱由检脸色郑重的对其吩咐道。
「臣遵旨。」
方正化双手接过木匣,躬身应道。
「对了,让郭允厚明日来觐见。」
朱由检又补充了一句。
「是,皇爷。」xb.
待方正化离开后,朱由检躺在软塌上,开始暗自思忖起来。
翌日。
一大早郭允厚就来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陛下金安。」
「郭卿,免了吧。」
朱由检抬手说了一句,然后揶揄的看向郭允厚问道:「郭卿,最近日子不是太好过吧?」
闻言,郭允厚的脸上当即就浮出一丝苦笑。
「陛下,臣惭愧。」
「行了,那些弹劾暂时不用搭理,朕已经和房壮丽通过气了。」
朱由检这话一出,郭允厚猛地抬头,神情严肃道:「陛下,京察乃是朝廷对官员的考核,不可成为党争的工具,如若如此,朝堂恐再无宁日。」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无论是山东的摊丁入亩,还是各地的市舶司,都是千头万绪,你这个户部尚书现在想必也是焦头烂额,哪里有功夫去应付那些人?」
「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
郭允厚张了张嘴,终究还是不再说话,只是轻叹一声。
朱由检也不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转而说起了正事。
「郭卿,户部最近这段时间,就不要再给陕西运粮了,路上消耗太大,有些得不偿失。」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陕西那边,自万历年间就持续大旱,据臣得到消息,有些地方已然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更是出了王二等反贼作乱。」
「如果朝廷现在断了对陕西的赈济,那整个陕西恐怕都会烽烟四起,臣请陛下三思!」
说到最后,郭允厚已经跪在了地上。
朱由检起身,走到他的面前,亲手将之扶起来,似是颇有感慨道:「卿之心,朕知道了,朕只是说不要让户部往陕西运粮,不是说不赈济陕西百姓。」
郭允厚有些听不懂了,他有些疑惑的看向朱由检。
朱由检重新回到御案后边坐下,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后,才在郭允厚有些焦急的神情中,为其解释道:「关于陕西的事,朕是这么想的。」
「户部不再往陕西运送粮食,而是通过大明银行抽调银元,直接从陕西就地采买粮食,用以赈济受灾百姓。」
朱由检说完后,郭允厚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了眼他,脑海中开始想着该怎么措辞,才能劝住这位憨憨。
朱由检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思,没好气道:「朕不是你们村村头的二傻子。」
「臣不敢。」
「你是不是在想,如果朝廷从陕西就地采买粮食,只会抬高粮食的价格,最终养肥了那些黑心的粮商,以及当地的地主、士绅。」
「陛下圣明,就户部那点银子,就算是全部用来采买粮食,也买不了多少,倒不如从京城调粮。」
郭允厚再次劝诫道。
朱由检摇头笑道:「郭卿,朕就是要抬高陕北的粮价,最好是比现在高出三五倍才好。」..
郭允厚一脸震惊的看着朱由检,不知道自己这位陛下是犯了什么失心疯。
朱由检接着说道:「郭卿,如果陕北的粮价涨到五两银子,或者是十两银子一石,你身为粮商的话,会不会将自己的粮食运到陕北出售?」
郭允厚点头道:「若臣是粮商,陕北的粮价又这么高的话,臣一定会把粮食运到那里去。」
朱由检笑道:「看吧,就连你都这么想,那大部分的粮商都会这么干。」
「等这些人把粮食运到陕北,朕会命洪承畴和陈经纶,从西安运送番薯和洋芋过去,同时让王承恩将剩下的粮食,以低价出售,只要两三个月,这些粮商……」
朱由检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兴奋的郭允厚给打断了。
「妙呀!」
「只要百姓和王公公不再购买粮食,这些粮商就慌了,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只能低价出售手里的粮食。」
朱由检出言补充道:「不只如此,户部也要放出消息,就说镇海伯从海外采买的粮食,已经抵达大明,马上就要运到陕北。」
郭允厚听的是连连点头,满脸堆笑道:「陛下,天津那边传来消息,镇海伯的运粮船已经到了,现在已经起运,正往京城而来。」
朱由检闻言吗,眉头一挑,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这郑芝龙看来是真办事,当然前提是给他他想要的。
「郭卿,告诉郑家的人,让他们将声势弄的大一些。」
「臣明白。」
说完陕北的事儿,朱由检又对郭允厚问道:「郭卿,大明银行的情况如何了?」
听朱由检提起银行,郭允厚脸上的笑意又浓郁了几分。
「陛下,经过毕侍郎的苦心经营,银行现有存银四百万两,将这些银子全部铸成银元的话,户部可以从中获利近二十万两,这还不算借贷出去的利钱收益。」
「除了京城的大明银行之外,毕侍郎还在南京、苏州府、杭州府、东昌府、宣府等一些商贸繁华之地开设了分行。」
朱由检听郭允厚说完后,满意的点头道:「毕自严做的不错,等大明银行在整个大明铺开,大明的百姓们,都彻底的认可了银行之后,皇家银行就可以发行纸钞,到了那一天,火耗也就不复存在,也算是给百姓们减轻了负担。」
郭允厚却没有这么乐观,对朱由检拱手道:「陛下,银元现在尚未全面铺开,就更不要说纸钞了,想让天下臣民相信纸钞,臣以为尚需时日。」.c
朱由检对他的话倒是没有反驳,而是对其鼓励道:「卿不必忧心,朕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大明银行就会开遍整个大明,到那时候就是发行纸钞的时机。」
用了近乎半个时辰的时间,朱由检这才放下手里的毛笔。
等宫纸上的墨迹彻底的干透了之后,朱由检亲手将这些宫纸收起来,放进了一个木匣中。
「命人交给王承恩。」
将木匣递给方正化,朱由检脸色郑重的对其吩咐道。
「臣遵旨。」
方正化双手接过木匣,躬身应道。
「对了,让郭允厚明日来觐见。」
朱由检又补充了一句。
「是,皇爷。」xb.
待方正化离开后,朱由检躺在软塌上,开始暗自思忖起来。
翌日。
一大早郭允厚就来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陛下金安。」
「郭卿,免了吧。」
朱由检抬手说了一句,然后揶揄的看向郭允厚问道:「郭卿,最近日子不是太好过吧?」
闻言,郭允厚的脸上当即就浮出一丝苦笑。
「陛下,臣惭愧。」
「行了,那些弹劾暂时不用搭理,朕已经和房壮丽通过气了。」
朱由检这话一出,郭允厚猛地抬头,神情严肃道:「陛下,京察乃是朝廷对官员的考核,不可成为党争的工具,如若如此,朝堂恐再无宁日。」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无论是山东的摊丁入亩,还是各地的市舶司,都是千头万绪,你这个户部尚书现在想必也是焦头烂额,哪里有功夫去应付那些人?」
「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
郭允厚张了张嘴,终究还是不再说话,只是轻叹一声。
朱由检也不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转而说起了正事。
「郭卿,户部最近这段时间,就不要再给陕西运粮了,路上消耗太大,有些得不偿失。」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陕西那边,自万历年间就持续大旱,据臣得到消息,有些地方已然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更是出了王二等反贼作乱。」
「如果朝廷现在断了对陕西的赈济,那整个陕西恐怕都会烽烟四起,臣请陛下三思!」
说到最后,郭允厚已经跪在了地上。
朱由检起身,走到他的面前,亲手将之扶起来,似是颇有感慨道:「卿之心,朕知道了,朕只是说不要让户部往陕西运粮,不是说不赈济陕西百姓。」
郭允厚有些听不懂了,他有些疑惑的看向朱由检。
朱由检重新回到御案后边坐下,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后,才在郭允厚有些焦急的神情中,为其解释道:「关于陕西的事,朕是这么想的。」
「户部不再往陕西运送粮食,而是通过大明银行抽调银元,直接从陕西就地采买粮食,用以赈济受灾百姓。」
朱由检说完后,郭允厚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了眼他,脑海中开始想着该怎么措辞,才能劝住这位憨憨。
朱由检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思,没好气道:「朕不是你们村村头的二傻子。」
「臣不敢。」
「你是不是在想,如果朝廷从陕西就地采买粮食,只会抬高粮食的价格,最终养肥了那些黑心的粮商,以及当地的地主、士绅。」
「陛下圣明,就户部那点银子,就算是全部用来采买粮食,也买不了多少,倒不如从京城调粮。」
郭允厚再次劝诫道。
朱由检摇头笑道:「郭卿,朕就是要抬高陕北的粮价,最好是比现在高出三五倍才好。」..
郭允厚一脸震惊的看着朱由检,不知道自己这位陛下是犯了什么失心疯。
朱由检接着说道:「郭卿,如果陕北的粮价涨到五两银子,或者是十两银子一石,你身为粮商的话,会不会将自己的粮食运到陕北出售?」
郭允厚点头道:「若臣是粮商,陕北的粮价又这么高的话,臣一定会把粮食运到那里去。」
朱由检笑道:「看吧,就连你都这么想,那大部分的粮商都会这么干。」
「等这些人把粮食运到陕北,朕会命洪承畴和陈经纶,从西安运送番薯和洋芋过去,同时让王承恩将剩下的粮食,以低价出售,只要两三个月,这些粮商……」
朱由检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兴奋的郭允厚给打断了。
「妙呀!」
「只要百姓和王公公不再购买粮食,这些粮商就慌了,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只能低价出售手里的粮食。」
朱由检出言补充道:「不只如此,户部也要放出消息,就说镇海伯从海外采买的粮食,已经抵达大明,马上就要运到陕北。」
郭允厚听的是连连点头,满脸堆笑道:「陛下,天津那边传来消息,镇海伯的运粮船已经到了,现在已经起运,正往京城而来。」
朱由检闻言吗,眉头一挑,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这郑芝龙看来是真办事,当然前提是给他他想要的。
「郭卿,告诉郑家的人,让他们将声势弄的大一些。」
「臣明白。」
说完陕北的事儿,朱由检又对郭允厚问道:「郭卿,大明银行的情况如何了?」
听朱由检提起银行,郭允厚脸上的笑意又浓郁了几分。
「陛下,经过毕侍郎的苦心经营,银行现有存银四百万两,将这些银子全部铸成银元的话,户部可以从中获利近二十万两,这还不算借贷出去的利钱收益。」
「除了京城的大明银行之外,毕侍郎还在南京、苏州府、杭州府、东昌府、宣府等一些商贸繁华之地开设了分行。」
朱由检听郭允厚说完后,满意的点头道:「毕自严做的不错,等大明银行在整个大明铺开,大明的百姓们,都彻底的认可了银行之后,皇家银行就可以发行纸钞,到了那一天,火耗也就不复存在,也算是给百姓们减轻了负担。」
郭允厚却没有这么乐观,对朱由检拱手道:「陛下,银元现在尚未全面铺开,就更不要说纸钞了,想让天下臣民相信纸钞,臣以为尚需时日。」.c
朱由检对他的话倒是没有反驳,而是对其鼓励道:「卿不必忧心,朕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大明银行就会开遍整个大明,到那时候就是发行纸钞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