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辽南局势
小
大
在坐所有人都知道,史可法是东林巨擘左光斗的弟子,而江南正是东林的大本营。
原本关系很是融洽的几人,经过今天以后,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史可法见几人的目光,皆是落在自己的身上,当即脸色涨得通红,有些羞恼道:「诸位,史某一片拳拳之心,十年寒窗只为匡扶天下,史某和老师和那些人不一样。」
「陛下在山东推行摊丁入亩之策,就是家师和史某的愿景之一。」
「哼!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统鉓冷哼一声,就转身离开了房间。
剩下的几人则是面面相觑。
而此时的京城并不平静。
朱由检一连串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在京的官员,以及各方的眼线们。
就在大明这边暗流汹涌的时候,辽南的毛文龙和刘兴祚他们,已经彻底的瓦解了代善想要困死金州的阴谋。
按照代善的谋划,他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分别驻扎在了旅顺、南关岛,以及金州城东西两个方向。
但这也正给了毛文龙将其各个击破的机会。
虽然皮岛的兵马不是两红旗的对手,但瓦解代善的围困之术,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眼见短时间内拿不下金州,代善只得答应许显纯的条件,用刘兴祚的家人,来换回岳托,至于硕讬,只能是暂时放弃了。
换回岳讬后,代善也不愿再在辽南耗下去,只能是派人驻守复州,他和岳讬两人,则是返回了盛京。
金州的毛文龙等人,此时已经开始庆功了。
「恭喜毛帅!」
袁枢端着酒杯,一脸笑意的对毛文龙恭贺道。
毛文龙红光满面道:「同喜,同喜,自今日后,我大明算是在辽南楔进了一个钉子,待日后可以逐步侵蚀整个辽南。」
刘兴祚刚刚和家人团聚,此时的心情也极好,闻言补充道:「等辽南重新回到大明的手里,朝廷就可以在辽西动兵,收复广宁等地,将建奴困在沈阳卫。」
「刘将军说得不错,等朝廷收复辽西,建奴就只能退守沈阳,届时休养生息几年,就可以再次兴兵,一举收复整个辽东。」
毛文龙经历过金州一战后,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
「毛帅,这些事需要立即上报陛下。」
一旁的韩汝贵高兴过后,对毛文龙建议道。
「不错,确实需要立即上报朝廷,上报陛下。」
毛文龙应道,转头又对韩汝贵说道:「韩公公,这份题本就由你来写吧,本帅具名。」
「是,毛帅。」
韩汝贵应道。
金州的战事结束后,袁枢也不再逗留,带着刘兴祚和他的家人,就登上了前往登莱的船只。
毛文龙原本还想让刘兴祚兄弟几个留下,但奈何袁可立对其另有安排,只能是放人。
莱州码头,袁可立一身绯色官袍,站在伞盖之下。
待袁枢和刘兴祚一下船,看见袁可立,两人赶紧迎了上去。
「父亲!」
「袁阁部!」
两人齐齐施礼道。
袁可立打量两人一眼,捋须笑道:「回来就好,随老夫进城。」
一行人进入钦差行辕后,刘兴祚再次对袁可立大礼参拜道:「兴祚多谢袁阁部。」
「兴祚无需如此。」
袁可立亲手将之扶起来,然后笑道:「兴祚刚回大明,现在城内休养几天,然后你我再叙话,如何?」
「谨遵阁部大人吩咐。」
刘兴祚深深的施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行辕。
等其走后,袁可立转头对袁枢问道:「伯应,为父交代你的事,办得如何了?」
「父亲,儿子已经和毛帅商讨过,可以先送一部分的辽南汉民返回金州卫。」
袁枢面色严肃道。
这正是袁可立的谋算,趁着建奴在锦州和草原上战事失利,毛文龙从皮岛移驻到金州,先将移一部分辽东汉民返回辽南,让他们重返家乡。
一方面可以让这些人为毛文龙提供粮草,另一方面,更是可以解决山东原住民,和辽东汉民的冲突。
「很好!那老夫现在就命人组织百姓迁移。」
袁可立点头,一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此时也闪现着莫名的光彩。
「等毛文龙彻底收复辽南,就是我大明一举解决辽东问题的时候!」
「父亲英明。」
袁枢恭维道。
袁可立摆了摆手:「你我父子就不要说这些了,等这边的事告一段落,你就回乡读书吧,准备下次科举。」
袁枢忙道:「儿子不敢懈怠。」
「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先去休息,为父还有一些公务要处理。」
「儿子告辞。」
袁可立望着袁枢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欣慰。
几日后,京城。
朱由检也收到了来自辽南的捷报。
得知毛文龙成功瓦解了代善的阴谋,并彻底占据金州后,他心中不禁大喜。
「好!毛文龙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由检兴奋地拍案而起,「传旨,赏赐毛文龙以及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同时令户部筹措粮草,支援辽南。」
方正化赶紧躬身应道:「臣遵旨!」
就在朱由检为辽南局势高兴不已的时候,朱聿键所带领的河南诸宗室子弟,也经运河抵达了兖州。
曹文耀所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则是驻扎在了济宁。
济宁距离兖州仅仅只有不到七十里,一旦有什么变故,骑兵可以转瞬即至。
朱聿键一进入兖州,在拜访福王、鲁王后,就立即带人,开始重新丈量鲁王府名下的田产。
朱寿鈜既然已经答应了朱常洵,那自然就不会再抗拒。
所以,朱聿键的差事进行的很是顺利。
但兖州这边发生的事,自然瞒不过山东的那些大地主,已经乡绅官僚们。
尤其是曲阜的孔家,此时更是焦头烂额。
孔家家主孔胤植也不是傻子,在得知鲁王已经答应朝廷的摊丁入亩之策,心里也是焦急万分。
整个山东,除了鲁王府,就他孔家的土地最多,就连衡王和德王都难以望其项背。
现在就连皇帝的亲戚都要缴税了,他孔家又能如何?
原本关系很是融洽的几人,经过今天以后,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史可法见几人的目光,皆是落在自己的身上,当即脸色涨得通红,有些羞恼道:「诸位,史某一片拳拳之心,十年寒窗只为匡扶天下,史某和老师和那些人不一样。」
「陛下在山东推行摊丁入亩之策,就是家师和史某的愿景之一。」
「哼!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统鉓冷哼一声,就转身离开了房间。
剩下的几人则是面面相觑。
而此时的京城并不平静。
朱由检一连串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在京的官员,以及各方的眼线们。
就在大明这边暗流汹涌的时候,辽南的毛文龙和刘兴祚他们,已经彻底的瓦解了代善想要困死金州的阴谋。
按照代善的谋划,他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分别驻扎在了旅顺、南关岛,以及金州城东西两个方向。
但这也正给了毛文龙将其各个击破的机会。
虽然皮岛的兵马不是两红旗的对手,但瓦解代善的围困之术,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眼见短时间内拿不下金州,代善只得答应许显纯的条件,用刘兴祚的家人,来换回岳托,至于硕讬,只能是暂时放弃了。
换回岳讬后,代善也不愿再在辽南耗下去,只能是派人驻守复州,他和岳讬两人,则是返回了盛京。
金州的毛文龙等人,此时已经开始庆功了。
「恭喜毛帅!」
袁枢端着酒杯,一脸笑意的对毛文龙恭贺道。
毛文龙红光满面道:「同喜,同喜,自今日后,我大明算是在辽南楔进了一个钉子,待日后可以逐步侵蚀整个辽南。」
刘兴祚刚刚和家人团聚,此时的心情也极好,闻言补充道:「等辽南重新回到大明的手里,朝廷就可以在辽西动兵,收复广宁等地,将建奴困在沈阳卫。」
「刘将军说得不错,等朝廷收复辽西,建奴就只能退守沈阳,届时休养生息几年,就可以再次兴兵,一举收复整个辽东。」
毛文龙经历过金州一战后,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
「毛帅,这些事需要立即上报陛下。」
一旁的韩汝贵高兴过后,对毛文龙建议道。
「不错,确实需要立即上报朝廷,上报陛下。」
毛文龙应道,转头又对韩汝贵说道:「韩公公,这份题本就由你来写吧,本帅具名。」
「是,毛帅。」
韩汝贵应道。
金州的战事结束后,袁枢也不再逗留,带着刘兴祚和他的家人,就登上了前往登莱的船只。
毛文龙原本还想让刘兴祚兄弟几个留下,但奈何袁可立对其另有安排,只能是放人。
莱州码头,袁可立一身绯色官袍,站在伞盖之下。
待袁枢和刘兴祚一下船,看见袁可立,两人赶紧迎了上去。
「父亲!」
「袁阁部!」
两人齐齐施礼道。
袁可立打量两人一眼,捋须笑道:「回来就好,随老夫进城。」
一行人进入钦差行辕后,刘兴祚再次对袁可立大礼参拜道:「兴祚多谢袁阁部。」
「兴祚无需如此。」
袁可立亲手将之扶起来,然后笑道:「兴祚刚回大明,现在城内休养几天,然后你我再叙话,如何?」
「谨遵阁部大人吩咐。」
刘兴祚深深的施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行辕。
等其走后,袁可立转头对袁枢问道:「伯应,为父交代你的事,办得如何了?」
「父亲,儿子已经和毛帅商讨过,可以先送一部分的辽南汉民返回金州卫。」
袁枢面色严肃道。
这正是袁可立的谋算,趁着建奴在锦州和草原上战事失利,毛文龙从皮岛移驻到金州,先将移一部分辽东汉民返回辽南,让他们重返家乡。
一方面可以让这些人为毛文龙提供粮草,另一方面,更是可以解决山东原住民,和辽东汉民的冲突。
「很好!那老夫现在就命人组织百姓迁移。」
袁可立点头,一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此时也闪现着莫名的光彩。
「等毛文龙彻底收复辽南,就是我大明一举解决辽东问题的时候!」
「父亲英明。」
袁枢恭维道。
袁可立摆了摆手:「你我父子就不要说这些了,等这边的事告一段落,你就回乡读书吧,准备下次科举。」
袁枢忙道:「儿子不敢懈怠。」
「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先去休息,为父还有一些公务要处理。」
「儿子告辞。」
袁可立望着袁枢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欣慰。
几日后,京城。
朱由检也收到了来自辽南的捷报。
得知毛文龙成功瓦解了代善的阴谋,并彻底占据金州后,他心中不禁大喜。
「好!毛文龙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由检兴奋地拍案而起,「传旨,赏赐毛文龙以及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同时令户部筹措粮草,支援辽南。」
方正化赶紧躬身应道:「臣遵旨!」
就在朱由检为辽南局势高兴不已的时候,朱聿键所带领的河南诸宗室子弟,也经运河抵达了兖州。
曹文耀所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则是驻扎在了济宁。
济宁距离兖州仅仅只有不到七十里,一旦有什么变故,骑兵可以转瞬即至。
朱聿键一进入兖州,在拜访福王、鲁王后,就立即带人,开始重新丈量鲁王府名下的田产。
朱寿鈜既然已经答应了朱常洵,那自然就不会再抗拒。
所以,朱聿键的差事进行的很是顺利。
但兖州这边发生的事,自然瞒不过山东的那些大地主,已经乡绅官僚们。
尤其是曲阜的孔家,此时更是焦头烂额。
孔家家主孔胤植也不是傻子,在得知鲁王已经答应朝廷的摊丁入亩之策,心里也是焦急万分。
整个山东,除了鲁王府,就他孔家的土地最多,就连衡王和德王都难以望其项背。
现在就连皇帝的亲戚都要缴税了,他孔家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