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穿越者的内耗与土着的狠厉

李泓暄开府之际,先太子尚且在世,当时怎么看李泓暄都只是一个和皇位无缘的清闲皇子。

八狐狸在那样得一个时机,依旧不忘在这个憨憨六哥府中布局,可见其心机之深,谋略之远。

杨芸儿捏着手中报告,口中发苦,想自己这个来自法治社会的守法公民,如何能够同这权谋下野蛮生长的无底线疯批争斗!

杨芸儿长叹一声,身已入局,不进则死!

何况,两辈子要强的自己怎能轻易服输?必须全力以赴。

杨芸儿磨着后槽牙,一度考虑再次进宫告御状,让皇上老爹看看你那两个儿子已经闹成什么样了。

但冷静下来一盘算,皇帝这种物种,不能以现代人的常理来推断。

景泰帝贯会背后搅弄人心,说不定此刻正兴致勃勃看两个儿子内斗的好戏呢!

前一次敲登闻鼓告御状能成功,有天时地利在,且李泓暄这个真王爷是实打实受了伤,出了血,还搭上了贴身书童一条命。

金銮殿上一通闹腾,折损了嫣红一条命!最终虽为李泓暄正了名,却也没见皇帝老爹给苦主李泓暄认真伸冤,

倒是景泰帝借着为李泓暄正名的势,处理了御史台那几个原本就看不顺眼的世家嘴替。

而猎苑的幕后黑手依旧躲在一团迷雾之下,完好无损。

如今,不过一节断指,一个死士,尚无口供或者证据能够直接指向八狐狸,这远远不够!

若无法一击毙命,冒失告状,只能起反作用。

看透了帝王心术,杨芸儿只觉得浑身冰冰凉,透心凉。

前世见得那些重男轻女,婆媳相杀,职场互踩,较之眼前帝王家的凉薄,简直弱爆了。

有皇位要抢的人家,果然不同。

见自家娘娘一直坐在花格窗前发呆。

长菁心下不安,择机奉上一盏热茶,顺势谏言道:“那老不死的王嬷嬷借着受了那么点儿不轻不重的伤,就一味的装死,问啥都不说!娘娘,要不要来一点猛的?”

杨芸儿机械地接过茶盏,低头呷了一口茶,好苦!

长菁到底不是王府家养的婢子,这手点茶功夫总差了点火候。近日看着娘娘心事重重,内心不好受的长菁做出的茶汤更是带了一种猛烈的苦。

不过,当苦涩于口中晕开,杨芸儿猛然顿悟了!

她定了定神,抬头吩咐道:

“你说得对,还是把人丢去让外头审吧!脑子不清楚的,是得下点猛料!”

既然来了这个时代,终究要学一学这个时代的雷霆手段。

杨芸儿又想了片刻,放下茶盏,眸光中闪烁着冷意,对长菁补了一句道:

“去和于氏说,如今主母胎相不稳,她需得拿出些诚意,明日一早让她去城外寺里抄经祈福。”

入乡随俗,向崔皇后致敬,不为过吧。

“半路安排个惊喜,看她在生死关头会有什么表现!”

“奴婢明白,必然安排妥当,务必让那个贯会拿腔拿调的漏了真!”

长菁当即麻利地收拾茶盏,转身出门。

看着长菁跃跃欲试的样子,杨芸儿终究还是没能过掉心中那个坎,在长菁抬脚出门的前一刻,急急补了一句:“等等,记得关照老耿他们,下手有些分寸,别真闹出人命。”

她,终究无法彻底接受这个时代的狠厉。

王府的信鸽悄无声息的飞向远方。可惜没飞多远,便被人截获。

然而,盯着王府的人并不知晓,城外还有好几个地方,几只白鸽扑腾着翅膀,飞向被暮色染红天空。

*

当杨芸儿不断内耗的同时,她那在权势旋涡中土生土长的对手,正满怀壮志地准备迎接人生高光。

年初闹剧之后,李泓暄得了工部的差事,李泓晔则拿到了殿试这个大项目。

不得不说景泰帝一手稀泥,和得出神入化。

两位皇子都分派了任务,引得朝堂上的大小狐狸们跟着团团转。

太子薨逝之前,两位皇子都是朝堂的隐形人。

李泓晔除了养母刘昭仪的母家,在明面上是干干净净。而连母家都没有的李泓暄,更是彻头彻尾的一穷二白。

两人都得白手起家。

于是,在李泓晔一头扎入水务琐事,在工部底层吃土。

而李泓晔则马不停蹄地忙于高端社交场,与礼部与吏部的高管品茶吃酒。毕竟科举一事同时牵涉吏部和礼部事宜,作为朝堂新人,不得多向前辈们请教不是?

一个走基层,一个走高层,两个人都很忙。

如今,走基层的巡查全国,走高层的则忙于在天子眼前办大事。

在李泓晔眼中,自己的六哥依旧是个蠢的。

要表现,自然是要在大老板眼皮子底下做事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当六哥团队第一个提出殿试方案雏形之时,他便慧眼识珠铆定了这个大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泓晔如愿以偿的获得景泰帝的委任。

历来史书只会浓墨重彩的记下第一个将事情做成之人,至于第一个提出方案的人,可以是踏脚石,也可以是冤大头,反正不重要。

李泓晔领了任务后,如获至宝,满心防着李泓暄一派蓄势反击。

然而,这个六哥不按常理出牌,也不知同父皇说了什么,居然挽起裤腿,与一群贱民一起奔走于田间地头,最后还领了全国巡查之务。

果然,蠢得无可救药,关键时刻跑那么远干什么?

雪灾已经过去,还管什么防汛?

聪明的人都知道,大灾大难之后,关键看怎么揣摩圣意,为盛世记功勋。至于后续防护,灾情都过去了,有啥好忙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蠢哥哥,巡视水务时居然敢动自己埋在地方上的人,且这人直接关系着钱袋子。李泓晔这才在百忙之中腾出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六王府一点教训。

没想到,对方留下的妇孺竟然还能还手,拔了自己在六王府埋了很久的钉子。

得到线报,李泓暄脸上腾起一阵阴霾。

幕僚卢青见主子脸色不对,忙想上前劝主子大事当前不可分心。

但他的主子是个让人省心的,不过一息,脸色便恢复如常。

第二天便是殿试,李泓晔觉得,敲打已毕,就算对方命大,暂时也无需去管那几个妇孺,眼下还不到下死手的时刻。

很快,他带着卢青继续巡视第二日的场地,明日大事,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李泓晔将所有环节都走了一遍,可时不时脑海中总浮现出一双明艳与狡黠的眼眸,似乎在远远盯着自己,这让李泓暄心中隐隐有些烦躁。

“那边有动静了么?”他刻意走到僻静处,小声问卢青。

“王爷,明日所有场地都已巡视过,所有交接环节也都一一叮嘱,并无异常动静。”

“我说的不是这个!”李泓晔眯起桃花眼。

卢青看着神色不虞的主子,会意地向前一步,轻声道:“昨日已截获了那边飞出来的鸽子,是向巡视的那位诉苦去了,某让人在信上加了几句,必然扰乱那人心神,让其无暇顾及正务。”

见李泓晔眉头又皱紧了几分,卢青赶忙解释道:“某见王爷这两日忙的脚不沾地,自作主张把这事办了,没有及时上报,是某的不是。”

李泓晔眼中流露出几丝玩味的神色,卢青只觉得背后有些发冷。

片刻后,见幕僚满脸都是对自己的惧怕,李泓晔才换了上和煦的神情,用扇子轻轻敲了敲卢青的肩膀,笑着说:“做得很好,辛苦先生了!”

卢青如释重负,深深施了一礼:“殿下客气了,明日之后,殿下在朝堂之上,无人可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