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一十七章 张择端

与此同时,汴京城内,汴河旁,一间不大的宅子。

一位年轻人推开宅子的房门,从外面缓步走进宅子。

年轻人名为张择端,琅琊东武人。

两年以前,来到东京汴梁求学,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绘画,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此期间,他的绘画技艺每日水涨船高,甚至在汴京城中也有了小小的名气。

得益于此,自打他成名之后,常有人来找他帮忙绘画,张择端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不过,就在不久之前,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找到他,让他绘制一幅画作。

听完年轻人的要求,即使在画技上颇有建树的张择端,也是不由得感受到一阵压力山大。

因为对方的画作要求属实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其要求绘制一幅描绘清明时节汴京城中百姓生活场景的画作。

初听到这个要求,张择端便感觉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很快,他的这个想法也就得到了验证。

因为对方对画作的尺寸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长约一丈六尺,宽约八寸。

如此画幅的作品,让他不由得想起了东晋时期,著名画师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

那副画作与如今对方所要求的画作尺寸相差无几。

在得知是要绘制如此画作时,他内心不由得想要退缩。

虽说现在的他在汴京小有名气,但是他可不认为能够比肩东晋顾恺之,能够在如此庞大的画布上绘制出令人满意的画作。

就在他想要拒绝的同时,对方给予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加钱。

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在东京求学的张择端更是明白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对方还答应了,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绘制即可。

既然如此,那他还能说什么,自然也是将此事应承了下来。

况且,此事对他来说,算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如果能够将这副画作完成,那他的画技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而应承下来之后,他的生活也就变成了两点一线。

上午时分,前往汴京城中,行走在大街小巷,观察着各式各样的人物。

下午时分,则是回到这间不大的宅子,开始绘制工作。

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张择端预计,大概这幅画得花费他约莫一年左右的时间。

回到画室的张择端,准备开始一日的工作。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一身呼喊声。

“正道(张择端)兄在不在?”

听到这个声音,张择端便知晓,他的大金主来了。

将手中的画笔刚刚拿起的画笔放下,来到门口,拉下门栓,张择端就见到了门口矗立着一人。

“李青兄,快快请进。”

来人正是李清照,不过是穿着男装的李清照。

“李青兄,此次前来,莫非是查看一番《清明上河图》绘制得如何吗。”

“算是吧。”

“如此,还请李青兄跟我前来。”

张择端将李清照带到了他的画室。

进入画室,满墙都是张择端之前绘制的画作。

即使李清照不是第一次来,见到满墙的画作,她还是感觉到尤为地震撼。

不得不承认,张择端在绘画方面的技艺颇高,难怪其以后能够进入翰林图画院。

“李青兄,这里便是我绘制的一部分《清明上河图》。”

被张择端领到《清明上河图》前的李清照,看着已经略具雏形的画作时,眼前一亮。

这幅画作虽然与当时店家给她看的画作细节方面略有不同,但是光看其绘制出来的那部分,就有了一点独特的神韵。

果然不愧是能够绘制出千古名画的人物,如今已是显露峥嵘。

与张择端交谈了片刻,李清照将身后的背包卸下。

她来到此可不仅仅是为了查看绘画进度的问题,她还给张择端

带来了一些礼物。

准确地说,是店家给张择端带的礼物。

“正道兄,我这有一些物件要交予你,想来你也会对其十分的感兴趣。”

看着李清照递来的一个物件,张择端十分好奇地接过,却不知道怎么打开。

“如此即可。”

李清照将之打开,交到了张择端的手中。

“这是……颜料!”

看着圆柱形盒中躺着的一抹光鲜亮丽的红色,张择端眼睛瞪得老大。

大宋的颜料,可都是从矿石中提取的,而如此颜色鲜艳的颜料,他之前可从未见过。

这难道也是从矿石中提取的吗?

“没错,这确实是颜料,不过正道兄,这颜料与你记忆中的颜料还是有所区别的。”

张择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看着李清照手中的颜料,眼睛都直了。

“不知我可否一试?”

“自然可以,不过不可将此物用在《清明上河图》上。”

虽然不知晓李青兄说此话的用意,但是张择端还是点了点头。

接过圆柱形的塑料罐,张择端将手伸出盒中,用食指与拇指轻捻出一些,将之放在手中细细打量。

看着手中如此艳丽的颜色,张择端整个人都有些沉醉了。

“李青兄,不知这些都是自从哪里获得?”

“正道兄,这可是秘密。”

虽然张择端脸上流露出一抹可惜的神情,但是这抹神情很快就被兴奋所取代。

他又再度打开了一个塑料罐。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铅笔。”

铅笔?

对于铅笔,张择端还是有些印象的。

“李青兄,这铅笔指的莫不是南朝梁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中所记载的‘人蓄油素,家怀铅笔’?”

李清照摇了摇头。

她一开始听到铅笔,所想到的也是这个。

但是到手后才发现,两者之间截然不同。

“正道兄,你还是自己看看吧。”

说罢,李清照便将手中的铅笔交到了张择端的手中。

张择端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手中的铅笔该如何使用。

李清照接着掏出一把美工刀,开始为张择端演示。

看着美工刀,张择端懵了。

竟然还有如此小巧的刀具。

李清照削完铅笔,便开始用铅笔在纸上开始逐渐绘制,很快便出现了一个大概的人影。

“这是……”

“这种绘制方法名为素描,至于之前颜料的绘制方法,则是色彩。这里有一些资料,以及一些画作,正道兄你可以品鉴一番。”

说罢,李清照又从背包中掏出了一堆打印出来的图片,交到了张择端的手上。

之后,李清照又与张择端交谈了一段时间,见张择端已经开始神游,便笑着摇了摇头,离开的张择端的宅子。

看着李清照离开,张择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将所有的事物摊开细细品鉴。

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院子里似乎传来异响。

难道李青兄回来了。

张择端如是想着,连东西都没有收拾,就直接来到院中。

然后他就见到一位衣着华丽,年纪约莫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走进院子。

看到来人,张择端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对方来找他绘画的。

当下他也是迎了上去。

“不知兄台怎么称呼?来此所谓何事?”

张择端向对方拱了拱手,开口询问道。

不过,对方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颔首说道。

“不知之前的画作在何处。”

哦,对方是想先验验货。

张择端直接将年轻人带去了他绘画的地方。

打量着挂在墙上的画作,年轻男子极为认同地点了点头。

“你就是张择端?张正道?”

男子转过身子,目光灼灼地看向跟在身后的张择端。

“是。”

“不错,我观你画作,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不知你可否愿意入翰林图画院任职。”

什么!

翰林图画院!

张择端嘴巴微张,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他有些不敢相信。

自唐末时期的孟蜀以及南唐开始,当时的朝廷,就开始设立了专门的画院。

画院由朝廷直接进行管理,画院中的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禄”。

这对于如今的张择端来说,可谓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而且,吃上朝廷的饭,这还不是令他最心动的,令他最心动的,是翰林图画院在大宋的特殊地位。

可以这么说,翰林图画院,就是众多画家心目中的圣地,地位堪比众多学子眼中的国子监。

与之相对的,翰林图画院里面汇集了整个大宋最为优秀的绘画人才,例如绘制《朝元仙仗图》武宗元就曾在翰林图画院任职。

因而,现在的张择端甚至都不需要思考,便准备应承下这一事。

不过,他的心中还有些好奇。

那就是这位看上去看上去风度翩翩的年轻人究竟是谁,仿佛这位年轻人能够决定谁能够进入翰林图画院一般。

“不知兄台怎么称呼。”

年轻人的口中缓缓吐出四个字。

“端王赵佶。”

张择端倒吸一口凉气。

眼前之人,竟然是端王赵佶。

他在汴京求学的这段时间,对于这位端王的名号可是耳熟能详。

相传,其在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均是有着不俗的天赋,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冠绝大宋。

如今,竟然是端王亲自前来邀请他前往翰林图画院,张择端只感觉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不过,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副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上。

如果前往翰林图画院的话,那他恐怕就要失信与人了。

“端王殿下,不知可否等我将之画作完成。”

循着张择端的目光,赵佶同样也看到了这副未完成的画作。

如此尺寸,赵佶第一时间也想到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难不成眼前的张择端,竟然想绘制一幅堪比《洛神赋图》的画作。

赵佶的脸上顿时流出一副极为感兴趣的神情。

“这是?”

“这是他人拜托我所绘制的画作,其取名为《清明上河图》,选取的乃是清明时节汴京城内外的场景。”

张择端的话语令得赵佶也精神一振。

他没想到张择端京师如此打算。

如此画幅,绘制汴京城内外的场景。

直觉告诉赵佶,如果真的能够完成,那这幅画作,说不定真的能够与《洛神赋图》相比肩。

但是,眼前的张择端行吗。

即使是让他亲自操刀,赵佶也不敢肯定他能将之完成。

赵佶几步之间,来到了画作的面前。

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清明上河图》,不住得点头。

目前看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果然,他的眼光不会出问题。

张择端是一个大才。

赵佶扫了一眼张择端,便就收回了目光。

现在又一个问题摆在赵佶的面前。

这幅画究竟是谁让张择端绘制的。

“让你绘制这幅画作之人你可认识。”

“额,我称呼他为李青兄,他刚刚离开,难道端王殿下没有遇见?”

这时候赵佶回忆起了他在马车上所看到的那人。

很可惜,他没有见到那人的面庞。

赵佶抚摸着绘制着《清明上河图》的绢布,面露思索之色。

对方的身份是什么?一般人可不会要求绘制如此辽阔的画作。

很快,赵佶的目光就被手边的一个塑料罐吸引。

打开塑料罐,映入眼帘的是一团极

为鲜艳的红色。

“张择端,这是?”

张择端只感觉心里“咯噔”一声,便觉察到有些糟了。

他之前还以为是李青兄回来了,因而并没有将这些颜料以及桌上的那一堆物件收起来。

如今,全部都暴露在了端王的面前。

端王殿下应该不会夺人所爱吧。

张择端一遍思考,一边脚步不慢地来到赵佶的面前。

“端王殿下,这是颜料。”

赵佶翻了个白眼。

他身为绘画大家,岂能不识颜料。

他是在询问这颜料是从哪里来的。

“此物从何处获得?”

“这个……”

张择端有些犹豫该不该说。

“嗯?”

“端王殿下,此物还是那人交予我的。”

考虑再三,张择端还是决定说出颜料的来历。

端王身为绘画大家,为了此物,想来也不会害人性命。

“还是那人?”

赵佶看着手旁的数十个大小相同,但是里面颜色不同的罐子,只感觉心中有些跳动。

竟然有如此多的颜料,看其颜色,竟然都不相同。

如果将之用在画作之中,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念及至此,赵佶抓紧了手中的塑料罐,目光继续在桌上扫视着。

很快,赵佶就又发现了之前李清照带来给张择端的一系列物件。

通过询问张择端,赵佶眼中的惊诧之色是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的。

扪心自问,赵佶觉得他的画技,在大宋也算是排得上号的。

但是……

看着桌面上的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作,赵佶只感觉有些自惭形秽。

这是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计法。

对方究竟是谁!这些画作究竟由谁绘制!

这一切都萦绕在赵佶的心头。

虽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眼前的这一沓厚厚的纸张中,除了已经完成的画作之外,还有着绘画的技艺要点。

这也是令赵佶大开眼界的地方。

竟然有人会将绘画技法倾囊相授。

赵佶抬眼看了一眼张择端,轻咳一声。

“张择端,本王可以为你保留翰林图画院的资格,你任何时候前往都可以,只不过,这些东西,本王可就带回去鉴赏一番了。”

这时候的张择端算是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是端王答应了他保留翰林图画院的资格,痛的是这些对于他帮助极大的物件到他手中还没有焐热,就送出去了。

当然,张择端也明白,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因而他也只有点头称是。

或许,在下次李青兄来此的时候,再问问李青兄还有没有。

甚至他可以放弃绘制《清明上河图》的酬劳,来获取这些对他大有裨益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