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四十章 周王朱橚

约莫半个时辰后,李格非抵达了垂拱殿。

在前来的路上,李格非大致上就已经猜到了,此行官家召集他的目的。

想来是老师的信件已经到了官家的手中。

不然的话,他一个七品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能够获得官家的召见了。

李格非进入殿中,来到章惇的身侧,向着前方的赵煦拱手行礼。

“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参见官家。”

虽然李格非大致上猜到了官家的意图,但是现在的他,可一点都不开心。

因为事情发生了些许意外。

他的女儿,前几个时辰,刚刚离开大宋,准备再次前往东汉末年。

如果女儿在的话,便就可以将后世之事告知官家,官家不信,直接将官家带去后世。

一切水稻渠成。

但是,现在……

假使他现在真的告诉了官家后世之事,官家势必追问,而他拿不出有力的证据,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为今之计,只有先行将后世之事隐瞒下来,待女儿回来之后再说。

“李格非,据苏轼所言,他前段时间曾经让你种下一批亩产千斤的作物?”

在赵煦说话的同时,一旁的章惇也将目光投向身侧的李格非,同时屏息凝神,竖起耳朵倾听。

李格虽然不曾见过苏轼的信件,但是在他听到官家的言语之后,便瞬间知晓了老师的打算。

老师这是打算将所有的事情都扛在肩上。

一旦情况不妙,那也牵扯不到身为弟子的他。

略微叹息了一声,李格非缓缓开口道。

“是,官家。”

“那现在可曾收获?”

如果收获了,将现成的作物拿出来,那赵煦就要怀疑此事的真实性了。

“回官家,还未曾收获。”

现在距离收获,还有月余,这也是女儿放心大胆地前往东汉末年的原因。

她也仅仅需要月余便可返回。

在得知未曾收获后,赵煦的脸上也是露出好奇之色。

他想看看,这所谓的亩产千斤之物,究竟为何?

“好,李格非,我欲与左相前去田地中一观,你意下如何?”

“臣遵旨。”

两个时辰后,赵煦与章惇同乘一辆马车,向着皇宫方向驶去。

马车上的赵煦与章惇,一时皆没有说话。

章惇眉头紧锁,回忆着刚刚在田地中看到了境况。

事实上,刚才所见到的作物,他仅仅认识两种。

稻米与小麦。

而光是这两种作物的长势,就远超现在大宋的任一作物。

而这,根据李格非所言,仅仅是还未成熟时的姿态。

可想而知,一旦成熟,那产量,不言自明。

至于其他作物,虽然他不认识,但是长势同样喜人。

也许,苏轼口中的那个亩产千斤之事是真的。

如此说来,倒是被苏轼获得了一份大机缘。

从儋州脱身,那是板上钉钉的了。

至于能否回到汴京,章惇也不好说。

理论上,凭借这份功绩,想要回到汴京,不难。

但是官家可是对于旧党深恶痛绝,在亲政后,朝廷颁布大赦诏令,这可是连死囚都能免去刑罚的,但是诏令却没有赦免被贬谪的旧党。

因而,苏轼接下来去往何处,他也不清楚。

“爱卿,你觉得是否要将苏轼召回京师。”

赵煦突然向着一旁的章惇开口道。

“官家,臣觉得此事可行,有道是有功赏,有罪罚,苏轼所献之物,如果真如他所言,对于我大宋而言,意义非凡,此无疑是大功一件。”

章惇也觉察到了管家想要让苏轼回来的意图,他也自然顺水推舟了。

他倒是不担心苏轼回来能够掀起多大的浪花,因为自始至终,在变法派的官家眼中,苏轼都是守旧派。

自然不会重用他的。

赵煦此刻

也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章惇的观点。

现在只需要静待作物成熟,看看最终产量是否有传闻中的那般惊人,再决定接下来的行事。

……

农家乐中。

“李小娘子,你又打算前往东汉末年了。”

“是啊,店家,这段时日,我带回来的典籍都差不多已经摘抄完成,要去东汉末年再去拍摄些了。”

“李小娘子,你此行背包中的东西似乎有些多啊。”

望着李清照背着的鼓鼓囊囊的背包,张泊发出了一阵感慨。

“店家,我这背包中都是一些北宋的特产,诸如丝绸,瓷器之类,带过去蔡文姬回礼,店家,你要不要,我拿出几件给你。”

“不了,还是等下次再说吧。”

“没问题,对了,店家,给我再带两壶酒。”

“好,我这就去拿。”

在张泊去拿酒的间隙,农家乐的门口,走来几人,正是前几日前往明朝的大唐三人组。

李治一脸兴奋地在李承乾身后走着,面庞之上,流露着回忆之色。

就在前几日,他的兄长告知他,要带他去一处好玩的地方玩耍,前提是他得保密。

那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兄长便带他来到了这里。

据兄长所言,这里乃是后世。

他也见到了此地的主人,那位与兄长关系匪浅的店家。

之后,店家给他展示了一系列的奇物,使得他对于后世一说开始逐渐相信。

而这,还不是最神奇的事。

他在这里见到了一位熟人,先前去热气球观礼的朱标。

而在兄长的介绍下,他对于朱标的身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对方乃是大明的太子,而与他相处一段时间的朱雄英,则是对方的儿子。

在朱标的带领下,他前往了一个不同于大唐的朝代,明朝。

之后数日,他都在明朝度过。

现如今,他们正踏上回去的道路。

“兄长,此次明朝之行实在是太好玩了,不知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明朝一趟。”

“过些日子吧,我们也消失了几日,想来父皇也注意到了,不过,稚奴,你可前往别将此事告知父皇。”

虽然不明白兄长为何不将此事告知父皇,但是李治还是点了点头。

大哥不会害他的。

“好的,兄长。”

进入农家乐后,李治一路小跑,进入了屋中,然后就见到了托腮望着门口方向的李清照。

从刚刚门口传来的人声,李清照就知晓了来人是谁了。

看着些许愣神的李治,李清照一脸微笑地说道。

“稚奴,许久不见。”

李治一脸惊讶。

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并没有见过眼前的这位女子。

为什么对方似乎认得他一般。

在李治愣神的功夫,李承乾与武则天进入屋内。

“高明,则天。”

“清照姐姐。”

“李小娘子,许久不见。”

李治一脸疑问地抬头看向李承乾。

“兄长,为何这位姐姐认得我。”

“那是因为,李小娘子真实身份可是李青啊。”

“李青!”

李治想起来了,当初,大唐飞行热气球时,李青就是观礼者之一。

但是,李青不是男子吗。

这……

就在李治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确定之际。

李清照扯了扯嗓子,发出了李青的声音。

这下子李治也呆住了。

“李小娘子,你似乎又要有一次大动作了。”

“是啊,我要再次前往一趟东汉末年。”

李承乾轻啧一声。

身为女子,竟然不止一次前往乱世,如此艺高人胆大的行为,他也着实佩服。

就在这时,张泊拿着两壶酒回来了。

“咦,高明,则天,稚奴,你们

参加完正旦节了。”

“是啊,店家,朱兄还拜托我将摄像机给你带来。”

说罢,李承乾便将背后背着的黑色包裹,放到了桌面之上。

“高明,麻烦你了。”

“不麻烦,既然任务已经完成,那我们也该离去了。”

“好。”

送走李承乾后,张泊回到了屋中。

“店家,这摄像机是干嘛的?”

李清照已经驾轻就熟地从包裹中拿出了摄像机。

“就是和手机拍视频差不多,只不过更加清晰罢了。”

从李清照手中接过照相机,张泊一边为李清照演示操作步骤,一边开始解释。

“在前不久的大明,刚刚经历了正旦节,而这摄像机,可是拍下了大明正旦节的场景。”

在张泊的教授下,李清照很快便可以熟练地操作摄像机了。

刚好她可以趁着等待刘备的间隙,借此观看一下三百年之后的正旦节,与大宋的正旦节有何差别。

一个时辰后,又来了一群人。

是汉朝与明朝的来客。

卫青,霍去病,朱标,以及一位年约二十的陌生人。

对方虽然身着锦服,但是倒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打扮。

对方刚一见到张泊,便恭敬地问好。

“朱橚见过店家。”

朱橚?周王朱橚!

在兄弟中排行老五的朱橚,与前几位兄长一样,同样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老朱对他自然也是期望颇高。

从小就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一般,接受军事训练。

在此期间,他也培养除了不错的能力。

之后,老朱便将他的封地安置在开封。

开封,位于中原要地。

老朱的目的,是让他防范和镇压中原地区内乱。

但是明初,那可是刚刚经历了元末战火,又怎么可能有内乱的困扰。

并且身处内地,并没有像他的二哥,三哥,四哥那样,有北伐的机会,这就使得他早年间接受的军事训练完全毫无用武之地。

不过,既然朱橚既然能够来到这,那就肯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他在战事上,并没有像他的几位哥哥那样有所作为。

但是他却在另一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

那就是医学方面。

与老二朱樉行事荒唐无度,老三残暴想比,身为老五的朱橚,算是一个老好人了。

他体恤百姓,想要救荒济民。

这就使得,他走上了一条,与明初大多数藩王不一样的道路。

因为想要救荒济民,所以他用自己的地位,在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学者,并且还大量收集图书资料。

之后,就开始了编撰书籍。

例如这位周王所编写的《救荒本草》,乃是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医学巨著。

他记载了414株可以食用的植物,其中276株都是他新增的。

在《救荒本草》中,对于各种植物的产地,名称,形状特性,性味及使用方法,都详尽地介绍了一番。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称呼朱橚为大明神农。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编写了《普济方》,这本十五世纪方书大成之作,后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甚至都采用了很多《普济方》中的方子。

至于朱标将朱橚带来此地的目的,张泊隐隐约约已经猜到了。

如今,他的这农家乐,已经聚集了三位神医。

想来朱标是想让他的这位弟弟,跟着三位神医,好好进修一番,之后能够为大明的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在张泊思考的间隙,朱橚也在好奇地打量着张泊。

他在参加完正旦节后几日,便欲离开。

就在这时,大哥说要带他去个地方一趟。

那他自然毫无疑问地跟着大哥前往。

一路上,大哥跟他讲了很多话。

什么后世之说,带他去见华佗,张仲

景,孙思邈。

朱橚直觉告诉他,这不可能。

但是这可是大哥所言,朱橚也就半信半疑地跟随大哥来到此地。

“朱兄,你将五弟带来此地,是否想让他去与见三位神医一面。

“是的,店家。”

朱橚在在一旁不敢相信地说道。

“大哥,难道真的能见到那些人物。”

“是啊,我之前不是和你说了吗,我们身边的这两位,一位是长平侯卫青,另一位是冠军侯霍去病。我们现在只需要等刘备前来即可,他会带着你前往东汉末年,去见到三位神医。”

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李清照也从屋内走出。

“李小娘子,原来你也在啊,老五,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北宋李清照,李小娘子。”

现在的朱橚麻了。

李清照,他自然也是认识。

只不过,现在的信息着实有些多。

又是西汉,又是东汉末年,又是北宋。

就在朱橚怀疑人生的时候,刘备也姗姗来迟。

见到一群人聚集在院子里,刘备愣了一下。

不过,随着张泊的介绍,刘备很快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对于刘备而言,这倒是没差。

带一人是带,带两个也是带。

众人随着刘备抵达东汉末年,随之也开始了分头行动。

李清照踏上了前往邺城的行程,卫青去见诸葛亮,霍去病去见许久不见的关张赵三人。

至于刘备自己,则是领着刚刚认识的朱橚,前往三神医的住所。

一盏茶的时间后,在刘备的带领下,朱橚抵达了一件独立的院落。

刘备呼喊几声,无人应答。

他当即有些紧张地来到屋内。

就见三位神医争聚精会神地看着面前的显微镜,对于外面发生的事情置若罔闻。

朱橚跟着刘备来到屋内,好奇的打量着屋内的场景。

眼前的一切,超出了他的想象。

屋子内全是瓶瓶罐罐,那些瓶瓶罐罐极为通透,就好似水晶一般。

现在的大名都没有此等器具,东汉却有。

想来是因为后世的那位店家。

现在的朱橚,对于之前兄长口中提到了各朝之事,已经深信不疑了。

而距离他不远处的三位老者,想来就是兄长口中提到的那三位神医。

“成了,我们成了。”

张仲景大喊一声,显露出与他这个年纪极为不符的嗓门,将在后方等待的刘备与朱橚吓了一跳。

这时候,其余两位神医也是一脸激动地从各自显微镜上移开,凑到了张仲景的显微镜上。

“仲景,真成了!”

“是啊,店家说的没错,下一步我们就要试试看效果如何了。”

在三人庆祝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刘备的到来,以及刘备身旁一位有些陌生的年轻人。

“玄德公。”

三人齐齐向着刘备打招呼。

“不知这位是?”

“三位先生,这位也是学医之人,来自大明,名为朱橚,想要跟随三位先生学习一番。”

在刘备介绍朱橚的同时,朱橚也对着三位神医俯身拱手。

三位神医见状,招呼朱橚这个新人坐下,开始问东问西。

朱橚也如实相告。

在三神医的问询告一段落之后,朱橚也开始向三神医询问那摆放在案几上的奇怪之物。

“元化先生,仲景先生,孙真人,关于你们刚刚所看的东西,不知是什么?”

三位神医对望了一眼,随后由三人中最为年长的孙思邈站出来回答。

“那是店家给我等的显微镜,至于我们刚刚如此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就在刚刚,我们制作出了第一批的大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