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想要换皇帝的李世民
“这……”
张泊向着李承乾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一次,武曌应该不会成为李世民的才人了。
因为,李承乾出手干预了。
“父皇,武曌应该不会入宫了。”
李承乾适时地开口说道。
“哦?承乾,不知为何?”
“父皇,历史上的武曌,并未是通过常规途径入宫,而是在贞观十一年,父皇你前往洛阳宫时,才将其纳入宫中的。
现在父皇已经知晓了武曌一事,那就肯定不会再将之召入宫中了。”
面对着李承乾的分析,李世民报以赞许的目光。
既然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他又怎么可能再犯呢。
“另外,儿臣也出手干预了。”
李世民当即提起了精神。
“承乾,不知你是如何出手干预的,难不成,是将武曌除去?”
“父皇,并非如此,儿臣仅是将武曌放在儿臣身边,对其严加看管,至于原因,一是因为,如果直接了当地除去贞观一朝的武曌,未免对贞观年间的武曌有所不公。”
“嗯……”
李世民微微点头。
对于承乾仁德的做法,他极为认同的。
但是……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武曌的身份问题。”
“武曌的身份问题?”
难不成武曌的身份,有什么独到之处?
瞬间,李世民便想到了他之前所想到的一件事。
其实,在他刚刚听到武氏的名号时,他的脑海中,就想到了一位故人。
不过,仅仅是想了想。
毕竟天下武氏何其之多,总不能出现一位武氏,就与那位故人有关吧。
但是,刚刚承乾的话语,使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猜想。
能够令承乾如此动容,难不成真如他所想的那般?
“承乾,武曌难不成与应国公武士彟有所关联?”
“是的,父皇,其实武曌本名不是武曌,而是武珝,真实身份乃是应国公武士彟之女。”
“应国公武士彟之女吗?”
应国公武士彟,可谓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隋末晋阳起兵,武士彟就是最初的十七人之一。
因而,在大唐建立后,大封功臣,武士彟也与他一道,被列为晋阳元谋功臣。
武德年间,被封应国公,官至工部尚书。
贞观年间,武士彟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治民有方,深得他的赞誉。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就在前年,在他父亲李渊去世后不久,就传来了武士彟离世的消息。
为了表彰这位劳苦功高,为大唐做出重大贡献的应国公,他赐予了这位应国公“定”的美谥。
“承乾,武士彟一家应该在荆州吧,为何武曌会出现在洛阳?”
“父皇,这与武曌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有关,因为武士彟在贞观九年离世后,他的两位儿子与其他祖兄,对其母亲杨氏甚薄。
因而,杨氏便带着女儿武曌来到了洛阳。”
“原来如此。”
原本,李世民是想要将武曌,这个谋夺大唐江山之人斩草除根的。
但是,既然对方是故人之女,加之贞观一朝的武曌还未成长起来……
算了,随她去吧。
“承乾,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再追究此事,只是切记,不可让其与稚奴再走到一起。”
“这……”
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抹为难之色。
“难不成,稚奴又和武曌掺和到一起了。”
李承乾停顿几息后,这才缓缓说道。
“是的,父皇。”
李世民一阵沉默,随后有些无力地摆了摆手。
“罢了。”
目前来看,将来执掌大唐的,将会是承乾,而不是稚奴。
换而言之,贞观朝的武曌,最多能够成长到晋王妃的地步,而不会像历史中那般,直接撬动大唐的根基。
况且……
李世民望着身侧的李承乾。
既然承乾已经知晓了后世之事,他相信,承乾处理好武曌的问题,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既然贞观一朝的武曌不足为虑,那李世民就得考虑那个天授一朝的武曌了。
“店家,不知天授一朝的代理人上官婉儿何时才会过来。”
“据先前获知的消息,按照贞观年间的时间算,差不多还有一月不到的时间。”
一月不到,就能前往天授一朝了。
或许,他也该考虑,如何处理武则天一事了。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朝换代。
直接让武则天退位,让李氏之人上位。
但是……又该换谁呢?
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个名字。
李显与李旦。
首先是李显。
但是,一想到刚刚店家刚刚说的那番话,李世民就仿佛吃了苍蝇一般地恶心。
这个不肖子孙,竟然想将他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虽然气愤,但是李世民还没有被气愤冲昏了头脑。
万一李显幡然悔悟呢。
就如同商朝太甲一般。
“店家,李显在政变之后,可曾有所改变?”
张泊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这么说吧,唐中宗李显即使再次登基,依然死不悔改。
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将韦氏立为皇后,并且不顾大臣的反对,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封王。”
李世民的手紧紧地攥紧茶杯,仿佛要将茶杯捏碎一般。
虽然在大唐有封异姓王的先例,例如吴王杜伏威和燕王罗艺。
但是,他们都是作为降将封王。
这什么韦玄贞,何德何能,竟然封王!
“之后,对于有着拥立之功的功臣反而刻意疏远,并未韦皇后参与到政事上来,至此,韦皇后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后来李显驾崩,韦后临朝称制,她想重演武后之事,但是,当时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发动了政变,诛杀韦后一党,至此,大唐的帝位,转到了李旦一系。”
“哼,死的好。”
李世民冷哼一声,对于这位子孙,他可是极度不满了。
身为大唐的皇帝,一点身为皇帝的觉悟都没有,竟然还想要将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他直接将李显在候选人中剔除了。
不过,刚刚张泊的一番话,也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李显后期,又发生了一场政变。
他记得没错的话,李显的上位,也是和政变有关。
“店家,为何我大唐有着如此多的政变,难不成,与我早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关。”
“这个嘛,确实是有一部分关系。
在太宗皇帝你之前的政变,没有能力的自然以失败告终,有能力的,道德水平也高,因为担心在史书上留下骂名,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总的来说,政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但是,太宗皇帝你成功上位后,一切都变了。
因为一系列的文治武功,导致太宗皇帝你在史书上的评价颇为不错。
这就给那些有能力政变的人,传达出一个信号。
过程不承重,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之后的政变就多了起来。”
李世民心中蓦地一沉,没想到他的玄武门之变,竟会给后世留下了这么深的影响。
“不过,太宗皇帝你的表率作用,仅仅是一个原因,事实上,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不止这一点。
比如玄武门那独特的位置,也是发生政变的关键,刚刚提到的那两起政变,都与玄武门有关。
关于这一点,相信太宗皇帝比我更了解。”
历史上,大唐一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其中四起,都与玄武门有关。
而这,自然也成了后世人津津乐道的玄武门继承法。
对于张泊的话语,李世民极为认同。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玄武门,是因为多方面的考量。
如果仅谈玄武门的地理位置的话,就有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玄武门临近着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只要从玄武门突入皇宫,那就能更快的控制皇帝,完成兵变。
其二,当时长安城是依山而建,出了玄武门,便是首阳山。
首阳山山高林密,有利于兵马的隐藏,并且还是整个长安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皇城。
既有利于观察局势,也又利于调动士兵。
“除了玄武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差不多都可以归结到皇帝能力的问题上。
大唐一共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但是武曌末期,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前,就有四起。”
“皇帝的能力?如此说来,不仅是李显能力不行,李旦的能力也不行。”
“怎么说呢,其实史书上对李旦并未有过多的记载,因为他总共就在位两年左右。
至于李旦的能力问题,其实从一些方面也能看出些端倪。
就比如无论是武则天登基,亦或者韦后造反,以及后来的李隆基登上皇位之路,李旦一直都处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位。
曾经他两登帝位,又三让天下。
就好似,他对于皇位,没有多少欲望一般。
至于评价,昏庸到谈不上,只能说是庸碌。”
“庸碌的皇帝吗?”
李世民紧皱了眉头,一言不发。
怎么那时候的大唐子孙,都是这个德行?
难不成……他要选择那个李隆基?
天宝元年的李隆基,可是已经将大唐,引到了覆灭的边缘了。
“店家,不知天授年间的李隆基年岁几何?”
“天授元年的李隆基,差不多六七岁左右。”
“六七岁的话,略微培养一番,应该能够成为一位明君。”
嗯?
李世民的自言自语声,一字不落地落在了张泊的耳中。
他回想起刚刚李世民所问的一系列问题。
“太宗皇帝,你莫不是在选择天授二年的继承人?”
“确实如此,我肯定是不会让武周继续存在的,如此的话,那势必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目前来看,似乎还是李隆基最为合适。”
张泊笑着摇了摇头。
即使李世民想得再好,但是这件事,注定不会向着李世民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太宗皇帝,此事恐怕不能如你的愿。”
李世民眉头一拧。
“店家,为何这么说?”
“太宗皇帝,莫要忘了前往其他朝代的规则,前往其他朝代,必须要代理人的引路才行。”
“店家你的意思是,那个女官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一方的人?”
李世民说完,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要想前往天授一朝,就得要依靠着代理人的领路。
但是,如果代理人是武则天一方的人,势必不会让他前往天授一朝。
那就难办了。
“虽然上官婉儿明面上属于武则天一方,但是实际上,她又并不是完全属于武则天一方。”
“店家,你的意思是,此事还有转机?”
“没错,不过在回答之前,我有个问题要询问你太宗皇帝你,关于女子当皇帝一事,太宗皇帝是怎么看的。”
“店家,你觉得女子当皇帝如何?”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将这个问题,再度还给了张泊。
张泊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踢皮球。
“就拿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曌来说,她打击门阀,发展科举,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同时,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晚年豪奢专断。
但是总体上来说,武曌确实是个治国之才。
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以至于在历代494位皇帝中,武曌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李显李旦与之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此,店家你难道是想要武则天继续当这个皇帝吗?”
张泊摇了摇头。
“这一切得看太宗皇帝你的决断了,我刚刚向太宗皇帝你询问女子当皇帝的目的,就是与太宗皇帝你是否能够前往天授一朝有关。”
“这是为何?”
“简单来说,其实上官婉儿,与你的孙女,太平公主交好,而太平公主,因为早年间,所经历的一系列变故,所以,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毫无疑问,掌控自己人生的最好方式,便是当皇帝。
那上官婉儿必然站在太平公主这一边,所以如果太宗皇帝你要想前往天授一朝,恐怕,得先过太平公主她们这一关。”
张泊短短的一番话,使得李世民又获悉了不少的内容。
孙女太平公主,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此特立独行的女子,使得李世民想起了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因此,李世民在思忖片刻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行了,店家,关于此事,我已知晓,待到上官婉儿与太平前来,我会与之好好谈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