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嬴政的交易
张泊口中的九鼎,不是别的,正是在夏朝初年,由夏王大禹下令打造的九鼎。
大禹将天下划分九州后,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朝都城。
在夏商周三朝,九鼎都是传国之宝,非天子不能使用。
其乃是王权的象征。
待到战国时期,周朝式微,当时的霸主秦楚两国皆看中了九鼎。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因此留下了“问鼎中原”的典故。
力拔山兮的秦武王嬴荡,也曾经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将其中的一鼎举起,但是最终却因为举鼎而英年早逝。
虽然发生了些许意外,但是当时的秦国,崛起的势头已势不可挡,九鼎最终没有任何悬念,落在了秦国的手里。
不过嘛,就没有然后了。
至秦始皇的时期,九鼎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虽然九鼎不见了踪影,但是有关九鼎的传说,却依然在流传着。
武则天时期,就曾重铸九鼎,宋徽宗时期,也是如此。
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九鼎和传说中大禹打造的九鼎相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而他面前的“赵佗”,作为秦朝本地人,或许能够知晓些有关九鼎的线索。
在张泊向着嬴政打探九鼎之事的同时,原本坐在矮凳上默默无言的李承乾,眼神蓦然一凝。
如果说,和氏璧已经能够引起他兴趣的话,那么传说中的九鼎,恐怕是到了连他父皇都要极为重视的地步了。
因而,他在店家询问完的第一时间,就将目光牢牢地锁定在了“赵佗”身上。
“九鼎吗?这我自然是知晓的。”
顿时,张泊的脸上露出一抹喜色。
虽然他也知晓,凭借眼前的“赵佗”搞不到九鼎,但是拍些照片回来也是好的。
李承乾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
如果能够获得九鼎的照片,那他大唐,便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九鼎。
“那目前,九鼎是不是同和氏璧一样,在秦始皇的手里?”
嬴政摇了摇头,神色如常,语气平静地说道。
“融了。”
嗯?
“融了?被谁融了?难不成是……秦始皇。”
“是的。”
啊这……
不是哥们。
秦始皇将九鼎融了?
那可是夏朝的文物啊。
虽然后世,已经发掘出了一些有关夏朝的文物什么的,但是……
那可是九鼎啊。
后世出土的那些夏朝文物,与九鼎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
“该死的秦始皇,可真败家啊。”
一旁的李承乾也流露出淡淡的失落。
未曾见到九鼎,这件夏商周时期的传国之宝,属实有些可惜。
那他原本盘算的复刻计划,自然也是无疾而终了。
嬴政在听到张泊的骂声后,眉头紧皱地看了一眼张泊。
这店家竟然又口无遮拦地骂他。
他很不开心。
但是……
念在店家是后世之人,加之现在还不宜袒露身份,他也就不和店家计较了。
“店家可知,始皇陛下为何会将这九鼎融了?”
张泊这时已从刚才的愤慨中恢复过来。
九鼎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没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再想也是徒增烦恼,除了骂骂秦始皇之外,也干不了什么事。
所以,在听到“赵佗”询问后,张泊好奇地向“赵佗”询问道。
“不知是何原因?”
“因为九鼎乃是前朝之物,而始皇陛下作为一统六国,前所未有的皇帝,自然需要一个不同于九鼎的事物来彰显功绩,所以,除了将九鼎融炼之外,始皇陛下还集天下之兵,铸成金人十二。
想来这金人,应该可以算作是国宝吧。”
“十二金人?”
这玩意张泊倒是熟悉。
因为他可是学过汉代贾谊所写的《过秦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不过,张泊没想到的是,嬴政为了
造十二金人,不仅是收天下之兵,而且还将那九鼎融了。
虽然张泊对于秦始皇嬴政,干下如此行为略有不满。
但是细究之下,他倒是有些猜到了嬴政的想法。
以嬴政的尿性,肯定是想要事事争先,从金人的数量便可以看出。
十二金人的十二,是压九鼎的九一头的。
而且,同九鼎的九,代表九州而言,嬴政选择铸造十二个金人,也很讲究。
古人把大地分为十二支,又称为十二地支,可以用来表示方位,它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大地,不就是天下吗?
另外,古人其实很早就知晓了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的概念。
取十二之名,也就意味着从时间上大秦千秋万代。
在空间时间的双重含义下,说明嬴政在铸造金人的同时,其实早就从心底里,想要建立较之夏商周,并且更为庞大的基业。
结果嘛……
人算不如天算,大秦二世而亡。
想到这,张泊重新打开手机,搜索起有关十二金人的消息。
很快他便发现,这十二金人,还真有点说法。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一个金人,重千石,换算到现如今的重量,有三十吨。
不过这“金人”自然不是金子制成,而是由铜制成。
至于为何称之为金人,想来是因为古代对铜的称呼乃是赤金。
所以称之为金人,也没有不妥。
而随着张泊的翻阅,他发现,“赵佗”口中的这些金人,确实能够被称为国宝。
一方面,十二金人身上可是有着铭文存在的。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铭文,其是由李斯撰文,蒙恬书写的铭文。
光是这两个在秦朝声名显赫的名字,往那一摆,足以见十二金人的铭文档次之高。
对于后世来说,这可谓是极具研究的价值。
另一方面,这十二金人,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所建造的这些金人,大概率被东汉末年的董卓,爆了金币。
董卓将这些金人,重新熔铸,制作出了一批堪称史上质量最差的铜钱。
看到这,张泊恨不得突突了董卓。
简直是白瞎了嬴政所制造的这十二金人。
查了几分钟的资料,张泊重新将手机收起。
“赵佗,这十二金人,确实可以称得上国宝。”
“如此说来,用一件国宝,换取另一件国宝,不是刚刚好吗。”
从店家刚刚向他打探九鼎的消息,嬴政便大致上推测出,九鼎想来也是国宝。
但是对于熔铸九鼎一事,嬴政可是丝毫不后悔。
他熔铸九鼎,可是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的。
况且,不是还造出了一个能够得到店家承认的十二金人嘛。
张泊一阵哑然。
理论上,嬴政说的没问题,但是实际上,国宝之间,亦有差距。
就如同九鼎与十二金人一般。
虽然十二金人同样异常珍贵,但是与九鼎这个能够掀起考古界风云的文物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是无用,毕竟九鼎已经无了,只有十二金人了。
和“赵佗”吹嘘半天,张泊啧了啧嘴。
他清楚,和“赵佗”说这么多也没用,大秦国宝依然还是大秦国宝,他又拿不到。
因而,在考虑几息后,张泊的心中,便升起了一个其他的想法。
“赵佗,以上这些的国宝,我就不考虑了,毕竟你也拿不到,我这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哦,不知店家你有何想法?”
“你还记得我先前告知你的焚书事件吗?”
“记得,怎么了?”
“你看看这样如何?你帮我收集一些百家藏书,我给你一批后世的玩意,如何?”
虽然现代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焚书,导致了一系列先秦典籍的流逝,但是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当时的秦始皇嬴政,只是下令焚毁私藏的典籍,而秦朝官方其实是有备份的。
同理,焚书其实是有好处的。
那就是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
但是坏处也显而易见。
例如压制了人们的思想。
那先秦时期,那可是百家争鸣,但是到了
秦朝,还存在的诸子百家,就还剩下寥寥几个。
而且,只有一份备份的话,一旦发生些意外,那可就完犊子了。
历史就是如此演绎的。
项羽来到咸阳后,直接放了一把火,秦朝所藏之书,也在这场大火中燃烧殆尽。
好在秦汉之间,相隔不长,人们还能够通过口口相传,将典籍上的内容复述出来,使得很多典籍都是以此等方式流传下来的。
嬴政的脸上,这时露出了极为感兴趣的神情。
“后世之物不知为何?”
张泊没有解释,而是直接前往了仓库,从仓库里拿出一个小箱子,摆在了嬴政的面前,开始为嬴政介绍。
“诺,这是手机,这可是个好东西,功能多多,例如……”
光是一个手机,张泊就介绍的十分钟左右。
这个手机上,肯定是没有史书的。
主要是因为秦朝的历史太短,才十四年,根本就没有独立的史书。
而有关秦朝的记载,最为详尽的,恐怕就要数司马迁的《史记》了。
但是《史记》中,可不止有秦始皇,还有彻子的祖先刘邦。
张泊可不会忘记,先前刘彻对于他的眼神暗示。
在如今,“赵佗”态度不明的情况下,还是别让他知晓刘邦为好。
而在嬴政不停把玩手机的同时,张泊也是又开始为嬴政介绍起其他的玩意。
不过,因为岳飞刚刚进了一批货物,导致他的仓库一空,所以,现在张泊展示在嬴政面前的玩意,并不多。
“这是亩产千斤的作物,这是稻,这是麦……”
在听到张泊的介绍后,嬴政直接将目光从手机上移开,看向了张泊拿出来的一系列作物。
现在的大秦,作物产量也就两百斤左右(秦制一斤≈250克),这些玩意竟然能够亩产千斤?
“店家,你的话是否属实?”
“肯定属实啊,这可是经过历朝历代检验的。”
张泊说完,指向了一旁的李承乾。
李承乾见状,也是适时地点了点头。
如同来此的各朝之人一般,原本还古井无波的嬴政,这时也一脸惊容。
大概经过了数息的时间,嬴政终于缓了过来,继续听张泊进行讲述。
在张泊讲述完成之后,嬴政也是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一尝试。
看着嬴政在乐此不疲地尝试着后世的玩意,张泊拿起快乐水,痛饮一口。
刚才说了半天,都口干舌燥了。
一旁的李承乾见张泊与“赵佗”的谈话告一段落,他趁着这个空挡,说出了他来此的另一个目的。
“店家,不知在我未来的这些日子,可还有其他朝代的人来此。”
“其他朝代嘛,一位,就是你面前的赵佗,另一位……则是你大唐来客。”
李承乾的眼中,瞬间迸发出一道精光。
“店家,不知来此的,是我大唐哪朝之人,姓甚名谁。”
“她来此天授二年,其名为上官婉儿。”
天授二年?
李承乾轻声念叨了一声,脑中还是搜寻起有关天授二年的信息。
很快他锁定了天授二年是哪一年。
天授二年,在贞观十一年的54年后,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
想到武则天称帝,李承乾便眉头一紧。
至于上官婉儿,他也没花多长时间,就从记忆中找寻到了她的消息。
“对了,高明,除了上官婉儿以外,还有一人也来到了此地,那便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说起来,她应该称呼你一声大伯才是。”
李承乾无奈地笑了笑。
大唐的大伯……
他的大伯坟头草都有三尺高了。
“店家,我已知晓,多谢店家告知,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或许一个时辰后,店家你就可以见到我的父皇了。”
“好,高明,那我就在此地,等待着你的好消息了。”
李承乾向着张泊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开了农家乐。
而李承乾的动作,也是引起了嬴政的注意。
“李承乾这是回去了?”
“是啊,据我估计,应该差不多等一个时辰,赵佗,你就能见到那位秦王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