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零七章 大规模出动的永乐朝

对于朱棣提出的想要用货车营建新都的计划,张泊摇了摇头。

“这个……不行。”

原因很简单。

朱棣想要修建的新都,就是将来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北平城。

而北平城,距离如今大明的京师应天府的距离,光是以后世的距离来说,都有一千公里,那就更不要说是在永乐一朝了。

就算能够通过水路,将货车运到北平,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能源问题。

朱棣自然是不知道这个道理。

原本他都已经在畅想着,有着数十辆此等货车,北平府的营建速度就会加快不少。

结果却迎来了张泊的当头一棒。

“店家,这是为何?”

“因为这些货车所需要的能源,并不是与电动三轮车一样的电力,而是柴油。”

“柴油?”

对于柴油一词,朱棣有些不能理解。

“想来前些日子,judy你所获知的热气球制作方案中,应该有石油的记载。而柴油,就是石油经过一系列复杂处理后,所得到了一种供车子行驶的能源,其可以提供给车子航行的动力。”

这下子,朱棣懂了。

他确实在热气球的图纸上,看到过石油的描述。

对于石油,他可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宋时,就有了大量有关石油的火器。

后来,因为火铳等武器的兴起,所以有关石油的火器,也逐渐没落了。

而现如今,柴油竟然是石油经过复杂处理后的产物?

朱棣沉默片刻,向张泊问道。

“那不知我大明可否将石油处理成柴油?”

“以目前大明永乐,甚至洪武的水平来看,难。”

目前,在张泊看来,大明学识最为丰富的,就要数宋应星了。

但是,他已经许久时间,未见到宋应星了。

据刘据所言,宋应星应该还在潜心研读这交给他的这些初中的理科书籍。

即使宋应星,将初中的书籍读完,还有高中的,大学的。

而要想实现石油变柴油,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最起码,以目前大明的条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难嘛……”

朱棣低头沉吟片刻。

对于这个结果,他没有太过意外,也没有太过的纠结。

毕竟这柴油,乃是后世的产物,大明要想实现,难是肯定的。

不过……

他今日可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的!

洪武朝有工部尚书,他永乐朝,同样也有工部尚书。

而且,他永乐朝的工部尚书,目前看来,还要比洪武朝的工部尚书陶成道还要更加著名一些。

最起码,他的这位工部尚书是能够前来后世的。

“店家,如果不能制作的话,不知道能不能购买柴油,价格好说。”

朱棣可以担保,以户部尚书夏原吉的眼光,是会同意他购买货车以及柴油的。

不过张泊还是摇头。

自己买点来用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柴油可是被列为危险化工品的,销售与购买受到严格的管控。

这就是为什么他先前托商家,准备好一切的原因。

而以朱棣的手笔,要买肯定是要大量的购买。

这肯定是不行的。

张泊的动作落在了朱棣的眼中,这下子,朱棣也犯了难。

制作不行,购买也不行,难不成货车计划就要胎死腹中了。

思考几息,朱棣忽然说道。

“店家,我要是不用柴油,而直接用石油,你说怎样?”

虽然他大明没有柴油,但是石油,却是多的是。

柴油既然是石油演变过来的,那想来,应该也可以使用。

张泊还是摇头。

目前大明,所使用的石油,是最原始的石油,即原油。

这原油与柴油可不一样。

原油当中,有着大量的杂质,以及不适合直接燃烧的成分。

如果直接给货车用原油的话,是会导致发动机报废的。

费这么大的劲,将货车运到北平,结果没怎么开就报废了。

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当即,张泊便将为何不能使用原油的原因,告知了朱棣。

朱棣对此有些惋惜。

不过,很快朱棣就又想到一个法子。

“店家,你说,我要是将老二安排在北平,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货车上的朱高煦,听到自家老爹的这个打算,当即回魂了。

他的脸上瞬间涌现出一抹狂喜之色。

现在的应天府,虽然生活富足,但是上面还有老爹在监管着他呢。

如果将他放在北平,那不是天大地大他最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当然了,朱棣也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什么德行。

将他放到北平,恐怕到时候连他人影都找不到。

况且,他还需要老二前往洪武朝,崇祯朝,以及其他的朝代的。

“算了,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了,反正历史上我也是顺利地建成了新都,那就意味着,即使不需要货车,我也能够完成。”

“judy,虽然用不了货车,但是,你可以用电动三轮车啊,虽然其载重量较之货车,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它便宜,一辆货车,足够买二三十辆电动三轮车了。

而且,较之货车,电动三轮车驾驶起来也更加便捷,常人很快就能上手。”

朱棣这时也清醒了过来。

他刚刚因为沉浸于货车的庞大载重量上,而忽略了这一茬。

确实,如此说来的话,还是电动三轮车更加方便一些。

“好,店家,我现在需大肆采购一批电动三轮车,还望你多多准备一些。”

“行,没问题。”

解决完货车的事宜,朱棣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旁看了半天的岳飞身上。

“店家,不知这位是?”

张泊还未正式介绍,朱高煦则是直接站了出来。

“爹,这位是南宋时期的岳飞。”

“岳飞!”

在张泊眼中,朱棣在听到岳飞之名后,整个人一脸认真,可以说是肃然起敬。

对于朱棣罕见地露出此等表情,张泊倒也觉得情有可原。

事实上,岳飞在大明,可以说是评价颇高。

在不怎么夸人的老朱口中,给岳飞的评价是“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大体就是说岳飞刚正不阿,忠孝两全。

当然,还有传言说老朱追封岳飞为“武圣”。

关于这一点,张泊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资料。

但是,老朱对于岳飞的重视,是肯定的。

就比如在洪武九年,老朱废除了传承自唐宋时期的武庙制度,设立了帝王庙。

在帝王庙中,受到祭祀的帝王一共有十六位。

分别是三皇五帝,以及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

而岳飞,是三十七位配祀大臣之一,配宋太祖享。

有些可惜的是,老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岳飞一面。

不过,作为老朱儿子的朱棣,肯定是知道老爹对于岳飞推崇之至的。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老朱对于岳飞的欣赏,使得岳飞在大明享有盛誉。

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将岳飞封为“三界靖魔大帝”。

在民间。

一些有关岳飞的小说话本,戏剧,诸如《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也开始在大明流行。

可以说,整个大明,对于岳飞的态度都清晰可见。

在朱棣震惊的同时,张泊也开始为岳飞介绍起大明的来客。

“鹏举,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高煦高燧,你已经认识了,我就不过多赘述了,他们面前的这一位,是他们俩的老爹,大明的永乐皇帝朱棣。”

大明皇帝!

岳飞当即向着朱棣的方向拱了拱手。

“朱棣身边的这一位,是朱棣的右膀右臂,人称黑衣宰相的道衍。”

道衍当即摆了摆手。

“店家,折煞贫僧了,宰相之名,实不敢当。”

虽说平日里,他知道有人称呼他为黑衣宰相,但是如今拿到明面上说,道衍有些诚惶诚恐。

太祖皇帝可是明确废除过宰相一职的。

岳飞望着身着一身裟衣,光着头的道衍,脸上露出了极为惊诧的神情。

据他观察,面前的这位,似乎是一位和尚。

和尚竟然也能够成为宰相?

这在历朝历代,可从来没有听说过。

“至于这几位……”

张泊看向了站在朱棣与道衍身后的三人。

今日来此的三人,可都是新人。

不过,虽是新人,但张泊知晓,能够来此的,可都是历史有名的人物。

这些人,肯定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张泊将目光转向朱棣,等待着朱棣的介绍。

朱棣轻咳一声,挪开一个身位,开始为张泊介绍。

“店家,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永乐朝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黄福,内宫监太监郑和。”

果然!

张泊的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好家伙,刚刚朱棣介绍的三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

夏原吉五朝重臣,统领户部二十九年,乃是朱棣的钱袋子。

朱棣能够在永乐朝干下这么多的事情,与这位户部尚书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在古代财政大臣排行中,夏原吉都是排得上号的。

至于黄福,同样不简单。

六朝重臣,全能选手。

当过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等一系列官职。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帮助大明平定了交趾。

他前往交趾前,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但是,在交趾的那段时间中,黄福算是实现了政通人和。

他被召集回京师的时候,交趾人民夹道相送。

不过,这两位与郑和想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郑和七下西洋的典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张泊细细端详了一番郑和。

确实不同凡响。

一脸英气,与他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宦官截然不同。

张泊看着向他拱手行礼的三位永乐朝的重臣,眼眸向着一旁的朱棣瞥了一眼。。

不得不说,朱棣的眼光确实不错。

要知道,在朱棣一朝,重臣的数量,应该能够算是明朝之最了。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重臣。

就例如夏原吉,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

而黄福,则是更加夸张,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这可是一个个传家宝一般的重臣啊。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这些大臣还健在的时候,大明一直处在上升的势头。

随着这些大臣的离去,大明的局势就急转直下了。

除了朱棣那独到的眼光外,这些大臣能够流传好几代的原因,恐怕也与朱棣本人对待大臣的态度有关。

与朱棣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老朱。

可以说,洪武一朝,像六部尚书,这种理当站在大明顶端的存在,他是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

在洪武朝,所有大臣全是耗材,消耗速度太快了,做不到几年,就直接换人。

但是朱棣不一样。

夏原吉,黄福,在建文朝也担任着要职,但是,朱棣没有计较太多,直接就重用了他们。

这一用,可就是一辈子了。

就例如夏原吉,担任户部尚书39年,黄福,仅仅在交趾,就待了19年。

说起来,朱棣貌似也是目前第一个,将非亲非故的大臣带来此地的皇帝。

而朱棣将这些一众大臣,带来此地的目的,张泊感觉,他已经猜到了几分。

户部尚书夏原吉自不必多说,掌管户部,想来是寻求一些财政方面的知识。

工部尚书黄福,虽然黄福之后会去交趾十九年的时间,但是,直接告诉张泊,恐怕朱棣会做出与历史上不一样的决定。

即将黄福留在身边,帮助永乐一朝制作东西。

对标的,乃是洪武朝的工部尚书陶成道。

至于郑和,也很好猜,恐怕就是想让郑和向他询问询问有关航行方面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下西洋做足准备。

不得不说,朱棣不愧是朱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或许正是因为朱棣与大臣们的这种关系,使得朱棣能够创造出永乐盛世。

“judy,想来你将这些重臣带来此地,应该是有着要事吧。”

朱棣咧嘴一笑。

“确实如此,不过,店家,这件事说来话长,我观你正在食用早膳,具体的事项,还是等你食用早膳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