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泰释怀,南宋君臣
张泊的问题,令得李泰将目光投向自家大哥。
他也很好奇,为什么大哥不仅愿意将后世之事告知与他,而且,还愿意将他带来后世。
换做是他,如果有此等秘密,肯定是藏着掖着,不让任何人知晓。
更别提告诉与自己不合之人了。
李承乾则是淡然地回应道。
“店家,因为我想要和明朝的太子朱标一样,妥善地处理好兄弟间的关系,让历史上兄弟不和的悲剧不再上演,这想来也是父皇与母后愿意看到了。”
虽然李泰不知道大哥口中的明朝太子朱标是何许人也,但是,他能够从大哥后面的言语中,听出大哥想要改善兄弟不和的关系。
想到这,李泰难免有所动容。
现在他与大哥的胜负已分,毫无疑问,大哥是胜者。
大哥原本可以冷眼旁观,任自己被遣往封地,什么话也不说,独自享受胜利的果实。
但是,大哥不仅将后世之事告知了他,而且还将他带来了后世。
李泰心中,蓦然升起了一丝释然。
得知李承乾的打算后,张泊默默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李承乾,不仅是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太子,还成长为了一个好大哥。
“而在知晓父皇要将青雀遣往封地后,我便将后世一事告知了青雀,并领着青雀带来此地,顺便,再为青雀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
对于李世民如此迅速就将李泰遣往封地,张泊还是感到有些许惊讶的。
毕竟按照历史上的正常发展,贞观十一年的李泰正受宠呢。
结果李世民二话不说,直接就让李泰遣往封地赴任。
行事果决,不拖泥带水。
果然不愧是李世民。
沉默片刻,张泊看向了坐在一旁的李泰。
“李泰,据高明所言,你似乎有问题要向我问询?”
李泰望了一眼自家大哥的方向,点了点头。
“我想询问店家,为何父皇会突然将我遣往封地呢?先前我向大哥进行过询问,大哥说是父皇知晓了后世的发展,那这后世的发展不知为何?”
对此,一旁的虞世南也罕见地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他是知晓陛下对魏王的溺爱的,而能够令陛下果断地做出此等决定,想来事情的发展绝对不一般。
见李泰问出了这个问题,张泊看了李承乾一眼。
“店家,告知青雀吧,毕竟此事还是店家你说比较好。”
“行吧。”
既然李承乾都这么说了,张泊自然也尊重李承乾的选择。
“李泰,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你父皇会对你愈发恩宠,甚至待遇都超过了历史上的高明。”
关于这一点,虞世南深表认同。
因为当前已经有这样的势头了。
魏征就曾不止一次地和陛下提过意见,但是……收效甚微。
“你父皇如此行事,算是走上了你祖父的老路,而你大伯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所以你大哥为了不走上大伯的老路,他造反了。
不过,最终高明造反失败,被贬为了庶人。”
“咳咳。”
张泊话音刚落,另一桌便传来了一阵咳嗽之声。
杨广被粥呛到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看上去儒雅随和的李承乾,竟然能够做出造反之事。
这种事即使是他,都做不来。
张泊的一番话,不仅是引起了杨广的巨大反应,同样也引起了虞世南与李泰的震荡。
虞世南没想到,陛下对魏王的溺爱,会演变成如此结果。
上一个太子造反,还要追溯到汉武帝之子刘据。
而刘据的结果,是自杀身亡。
太子殿下竟然能够历经造反,而不危及生命,属实难得。
虞世南感慨归感慨,他清楚地知道,如今的大唐,已经走上了一条与原本历史记载不一样的道路。
太子造反一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李泰,此刻已经震惊地说不出话了。
大哥竟然做出了造反之事?
这……
“店家,你的意思是,父皇也知晓了大哥造反?”
“这是自然,不过你父皇他并未多言,毕竟高明造反,与你父皇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也算是你父皇他将你遣往封地的一个原因,他不能再偏爱你了。”
李泰沉默片刻,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貌似确实是最合适的处理办法了。
“而在这时候,你见高明被废,为了让你父皇将太子之位给你,于是你便在你父皇面前声称,自己会在百年之后,杀掉自己的儿子,让晋王李治即位。”
在另一桌偷听的杨广已经傻眼了。
他侧过头,细细打量着身形圆润的李泰。
眼前的这个李泰,看上去敦厚老实,人畜无害,但是所要做的事未免太畜生了吧。
为了登上太子之位,杀子传弟这种事竟然都能说出口?
与杨广差不多,虞世南此刻也一脸惊诧地看着坐在对面的李泰。
原先在他看来,魏王应该是宽厚仁爱的性格,但是谁曾想,魏王竟会说出如此惊人的言论!
此时的李泰,已然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不,不可能,不可能会这样。”
李泰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他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他会说的话。
对于李泰的反应,张泊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因为李泰还没有到即将成为太子的那一步,自然不会有别的想法。
在历史上,随着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空缺,在这时候,肯定是需要立一个新太子的。
当时,李泰的竞争者,主要是吴王李恪。
但是,李泰较之李恪,强太多了。
虽然李泰是四子,李恪是三子,但是李泰乃是长孙皇后之子。
而李恪的出身,有很大的问题,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之女。
光这一点,李泰就能甩出李恪好几条街。
如果李泰能苟一点,搞不好他真的能够成为大唐的太子。
但是,李泰的短板暴露了出来。
他太沉不住气了。
为了早日登上太子之位,他就去见了李世民,然后说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杀子传弟。
但是,现在的李泰不是这样。
就算没有发生被遣往封地一事,李泰距离太子之位,依然无比遥远,他自然不可能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语。
“行了,李泰,你也不用露出如此神情,这是根据原本历史发展,你将会说的内容,如今确实不适合放在你的身上。”
杨广听到这话,整个人顿时精神一振。
店家说的太对了。
就和他一样。
每个听到他名字的人,都会将隋炀帝之名安在他的身上。
但是问题是,现在的他还没有干下将来隋炀帝所做之事。
真可谓是好处一点没捞到,坏处一点没落下。
“虽然你的言论还未发生,但是,你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这确实是给你父皇提供了一个参考作用,勉强也算是一个原因。
而将你遣往封地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你父皇想要给后世起到一个以身作则的作用。
事实上,因为唐初的即位一事,使得大唐后续的继承人制度,一直存在了极大的问题。
直到大唐的第九位皇帝,才是嫡长子继承。
为了避免大唐之后的乱局,你父皇肯定是要做出表率的,将你遣往封地,便是在稳固高明的地位,为后来子孙提供一个模板。”
其实,张泊还有一点没讲。
现在李承乾的身份,可不仅是大唐的太子,还是大唐贞观时期的代理人。
可以说,李承乾的位置,是稳的不能再稳了。
听张泊讲述完的李泰轻叹一口气。
他总算是了解到父皇将他遣往封地的原因了。
如今看来,太子之位也算是彻底没希望了。
不过,出奇的,他没有悲伤,反而是释然了。
“多谢店家指点。”
李泰倏然起身,对着张泊行以大礼。
之后便又再度转身,对着李承乾做出相同的动作。
“大哥,关于以往的失礼,还望见谅。”
……
在农家乐兄友弟恭的氛围中。
建炎二年,淮南东路,扬州府,扬州城。
隋唐时期,作为水运枢纽的扬州,就已经是东南地区第一大城市了。
虽然在五代十国时期,扬州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但是到了宋朝,扬州又再度恢复了生机,甚至远超当年,一跃成为了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较之汴京也不遑多让。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的大宋官家赵构,才会在南迁后,将扬州定为“行在”,即天子巡行之地。
在一所新建造的宫墙中,一池碧水,倒影着蓝天白云,以及四周的亭台楼阁。
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此刻正站在水边,就着水景练习着书法。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大宋官家赵构。
而在赵构的对面,正恭恭敬敬站着一人,其乃是如今大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黄潜善。
“派往金国求和之人可有着落?”
赵构一遍进行着书写,一边头也不抬地向黄潜善问道。
“回官家,目前暂定为刑部侍郎王伦。”
赵构的笔锋略一停顿,随后便恢复了书写。
“好,此事需尽快提上日程。”
“是,官家。”
黄潜善回完话,便欲缓缓退去。
这时,赵构突然开口道。
“近日可有宗泽的消息传来。”
黄潜善神情一怔,不过很快便恢复如初。
“回官家,并没有。”
黄潜善低头拱手,使人看不清他的神情。
说实话,对于宗泽想要抗金的想法,他一直是嗤之以鼻的。
大宋巅峰时期都没有能够抵御的住金国,现在拿什么与金国斗,还不如与金国求和,偏安一隅。
不过,虽然他对于宗泽抗金的想法不屑一顾,但是宗泽的奏疏,他还是会如实交给官家的。
好歹宗泽也是开封府尹,他还没有这个胆子将宗泽的奏疏拦下。
只是,官家收到奏疏是一回事,能不能按照奏疏行事,又是另一回事。
从靖康之变到如今,已然两年。
在这两年中,据他的估计,宗泽寄给官家的奏疏,恐怕也有四五十封了。
其中所说之言,无非就是劝说官家亲临汴京。
虽然官家确实曾经有所心动,但是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官家也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什么迎回二帝,这个甚至不需要他干预,官家便知晓如何行事了。
所以,对于宗泽寄来的奏疏,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没有吗?”
赵构啧了啧嘴。
以往每月,差不多宗泽都要寄两份奏疏,无非就是让他回到汴京主持大局,以迎回父亲兄长。
但是怎么可能嘛。
汴京可是地处前线,危险程度自不必多提。
要是万一,汴京城再被攻破,那他的结局,岂不是会和父亲兄长那般。
与其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亲临汴京,还不如待在后方享乐。
至于迎回父亲兄长,他更是没想过。
迎回父亲兄长,他算什么?
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成为了大宋的官家,还没有好好的享受,又怎么可能会迎回父亲兄长。
话虽如此,虽然他一直不同意宗泽的提议,但是他对于宗泽这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多亏了宗泽镇守开封,他才能够借此,与金人和谈。
只是第一次和谈,令人不甚满意。
金人贪得无厌,不仅是向他索要南迁的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人口,并且竟然还帮助西夏,向他大宋索要自熙河开边以来大宋占据西夏的领土。
简直是不能忍。
不过,虽然金人狮子大开口很是过分,但是该和谈还是得和谈。
总这么提心吊胆也不是一个事。
猛然间,赵构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宗泽这段时间,没有奏疏传来,会不会是因为宗泽与金人陷入苦战?
如果陷入苦战,那他就要好好考虑接下来的事宜了。
万一汴京被攻破,金军铁蹄势必南下。
到那时,扬州就不安全了。
如果那样的话,他恐怕得提前准备南迁了。
就在赵构为后路所谋划的同时,一位身着金色甲衣的禁军统领,一路疾行,来到了赵构的面前。
“何事如此惊慌?”
望着面前半跪在地的禁军统领,赵构皱着眉头询问道。
“启禀官家,皇城外来了两人,其中一人说……说……”
“说什么!”
“说他是官家您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