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三十四章 君臣之议

走出太极殿的李承乾,感受着清晨的凉风,轻叹一声。

不知道青雀在得知即将赴任的消息后,会作何反应。

想来,他会以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他吧。

或许,他也应该去和青雀袒露心扉了。

念及至此,李承乾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离开大兴宫,前往了魏王李泰的府邸。

在李承乾离开后太极殿后,李世民也开始了准备工作。

大兴宫,史馆。

史馆位于大兴宫东南方向,与弘文馆,翰林院同属于门下省,其主要职责便是编写史书。

而能够在史馆编写史书之人,均不是泛泛之辈。

例如魏征,便是郑国公,左光禄大夫,目前担任侍中一职。

大唐的侍中与汉朝时期的侍中可谓是天差地别。

汉朝的侍中,乃是皇帝近臣,并无明确的官职,属于加官的范畴,加此官者,可自由出入宫廷。

但在唐朝,这乃是实权官职。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实权官职。

其负责的门下省,与尚书仆射执掌的尚书省,中书令执掌的中书省,构成了大唐的三省制度。

而担任侍中的魏征,也与尚书仆射,中书令一道,同属宰相之职。

除了魏征以外,史馆中的人员还包括太子右庶子,并兼任散骑常侍的孔颖达,担任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太子詹事的于志宁等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如今已成为大唐肱股之臣的一行人。

可以说,编写史书的阵容,堪称豪华。

一大早,魏征便来到了史馆。

将袖中的对讲机,放在桌面上后,魏征移步来到昨日编写的那堆史书前,开始细细翻阅。

他们目前正在编写的《隋书》已然接近尾声,最终的成书看起来确实不错。

因为距离隋朝灭亡,到如今的贞观年间,不过二十年,一些史料尚可资证,并且有许多的人物,从隋朝一直活到了贞观年间。

这就使得《隋书》中,保留了大量隋朝乃是隋朝以前的各种典章制度。

能够令魏征如此满意的原因,当然不止这一点。

相较于其他史书,《隋书》极少隐晦,力求真实地记录有关隋朝的一切。

而在魏征翻阅《隋书》的同时,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也来到了史馆。

他一眼就见到了正在看书的魏征。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上前,而是同魏征之前一样,从袖口处拿出对讲机,将之放在桌面上后,这才向着魏征的方向缓缓靠拢。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担任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的孔颖达。

“魏相。”

孔颖达来到魏征的身前,向着魏征拱了拱手。

“是冲远啊。”

魏征放下书,予以回礼。

同时,魏征也发现,孔颖达似乎是有着心事一般。

“冲远,不知发生了何事?”

孔颖达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将他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魏相,陛下还未回来吗?”

虽然陛下在两日前便告知了他们要离开几日。

但是,如果陛下是像王朝那般离开长安城的,那还好。

毕竟陛下的去处是知道的。

但是这次的问题是,陛下整个人,好似彻底消失不见了那般。

谁也不知道陛下的去处。

并且就连陛下什么时候回来,也一概不知。

因此,考虑许久,孔颖便趁着编撰《隋书》的时机,前来询问一番。

对于孔颖达的担忧,魏征也能够表示理解。

在他刚得知陛下需要离开长安一段时间时,其实就已经觉察到了不对劲。

因为陛下外出,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够决定的事,一般而言,要拿出一月甚至数月来决定此事。

但是这次,就好似一般。

临时起意也就罢了,但是问题是,陛下仅仅是告知他们需要外出一趟,而陛下具体前往何处,何时回来,他也一概不知。

而且,通过这两日空闲时间的走访,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虽说陛下告知他们是外出,但是通过询问过大兴宫各个守门的将领后,却得到了出奇一致的答案。

陛下从未出宫。

换而言之,陛下整个人消失了。

这下子,就有些难办了。

但是身为宰相,肯定要稳定局势。

因而,虽然魏征对于此事,同样极其担忧,但是他还是宽慰道。

“冲远,不必忧虑,当初隋末乱世陛下都一路走来,如今,不过才几日不见,又算得了什么呢。”

孔颖达脸上的担忧之色这才稍缓。

是啊,陛下与他们连隋末动乱都走过来了,现在歌舞升平的大唐,难不成还有危险吗?

不过,话虽如此,孔颖达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魏相,太子殿下这几日也不在东宫。”

那日,孔颖达也参加了朝会,自然也在大殿外,见到太子李承乾。

加之他太子右庶子,使得孔颖达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现在,不仅是陛下不见了,太子殿下也不见了。

而听到这番话的魏征,脸上的担忧之色更重。

如果仅有一人消失,那还在魏征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留下了一个主事之人。

但是如今,大唐皇帝与太子都消失了。

时间短了还行,但是时间一旦拉长,这将会引起大唐的震荡!

而在那之后,又将面临一个问题。

谁来主事?

是蜀王?还是魏王?

就在魏征思考着问题的时候,忽地,魏振与孔颖达两人放在桌面上的对讲机蓦然亮起。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所有人来宣政殿议事。”

宣政殿中,李世民手持对讲机,正在朝着对讲机发号施令。

史馆内。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魏征与孔颖达两人对望了一眼,随后两人的神情皆是一松。

如今陛下回来,那先前他们的担心,就显得多余了。

随后,魏征便将目光落在了发出声音的对讲机之上。

虽说刚刚,并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为对讲机之物所发出的声响,但是每一次听,却都像第一次听到时那般震撼。

用陛下的话说,此物可以实现在长安城内,随时随地的交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现在陛下召见他们,也不再需要派遣宦官,而是直接在对讲机中通知即可,尤为方便。

“冲远,陛下召见,我便先行一步,。”

“魏相告辞。”

魏征离开史馆,向着宣政殿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魏征思考着刚刚陛下在对讲机中说的那番话。

陛下所召集之人,几乎都是如今大唐的肱股之臣。

而陛下一回来,就召见如此多的重臣,难不成,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怀着此等心境,魏征抵达了宣政殿。

因为中书省与门下省,同在大兴宫之内,因为,魏征也算是到的最早的一批人。

在进入宣政殿后,魏征就看到了,陛下手里正拿着一个散发着奇特光亮之物。

“陛下。”

魏征向着李世民俯身行礼。

“魏征啊,坐。”

在魏征到来后不久,其他人依次到来。

一时之间,宣政殿上,集齐了大唐半数的重臣。

望着下方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一众伴随着他南征北战,与他一道打江山的功臣,李世民收起了手中的手机。

接下来,他就要宣布正事了。

下方见到这一幕的众人,此刻也是正襟危坐。

他们或多或少都知晓陛下这些时日消失不见一事。

而现如今,陛下一回来就召见众人,很明显,是有大事发生。

“如今,曾经随朕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这些年来,已经逝世了好几位。

为了保留住这份念想,以及纪念当初那些陪朕一道打天下的功臣,朕欲命阎立本绘制功臣画像,放置于凌烟阁中,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在坐的大臣,皆不是常人,他们也都知晓,陛下此举,应该算是模仿了汉明帝时期的云台二十八将。

因而,在李世民说完,仅仅过了几息的时间,下方众人便传来了一声声此起彼伏的声音。

“臣附议。”

“臣附议。”

……

这时,李世民的目光,转向了一旁还未说话的魏征身上。

他相信这件事,即使是魏征也没有话说。

这有不是劳民伤财之事。

感受到陛下的眼神,魏征也有些迷惑。

陛下消失数日,如今刚一回来,就召集如此多的重臣来此,在他看来,肯定是有要事。

但是,现在却说出绘制画像一事。

如果要绘制画像,通知他们即可,没必要召见这么多人同时前来。

或许,绘制画像仅是开胃小菜,接下来,还有正事。

至于绘制画像一事,他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臣附议。”

接下来这段时间,恐怕阎立本有的忙了。

见魏征赞成此事,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设立凌烟阁功臣之事,就此定下了。

“第二件事,正欲将青雀派往领地赴任,众卿可有异议。”

李世民的一番话,如同石破天惊一般,将场上众人,震惊得说不出话。

其中最为惊讶的,就要数魏征了。

魏征清楚清楚的知道,陛下对于魏王的偏爱,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贞观二年,年仅九岁的魏王,就被授予了22州之地,与魏王一同受封的蜀王李恪,却仅有8州之地。

这一对比,就看出了陛下对于魏王的喜爱,远超其余皇子。

在这之后,魏王身上的官职一步步增多。

贞观八年,又授予了魏王雍州牧,这个陛下曾经所担任的官职,也是名义上掌管京师长安的长官。

贞观十年,魏王的封地进一步进一步增加,已经来到了三十四州。

大唐可是一共就三百五十八州,光魏王一人,就独占一成。

除了额外的封地,陛下平日里对于魏王的关爱,也是如此。

因为魏王身子太胖,上朝参拜十分吃力,陛下竟然允许魏王乘坐轿舆前往参拜。

这简直闻所未闻。

甚至还下诏,让魏王能够住进武德殿中。

虽说看起来是为了让魏王参拜起来更加方便,但是武德殿那是什么地方?

武德殿位于太极殿东向的位置。

那是一定不能成为亲王住所的。

东的方向,是太子的住所。

魏王一旦住在武德殿中,会引起朝局的动荡。

虽说他知道,陛下不会换太子。

但是,一旦这个信息透露出去,一些奸佞之人,恐怕就会趁虚而入。

所幸,陛下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陛下虽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对于魏王的恩宠更甚。

在东都洛阳,一共有103坊,但是,魏王的宅邸却独占着两坊之地,极尽恩宠。

甚至魏王平时的赏赐规格,已经要超过太子了。

在受到劝谏之后,陛下非但没有削减魏王的开支,反而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虽然在此过程中,他极力劝谏,确实令得陛下收回了很多的旨意,但是仅从执行的旨意上,便可看出陛下对于魏王的偏爱。

但是,现在陛下转了性子,让魏王前往封地赴任。

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而随着李世民的开口,底下传来了一阵附议之声。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目光看向下方似乎在神游的魏征,开口道

“魏征,你觉得此事如何?”

以往,魏征就力劝他长幼有别,不应该对青雀如此偏爱。

如今,他此等做法,也算是遂了魏征的愿了。

“这……臣附议。”

虽说魏征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会突然态度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将魏王派往封地,对于大唐而言,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算是避免了接下来的大唐,走上如同武德一朝的道路。

“如此,不知该将青雀派往何地?”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下方的众人询问道。

与此同时,跪坐在首位的一人,也猛地回过神来。

他乃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人的亲舅舅,目前大唐的赵国公长孙无忌。

就在刚刚,他同样也是被陛下的一番话震惊得无以复加。

承乾与青雀之争,他也是知道这件事的。

但是,知道归知道,只是他身为两人的亲舅舅,就不可能偏向任何一方。

如今看来,陛下也做出了决定,选择了承乾。

想想也是,承乾这些日子,所带回的那些东西,对于大唐而言,帮助极大。

这也算是奠定了承乾的胜局吧。

只是……有关青雀……

片刻后,长孙无忌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身为外戚,应该谨言慎行。

既然是陛下做出的决定,他全力支持便好。

接下来,便是要为青雀找一个好去处。

“陛下,臣推荐扬州。”

扬州,在隋朝时期名为江都,隋炀帝开通了运河后,黄河、淮河、长江联通起来,在扬州汇聚。

自此,扬州成为了水运枢纽,至此变得空前繁荣。

而青雀的封地中,恰恰是有着扬州存在的。

“扬州吗?”

李世民思考片刻后,便赞成地点了点头。

在大唐,除了长安与洛阳之外,扬州,应该算是最繁荣之地了。

将青雀封到扬州这个富庶之地,确实算得上一个不错的方案。

“好,准奏。”

在解决完青雀的封地后,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接下来,就要宣布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