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七十二章 赵煦的动作

“没错,通向我这食肆的,除了你们北宋,南宋以外,还有着两汉,隋唐,以及在你三百年之后,一个名为明的朝代。”

赵煦眉毛上扬,一脸惊讶之色。

他没想到,今日除了知晓他大宋的未来之事,竟然还有额外的收获。

当即,赵煦便有些按耐不住心里的好奇,向张泊打探起了起来。

“店家,不知来此的其他朝代又是何年月。”

“目前来此的,有元狩六年与建安十三年的汉朝,开皇二十年的隋朝,贞观十年的初唐以及天宝十二年的盛唐。

至于明朝的话,就不过多赘述了,因为其在你三百年后,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个明朝的话,完全可以等明朝之人来此,你跟随他们前往一趟明朝即可。”

“等等,店家,你刚刚说什么,什么叫跟随他们去一趟明朝。”

“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跟着明朝之人前往明朝。”

嗯?

前往明朝?

他一个北宋之人,能够前往三百年后的朝代?

又或者说,不止明朝。

“店家,那照你这么说的话,我是不是也能够前往南宋。”

张泊点了点头。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

“是的。”

本来赵煦只是一问,但是店家竟然给出了他肯定的答复。

因而,在经过短暂的愣神之后,赵煦的面庞上,闪过一丝狂喜。

在得知能够与南宋之人见面后,他便准备好,给予南宋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过,即使如此,对于南宋的战事,他依然心里没底。

因为宋高宗赵构昏庸无道,即使他给予岳飞等人再多的支持,他们还是得听从赵构的命令。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他既然能够前往南宋,那什么宋高宗赵构,死一边去吧。

直接换他来。

有此等将领,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甚至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是梦。

如果宋高宗那家伙不识时务,那他不介意南宋换皇帝。

换条狗上位,都比那宋高宗赵构强。

不过,为今之计,还是要先行前往一趟南宋,去看看南宋时期的境况如何。

这一次,他可不会再让大宋,被赵构那王八蛋霍霍了。

既然决定了之后的打算,那赵煦也做起了准备。

“店家,你刚刚说,跟着明朝之人前往明朝,那是不是意味着我要前往南宋,得跟着南宋之人。”

“确实如此,不过,不怎么准确,并不是所有南宋人,都能将你带去南宋的,能将你带去的,只有代理人岳飞一人。”

“代理人?”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朝代有一人能够带他们朝代的人来此,亦可以将其他朝代的人带到他们的朝代。目前你那一朝是李小娘子,南宋赵构时期,就是岳飞。”

“原来如此。”

在张泊简单明了的解释下,赵煦明白地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现在的关键还是岳飞。

只要岳飞来此,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现在,他急也没用。

既然如此,赵煦也准备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打探打探其他朝代的消息。

“店家,那不知两汉,隋唐的代理人又是谁呢。”

“西汉的代理人是刘据,东汉的代理人是刘备,隋朝的代理人是杨广,初唐的代理人是李承乾,盛唐的代理人是李白。”

果然。

如店家所说的那样,来此的都是历史有名的人物。

而这些人当中,令他最感兴趣的人物,无非刘据,李承乾背后的两位皇帝。

汉武帝与唐太宗。

汉武帝虽然在历史中一直是一位暴君的形象,但是在他看来,汉武帝却是一位具有开疆拓土之功,打出了汉人骨气的帝皇。

唐太宗则在汉文帝之后,又一位明君的典范,文治武功是历朝之最,可以说,没有哪个皇帝不想见其一面的。

刘备嘛,则是被他排在第二梯队,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见见的。

至于隋炀帝杨广与李白背后的李隆基,那还是算了吧。

“店家,那不知近些日子,这些人会不会来到此地。”

“官家,其实杨广与李承乾正在元符二年,而且,您还亲眼见过。”

一旁的李清照在此刻插入话题。

“我亲眼见过?”

赵煦一时陷入思索。

他不由得想起,就在今日早些时候,在职田所见到的李清照身后的那两位陌生男子。

他当时的心思都在李格非与李清照的身上,因而对那两位男子,并未有太多的关注。

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人确实极为不凡。

“李小娘子,你是说,今日在职田所见到的那两人?”

“是的,官家。”

这下子,赵煦的屁股有些坐不住了。

既然知道了有两位其他朝代的来客,在他一朝,那他岂有不见的道理。

当即,赵煦便迫不及待地和张泊告了别。

出了食肆大门,赵煦按照店家先前所说的方法,开始尝试回到他的宋朝。

一炷香的时间后,赵煦只感觉到眼一黑。

环顾四周,赵煦确认了他所在的位置,乃是先前他离开的垂拱殿。

只不过,为什么天这么黑了,他记得离开了仅仅半个时辰左右啊。

“李小娘子,我们离开才半个时辰左右是吧?为何天直接黑了?”

“回官家,因为店家那时间与我们大宋的时间截然不同,店家那一日,相当于我们大宋十日。”

“原来如此,果然是神仙手段。”

蓦地,垂拱殿外,一阵嘈杂的声音打断了赵煦的感慨。

深更半夜,莫非还有人在此喧哗?

赵煦皱着眉头,拉开了垂拱殿的大门。

就见到外面一片嘈杂纷乱的景象。

吵闹声,叫嚷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时,一队手持火把的禁卫刚好来到殿前。

“站住,你们可知发生了何事?”

循着这略微熟悉的声音,一位头领模样的人举着火把,看向了赵煦的方向。

在映照出赵煦面庞的片刻,他面色一变,恭敬行礼道。

“启禀官家,臣正在根据枢密院的命令,在寻找您。”

“寻找我?”

赵煦略一沉吟,便大体上知晓发生了何事?

敢情是他消失的这段时间,引起了朝野震动。

思绪并未持续太长的时间,赵煦已经想好了接下来的动作。

“来人,去告知枢密院,朕回来了,顺便传召左相章惇。”

“是。”

“还要,找寻一辆马车,将这位小娘子送出去。”

赵煦交代完事宜后,对着身后的李清照说道。

“李小娘子,将你所要前往的目的地告知宫中禁卫即可。”

李清照微微欠身,向赵煦表达了感谢。

“奴在此谢谢官家”

……

作为大宋军权的中心,虽然目前已是深夜,但是枢密院内部,却依然灯火通明。

如今,身处大宋顶端的几位人物,均在此商谈着官家失踪一事。

章惇坐在首位,看着下方正在为此事争吵的大臣,只感觉到一阵头疼。

原本今日应该算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毕竟,大宋刚刚获得了亩产千斤的作物,这预示着一场盛世即将来临。

结果没想到,他的好心情还未持续太久,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

官家不见了。

得知消息的他顾不上休憩,第一时间来到枢密院,发动宫中禁卫,去搜寻官家的踪迹。

据他所获知的消息,官家回宫第一人,就是面见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

因而,官家消失,恐怕与李格非之女脱不开干系。

不过,章惇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将李格非拿来问话,而是在静静等待宫中禁卫的搜寻。

如果没有结果,那显而易见,有人要遭殃了。

就在这时,一阵甲胄碰撞声自议事厅外传来。

很快,一位禁卫就来到了章惇的面前。

“启禀章相!官家已经回到宫中。”

章惇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就听到了禁卫继续说道。

“根据官家口谕,传召章相前往垂拱殿。”

章惇看了眼外面繁星密布的天空。

官家大晚上的召见他,恐怕不会是一般的事。

当即,章惇一刻也没有停留,便在枢密院众多官员的羡慕的眼神中,跟着禁军离去。

不多时,章惇便来到了垂拱殿前。

此刻的垂拱殿,与先前赵煦回来时相比,已经截然不同。

灯火通明,将整个垂拱殿照的透亮。

进入殿内的章惇,缓步走到赵煦面前约有一丈远的地方。

“臣章惇见过官家。”

此刻的赵煦,正将手机放在龙案之上,一手执笔,聚精会神地将手机上的内容摘抄在纸张之上。

抬眼看了眼章惇,赵煦吩咐宦官拿来一张凳子,让章惇坐下。

随后便又低下了头,开始摘抄。

“章相,你来的正好,现在朕有几件事要与你说。”

章惇闻言,眼神一凝。

一般来说,官家在与人交谈时,一般都是自称我,以彰显平易近人。

只有在宣告特别重要的事情时,才会自称朕。

而且,还让宦官给他拿来凳子。

那官家所说之事,绝对小不了。

他当即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臣洗耳恭听。”

“朕欲修书一封,召回在儋州的苏轼,章相你觉得如何?”

虽然现在赵煦已经知晓了粮食不是苏轼带回来的,但是在归来的途中,李小娘子拜托了他此事。

既然如此,他也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将苏轼召回。

章惇脸上的表情顿时一松。

他原以为是什么极为重大的事情呢,结果没想到,仅是召回苏轼。

他早在之前作物收获时就有这个感觉了,因而面对着如此官家做出的决定,他没有一丝意外。

“臣附议。”

“另外,派人前往两浙路龙游县,将龙游县的县令宗泽前来。”

嗯?

官家要找两浙路龙游县的县令?

他没有听错吧。

县令一职可是堪堪只有从九品,这才堪堪入品,为何官家要寻他?

而且,官家竟然明确的知晓,这位县令姓甚名谁。

真是奇怪。

当然了,章惇也不会傻到直接问官家为何要寻此人,而是打算之后再去打探一番此人的消息。

“臣遵旨。”

章惇说完,整个垂拱殿便再度陷入到了寂静之中。

因为,这时的赵煦,已经被手机上的一个人名吸引。

童贯。

原本以他的打算,是准备将“北宋六贼”中的三位宦官尽数除去的,不过,在仔细阅读了三人具体的生平后,赵煦便将注意力都停留在了童贯身上。

童贯他倒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印象,但是童贯先前所跟随的人,赵煦却异常熟悉。

其名为李宪。

虽说李宪与童贯一样,是一位宦官,但是他可不是普通的宦官,而是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的宦官。

因为大宋效仿了唐朝时期用宦官监军的传统。

所以自大宋建立之初,宦官就在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涌现除了一批功勋卓著的宦官。

真宗时期的秦翰,卢守勤,神宗朝的李舜举,均是为大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物。

李宪同样如此,在于西夏的战事中,履立功勋,因此被封为正六品的宣庆使。

而童贯,跟随李宪多年,似乎也学到了一些李宪的本事。

因而,在见识到童贯的能力之后,赵煦便准备将他同蔡京一般任用。

当然,如果童贯还像历史记载中那般玩心眼的话,那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之除去。

既然决定了此事,那赵煦也是用笔,将童贯的名字抹去。

至于其他人,那就没什么说法了。

人家童贯好歹还有些本事,其他人就是纯粹的阿谀奉承之辈了。

那他们该发配的发配,该处死的处死。

“朕欲将王黼贬谪到儋州,章相你觉得如何?”

原本因为官家半晌不说话,有些瞌睡的章惇瞬间清醒了过来。

同时,一个疑问,顿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王黼,是谁啊?”

在思考了几息的时间后,他想起了这人是谁。

王黼,目前担任符宝郎,负责掌管外廷符玺。

这应该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人物,为何官家会突发奇想,竟然将其贬谪到大宋极南之地的儋州。

“章相可是心中有所疑问,不明白朕为何如此行事。”

“臣不敢。”

“无妨,朕可以直接告诉你,为何如此行事,就在不久前,朕前往了一趟后世,知晓了一些后世的情况。”

对于章惇,赵煦倒没有隐瞒的意思。

一方面,章惇有拥立之功,并且作为坚定的改革派,称得上他的左膀右臂,深得他的信任。

甚至在他看来,他与章惇的关系就仿佛他父亲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一般。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从店家给他的手机中,获知了章惇将来的发展。

事实证明,他并没有看错人。

除了其在对待旧党的问题上太过执拗之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算得上为大宋鞠躬尽瘁。

因而,在回来的第一时间,他便传召章惇,告知他后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