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第1250章

用蛮夷代替大明子民!

这不但是一件惠及天下百姓的仁政,而且会给朝廷增加一大笔不可估量的税收!

只要运行得好,大明未尝不可以做到,彻底免除大明子民的徭役!

一想到这儿,太子标瞬间激动起来,目光炽热地看着李祺。但他很快冷静下来,理智让他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文和,海外当真有那么多的蛮夷?”

“呵。”李祺轻笑了一声,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与自信,“《万国堪舆图》你也见过了,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得更加辽阔更加精彩!东海奴隶不够,那就去美洲,如果还不够那就去南洋,还不够那就去西洋!我就问你一句,就算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你同意不?”

同意吗?太子标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然这等买卖的确丧尽天良,丧心病狂!但是它对大明百姓而言,却是一项无可争议的仁政善举!

只是,他的良心在不断地挣扎,那些违背道义的行为,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

李祺见他还在犹豫,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又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别跟我提什么这不符合儒家仁义理念,真正的先秦儒家并不反对奴隶制!”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儒家崇尚的是‘礼’,也就是他们制定的礼法秩序,只要奴隶守‘礼’,奴隶主按照‘礼’对待奴隶,对儒家说来就是理想社会,所以儒家崇古崇仁,与买卖奴隶并不矛盾。再说了,那些文人老爷们,如果真的是恪守仁义道德,那在家中豢养那么多奴仆杂役干什么?对他人高唱什么礼法典制,自己却做尽蝇营狗苟之事,真以为他人都是傻子?要是这些文人缙绅敢跳出来,有一个算一个,我不撕开他身上那些遮羞布,我就不是毒士李文和!”

面对李祺的斥责,太子标顿时无言以对。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没办法,人家占尽了道理。不管是理论依据,还是事实例证,都让他无法辩驳。

儒家崇尚的“礼”,如今却成了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文人缙绅家长奴仆成群,杂役成堆,更是随处可见的景象。

太子标沉思了良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其实安南问题与儒家也有关系,或者说关系很大。”李祺幽幽开口,道出其中缘由。

“安南问题只是小事,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安南就大乱不起来,儒学的教化还是能深入人心的。不过儒学的弊端就摆在那里!”

“若是任何一种新学说都能动摇儒学的地位,那对大明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先秦诸子为什么能够百家争鸣,就是能够各抒己见,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让自家的学问更进一步,固步自封只能让儒学自己走向没落。”

李祺这话意思很简单,儒学正在走向腐朽走向衰败。

想想吧!

从儒学出现到现在,除了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提出了三纲五常,天人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