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第1233章

下意识地,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李祺,眼中满是茫然无措,仿佛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祺见状,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笑着开口道:“黄福,我相信你的才华,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听到这话,朱元璋和太子标脸上都浮现出了惊容。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文和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崇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如此年轻,实在是让人意外。

“驸马过誉了,下官惶恐!”黄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表现得确实颇为不安。

见此情形,朱元璋也懒得再拐弯抹角,再次开口问出了方才的问题。“爱卿,就目前安南局势而言,当如何布政?”

黄福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存了考校之意,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的确,如今的安南,就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大战刚刚结束,百姓们心中满是怨恨与不满,可以说谁接手谁就倒霉。

但不管前路如何艰难,他黄福都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重担。毕竟从一个不入流的主簿,一下子超擢为正二品的布政使,说是一步登天都丝毫不为过。

只是,到底该如何布政,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朱元璋见状,并未出言催促,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紧紧地盯着黄福,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

毕竟他也迫切地想看看,李祺举荐的这个黄福,到底有没有治理政务的真本事,否则让其前往交趾,只会让当地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黄福沉吟了片刻,脑海中快速地梳理着思路,然后出言道:“安南之地方熄战火,应推行‘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他微微抬起头,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只要朝廷广施仁政,施恩于民,不出几年,安南地区定能草莽之区变为禾黍之地,累世雕题之众化为衣冠之民!正所谓‘衣食足以养尘,弦歌足以移俗。’”

朱元璋和太子标听后,脸上不禁露出了略有失望的神情。

虽然黄福“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与他们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但黄福却只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并未言明具体该如何实施,就像是画了一张大饼。

“黄大人不妨细说,举几个例子!”李祺在一旁温和地提醒道。他心里明白,现在可不是讲大话、画大饼的时候,具体的实施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黄福闻言,点了点头,又思索了片刻,然后开始了他详细的阐述。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洪亮而自信:“其一,也是当务之急,重新划分交趾行政区域。需派遣得力官员赴实地考察,参考以往的先例,进行合理划分。随后,改建各府州县大小衙门,务必满足官吏办公的需要,让政务能够顺利开展。”

听完这第一条,老朱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其二,重用交趾本地官员,对他们一视同仁,并为其提供优渥的晋升之路。挑选其中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树立为典型,以此来笼络安南士绅之心。愿意效忠大明出仕为官者,经严格审查后皆可委以重任,官复其职,让他们尽情施展其所学才华与抱负。臣必将对其一视同仁,择优送往帝都接受赏赐,激励更多人投身大明的治理。”

第二条一出,老朱和太子标更是难掩欣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