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家乡不见故人归
第401章 家乡不见故人归
陶苏儿也伸手环抱住他的腰,逐渐攀上他硬朗宽阔的背,小脸埋在他颈间。
一阵阵清冽的香味袭来,她感到无比安心。
做鬼时,总怨恨命途多舛,如今重现人间,竟也愿意再次面对充满疾苦的世界。
过往的恩与怨,就当是梦一场,把握好眼前的一切最重要。
齐朗放开她,笑得坦荡:“我是你的未婚夫,半年前你离奇失踪,我以为你已不在人世,没想到竟是恩人救了你。感谢恩人,让我们再次相遇,这一次你一定要牢牢牵住我的手,我们再也不要走散了,好不好”
陶苏儿:“……”
想过他会比较主动,没想到他会这么主动,真当她一点记忆也没有啊!
未婚夫,他怎么说得出口!
陶苏儿感觉自己面如火烧,其实也就心理作用,神树上的茶能自动调节身体温差平衡。
算了,她既然已经让他先接受了自己失忆的设定,那自己也就勉为其难接受他是自己未婚夫的设定吧!
齐朗像是被灌了蜜,整个人洋溢在幸福中,他喜欢了很多年的女孩此刻就在他的身旁,并且她还不记得自己以前受过的那些苦。
这正好,他会疼她护她,让她再也想不起来那些苦,后半生都活在快乐和幸福中。
陶苏儿瞧见他傻里傻气的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唇角上扬,然后踮起脚尖,在那张温润的俊颜上落下一吻。
齐朗的笑凝固在脸上,似乎被突如其来的吻吓傻了。
“怎么,你不是我未婚夫吗亲你一下应该是可以的吧!”陶苏儿嘟起小嘴,不满他的表情。
脸上的触感温温软软,齐朗好半天才回神,笑容逐渐放大,露出洁白的牙齿,少年人耳根红红,已然和过去在鄂州城的阴郁少年判若两人。
他笑得傻气,搂着少女纤细的小腰不愿放开,将脸微微侧过去。
“这边也要!”
陶苏儿:“……”
没见过这样没皮没脸的人。
二人的温存似能融化冬日的雪,天地之间唯有眼中的彼此。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这样”
远处古树之上,两个小小的身影依偎在一起,南方的冬天树叶是落不尽的,苍翠的树叶染上一层薄雪,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多了一分沉静。
少年拉回羡慕的目光,落在一旁只顾偷笑的少女身上,又让她磕到了。
他扯了扯她的衣袖,没反应。
索性直接覆上了她的小手,小巧的手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冰凉一片,大手覆上小手输送温热。
少女不耐烦地拍开他的手,嫌弃地睨他一眼。
“疯了是不是,人家十七八岁,咱们才几岁我才十三,你呢”
怀顾君一脸无辜:“我十七。”
杨锦帆愣住,尴尬一笑:“你说你,大家都小得好好的,你怎么就十七了”
怀顾君更委屈了:“易易大我一岁,已经十八了。”
说到风一尧,杨锦帆忽然想到她那独自闯京城的师姐,原来明年师姐就及笄了。
“那也不行,”杨锦帆继续嘴硬道,“咱们还是未成年,未成年不能谈恋爱。”
怀顾君无奈,撒娇似地扯扯她的衣袖:“阿帆,咱们在这个世界不存在这些的”
“那也不行!”杨锦帆炸毛,严词拒绝。
说不过他,杨锦帆眼珠子一转:“你怎么回事儿我不是让白附告诉你就在房间里等我吗怎么又跑出来了”
怀顾君扭头,表示自己的生气:“哼,还说呢!我要是不出来,怎么知道原来你不忙着回去找我,是在这里看人家恩恩爱爱。那我呢你就让我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百无聊赖。”
杨锦帆嘴角抽抽,强硬为自己找补:“不是还有白附在”
“他在与不在有什么区别又不会跟我搭话,我跟他也没什么好聊。傻大个儿就惦记着吃。”
杨锦帆自知理亏,软下声音:“好啦好啦,是我考虑不周,走我们回去。”
终于等到这句话,怀顾君略显灰暗的眸子瞬间亮了起来,“好!”
他丝滑起身跟上杨锦帆的步伐,还不忘牵上对方的手,娇羞的小表情像个小媳妇儿。
漆黑的天空又开始零零星星飘雪,在街道上空穿梭时杨锦帆回头,瞥见他洋溢着甜蜜的表情,也不禁笑意上扬。
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世生离死别,这辈子总不会比上辈子的结局更差,所以要牢牢拉紧对方,直至这一世消亡。
回到小院,先回屋等驱除身上的寒气才往王氏那屋去,杨锦帆提前让人告诉他们今晚过来,所以两口子一直坐在桌前朝外张望。
“爹,娘,快看谁来了。”杨锦帆的声音不自觉透露出雀跃,她爹身子骨恢复得不错,娘亲和肚子里的孩子也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尽管没有想象中相逢的仪式感,她也觉得满足。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比什么都强。
“阿帆快来,冷不冷娘给你新做了个袄子,跟你林婶娘学的手艺,快来试试看合不合适。”王氏说着就要起身去拿,被杨老三又按回装了软垫的椅子上。
“你好生坐着,我去。”
“爹,娘,先别忙活,瞧瞧谁来了。”杨锦帆稍稍侧身,跟在后面的少年上前一步行礼。
“三叔好,三婶好!好久不见,我和义父都很想念你们。”
少年的声音落下,夫妻二人惊喜出声:“君儿!”
自从上次古溪村一别,他们已经五年多的时间没见,没想到当初病恹恹的小少年长大了,气色也比以前红润不少。
“可以啊孩子,长结实了不少。你义父和姜夫子他们还好吗”
杨老三拉两个孩子坐下,王氏让人送姜汤和吃的过来。
“挺好的,义父和夫子成亲了,他们有了一个孩子,叫杵绵,是个小弟弟。”
杨老三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
这些事阿帆在信里也常提起,只是他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今儿见到了孩子们,才知道原来是缺了点人情味。
五年的时间里,他种下的水稻熟了十茬儿,仍是不见熟人归来。
养了只大黄狗,它从没见过主人家口中念叨的女儿。
春去秋来,阿娇为闺女年年做新衣,还没穿过就已经跟不上闺女的身量了。
今日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