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杨静再道:“我那天家里有事,心情不好。林主任又要我将材料再重做一遍,我就说了几句不好听的!想不到,惹她生气了!……但是,路省长,我真不是故意要气她的。”

路北方放下手中的钢笔,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似笑非笑地看着杨静:“心情不好?这不是理由,工作场合就要有工作的样子。” 接着,路北方的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过,既然你主动来认错,说明还有觉悟。这事,我转告林亚文就行,说你道歉了!呃,这事就这样吧!你也别放心上,以后搞好工作就行了。”

杨静愣着,嘴角动了动。

路北方头也不抬,再道:“要没别的事,就去忙吧。”

杨静木然地点头,然后出了路北方办公室的门。

走在楼道里,她的鼻尖,还在微微发紧,路北方那态度,让她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上司,温和中,藏着锋芒。他既没有像其他领导那样端架子训人,也没真的把这事翻篇,反而用轻描淡写的态度,让她后背发凉!高明!真高明!

不过,不管怎么样,自此之后,杨静这性子,收敛了很多,见了林亚文,也多了几分尊重。

而林亚文的调动文件下发后,被路北方安排在省政府办公厅下面的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

这是省政府办公厅下面的二级单位,她出任副主任!

当然,在这样的岗位上,对于一个记者出身的干部来说,工作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

路北方成功将办公厅的人事关系理顺后,这日常工作,有了几个副主任签批,他仅在关键时刻,扫一眼,把把关,这投入琐碎工作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自然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辅助省长乌尔青云和省委书记纪金来的工作。

路北方发现,中央的决策和人事安排,是具有前瞻性的,也考虑诸多方面的!这让他很佩服!

就拿浙阳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来说:

乌尔青云虽然在浙阳任职两年多了,但他擅长农业农村工作,路北方以前其实和他接触并不多,在他出任省长后,才知道他工作搞得扎实。他来自辽宁农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走出来的高干!但他身上,依然有着北方人的粗犷豪放。而且,路北方还发现这东北汉子,骨子深处,有着深深的农业情结,自打他上任之后,把浙阳农业工作,抓得风生水起。

浙阳省西部的湖阳、云岭多是山地,而东南部则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以静州、盛州,长阳、临南,最适合发展农业。

路北方上任后,曾陪乌尔青云多次到这几个市调研考察。一路上,乌尔青云兴致勃勃,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农作物的长势,与农民亲切交谈,仔细询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关切,仿佛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农民都牵动着他的心。

回到省里后,乌尔青云组织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开会研讨,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农村发展政策,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比如,乌尔青云在这几市,推行了一镇一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有的镇种植有机蔬菜、有的镇种植烟叶、水果等,让广大农民看到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农村有政策,农民有奔头,大家的脸上,自然有喜悦的笑容,有了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省委书记纪金来,就与乌尔青云截然相反。

他自福建来,是发展经济的一把好手。

纪金来虽然表面上看似文文弱弱,办事却雷厉风行。

他来到浙阳二个多月,就往返福建七八趟,从老家带了四家大型企业,来浙阳投资。

其中,除了福耀玻璃,投资在湖阳生产高铁投资特种玻璃项目之外,其余还有家服装企业、纸巾企业、鞋帽企业,均落户在浙阳开发区。他的眼神透着的问题,似乎都与发展经济相关。

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路北方的工作是琐碎的,既要制定落实省长乌尔青云倾向农村的政策,又要负责监督省委书记纪金来引进来的企业顺利在浙阳落地。

就这些工作,忙也就算了,有时候还落不到好处,还得应对别的常委或下面地市州州一把手的冷言冷语。

在省里的季度经济会上,省长乌尔青云在报告中说了引资落户的几个项目,当大家知道近期省里引进的企业,全落户在路北方曾经任职湖阳,以及现在兼任书记的开发区地盘上,各种带着酸意与质疑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路北方,更有甚者直接阴阳怪气地说“路省长这可真是一手遮天啊,好项目都往自己地盘拢”,这真将路北方气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