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王平、李恢

主要还是汉朝对外族的传统手段,就是羁縻统治。你们服从我,给我进贡。我就承认你们的独立性。

羌族、氐族、乌桓、匈奴、南蛮都是。就从来没有人想过利用人口迁徙,汉化的手段,把这些地方纳入统治。

包括历史上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是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现在张霸是直接“屠其地为郡县”,大量迁徙汉人人口去南中,与南蛮人混血,全部化作汉人。

改易风俗。

太霸道了,也需要耗费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可能会吃力不讨好。

张霸可不管董和、张松的震惊,继续说道:“以上,就是我之后要在益州做的事情。”

“当然,也分轻重缓急。我得先攻入关中,把河南、关中汉人迁徙到凉州,占据我清理出来的土地,汉化羌人。”

“然后才是氐人、巴郡七姓夷王。最后才是南中南蛮。”

说到这里,他缓了一口气,改跪坐为盘坐,抬头看了一眼满脸震惊的董和、张松,对众人说道:“巴郡太分散,控制不容易。我要把巴郡分作三郡。是为巴西、巴东、巴郡。巴西郡治所在阆中,巴郡治所在江州,巴东治所在永安。”

“兴霸。我正式封你为校尉,依旧领兵万人,以你为巴东郡守。主要是负责阻孙坚之兵进入益州,等时机成熟,你自上游进攻荆州。”

“我书信一封。你到永安之后,许褚就带兵回来。”

张霸这话题太有跳跃性了,甘宁稍稍一愣,然后就高兴起来。郡守可是两千石。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官职。

“是。”他强忍住兴奋,弯腰行礼道:“明公放心,只要我在一日。孙坚就别想进入巴蜀。”

“嗯。”张霸嗯了一声,然后转头对张松说道:“先生。我用你为巴郡郡守,给你监视南中的权力。也物色人选,看汉人大姓之中,有谁可以用,谁不可以用。”

“也挑拨离间,让南蛮诸部自相残杀,空出土地。”

“等时机成熟,我就设置庲降都督,分南中四郡为六郡,大量迁徙汉人前往南中,汉化南中。先生就是首任庲降都督。”

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庲降都督是刘备发明的官职,分四郡为六郡是诸葛亮干的。熟知历史,可以少走很多歪路。

张松却一时不敢答应,原本他是很有自信,见董和推脱官职,就想要毛遂自荐。

益州刺史嘛,其实很好做的。萧规曹随,以前的刺史怎么做就怎么做。

听了张霸的治国方略之后,他就觉得亚历山大。

这个庲降都督的官职,可比以前的益州刺史的工作量大上十倍甚至百倍,是需要有真才实学,也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

不过......董和行,难道我就不行?大将军张公,确实是非常之人。才器远胜刘公。帮他做事,我也期待快乐起来了。

张松深呼吸了一口气,从容行礼道:“松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哈。”张霸哈哈大笑起来,很是满意。事情一件件的安排好了,益州刺史有了,庲降都督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攻下汉中张鲁,以汉中为前进基地,攻打关中董卓,把分作两半的地盘,合为一体。

当然,也还有其他事情。张霸与众人又说了一些事情。比如派遣刘焉的长子刘范,前往剑阁关招募严颜、张任。让他们领兵到达汉中。

等他们到达之后,张霸会任用他们为校尉,各自领兵万人。

甘宁、张任、严颜各领兵万人,巴蜀之地有三万精兵足够了,刘焉其余兵马,留下一些备用,其他都解甲归田。

原本关隘的武将也都解职。

这样一来,巴蜀民间的劳动力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董和、张松等人可以安心发展。

董和又要打击豪强,索要益州大族隐藏的人口。等时机成熟,就把这些人口迁徙到氐族、巴郡蛮夷的居住区,取而代之。

张霸还派人给马腾传达命令,让马腾带兵回去阳平关,牵制汉中张鲁,使他不得不在阳平关屯扎重兵。

与此同时,张霸也派人前往汉中劝降张鲁,许诺张鲁,如果投降,封五千户,金银财宝无算。

等商谈结束之后,张霸就让众人离开了。董和去成都,甘宁去永安。

张松在江州不动。

有张霸制定的治国方针在,他们之后会互相配合,以张霸的意志行动。

张霸说了这么多,口干舌燥之余,也很是满足。如今巴蜀平定,他也是松懈了不少,便打了一个哈欠,去后宅睡觉了。

张霸在江州待了三天,便率领精兵北上,前往阆中安置。

这里距离汉中更近。

严颜、张任已经绝望,再加上刘焉之子刘范的劝说,就率领精兵离开了剑阁关,到达阆中与张霸会合。张霸按照之前的计划,分别给了二人一万兵权,加封他们为校尉,让他们训练精兵。

与此同时,许褚也回来与张霸会和。

如此一来,阆中精兵足有四万,且都是精兵强将,杀气冲天。

阆中城。

这是一座大城,繁花锦簇。现在巴蜀平,与凉州的道路通畅,原本衰败的商业,迅速恢复了活力。

百业兴旺。

一座大宅,被张霸占据,是为临时的大将军府。如今益州之事,张霸都交给了董和。

用人不疑。

张霸自已只管着目前阆中的四万精兵,严颜、张任等将军。事情极少。

但是门口仍然是车水马龙。有南中来的,有蜀郡来的,有巴郡本地人,甚至还有荆州来的人,都来求见张霸,希望求取个一官半职。

张霸闲来无事,还真提拔了一些人。不过数量极少,渐渐的来求官的人也少了。

上午。

一个少年来到了大将军府门前,对守卫行礼道:“我是宕渠人王平, 想要拜入大将军麾下从军。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停了下来。车上的是一个年轻人,他掀起车帘看向王平,露出了一张英俊的脸。

乃是南中俞元县人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