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原以为他擅长捣鼓些稀奇玩意儿。

谁想到他居然还会治河。

如今,他竟连天象都能算准?

“侯爷真乃神人也!”

不知是谁先说了这一句,工部衙门内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侯爷当初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我还以为只是寻常推断,没想到……”

“是啊,谁能想到旱了这么久,竟突然间阴阳倒转,暴雨倾盆!”

“幸好侯爷早有准备,早就提前加固堤坝,否则……”

众人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

先前工部的命令,催命似的下发到各地方。

民间却由于心忧秋粮,天热燥旱,又要服徭役,种种不满的情绪滋生。

据闻,有些地方的工程,可不怎么样啊……

黄河,真的能扛住这场暴雨吗?

开封段,要是真决口了怎么办?

……

下了值。

一些大臣在宫道上不期而遇。

皆是小声地议论着时政。

尤其是河南降雨之事。

礼部侍郎瞥了一眼阴沉的天色,冷笑道:“不过是寻常夏雨,何至于如此大惊小怪?”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詹徽冷哼一声:“不过是碰巧罢了,还真当他是神仙了?”

一旁的御史附和道:“詹大人说得是,广智侯不过是侥幸言中罢了。”

“侥幸?”另一位年轻御史忍不住反驳,“侯爷不仅预言了暴雨,还提前调拨物资加固堤坝,这也能算侥幸?”

詹徽眼神一冷,扫了那年轻御史一眼,对方立刻噤声。

“治水本就是工部分内之事,有何可夸?”詹徽淡淡道,“况且,雨虽下了,可黄河是否真会泛滥,还未可知。”

又有一人淡淡道:“不错,诸位何必杞人忧天呢?北方旱情未解,一场雨能成什么气候?”

……

短短半日,北方暴雨的消息已传遍半个应天府。

茶楼酒肆里,百姓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广智侯早就算准了这场暴雨!”

“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工部的人都说了,侯爷提前三个月就说要修黄河堤坝!”

“老天爷啊……这岂不是活神仙?”

百姓们大多事不关己的议论着。

文武百官心中惊疑不定,仍是不信,局面竟能逆转。

而皇宫内,一天来了三封北边的奏报。

皆言暴雨!

黄昏之后,应天也下起小雨来。

雨丝斜织,宫灯摇曳。

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御案前,眉头紧锁,手指摩挲着一份陕西急报。

墨迹尚未干透,洇开的水痕像是泪渍。

殿外雨声淅沥,衬得殿内愈发沉寂。

忽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轻缓却沉稳。

“重八。”

马皇后亲自端着一盏热茶走进殿内,素净的衣裙不染半分华饰,唯有发间一支木簪,朴素却温润。

北方大旱,宫中也开始裁减用度。

她将茶轻轻放在案上,热气氤氲,茶香清冽。

朱元璋抬头,紧绷的面容稍稍松缓:“妹子,你怎么来了?”

马皇后目光扫过案上堆积的奏报,隐有忧心之色,轻声道:“听说北方暴雨,陛下已半日未进膳了。”

“少吃一顿饿不死。”朱元璋仍有些郁闷之色。

他冷哼一声,抓起一份奏疏,甩在御案上:

“你瞧瞧,这世间少见的蠢货——”

“开封府祥符县知县恭贺:圣天子德感上苍,甘霖普降,万民欢腾……”

朱砂批红的“感你奶奶的头”几个字,在水汽浸染下晕开一片红色……

马皇后拾起奏本细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份来自开封府祥符县的奏报,竟将连日暴雨称作“圣天子德感上苍”,字里行间满是谄媚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