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陈瑜心跳加速,但并未慌乱。
他曾在国子监受过严格训练,这些题目虽难,却并非无从下手。
他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开始作答。
陆知白起身,理了理袖子:
“你自个儿写吧,写完了,下午送到科学院去,找一个姓王的教习……”
几人连忙起身送他。
待陆知白离去,医馆里头,几个伙计都过来恭喜陈瑜,满脸羡慕之色。
就算陈瑜是国子监退学生,这地位,也是他们可望不可即的。
叶长春抬手轰人:“都一边去,安静些,让瑜哥儿答题。”
陈瑜感激的望他一眼,点点头,苦思冥想起来。
叶长春笑眯眯的。
他对于病人是一视同仁。
但交友的话……
陈瑜的性子倒还算合他的胃口,又前途无量。
而陈瑜屁股上的伤,也快好了,却不愿意离开回春堂。
一是因为可以在这里蹲陆知白。
二来……
也是察觉到了叶长春对自己的看重,有心结交。
这可是神医啊!
而且平时来来往往的,也有各种各样的郎中。
陈瑜想着,就算蹲不到广智侯,那也能跟名医交上朋友,不亏。
……
……
开封府。
雨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大多是阴天。
黄河的水位也比较稳定,防汛任务不再如之前一般急难险重。
民间已经开始给陆知白立生祠了!
没错,就在城东的龙王庙旁边,还有各处地方……不知何时多了一座座小河神庙。
里头供的不是龙王,不是河神,而是泥塑的“广智侯神像”。
香火旺盛,甚至有人跪拜祈福。
堤岸两侧,百姓们自发聚集,焚香祷告。
香烟缭绕,纸钱飞舞。
几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跪在堤前,额头抵地,口中念念有词:
“多谢陆神仙保佑,开封无恙啊!”
开封知府亲自来到龙王庙旁边查看。
“荒唐!”何知府怒喝一声,指着庙门道,“谁准恁在此立庙的?这是淫祀!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祭邪神!”
一个老农抬起头,满脸皱纹里夹着倔强:
“大人,这不是邪神!陆侯爷未卜先知,提前加固大堤,救了俺们开封几十万百姓,这不是神仙是啥嘞?”
“奏是!”旁边一个妇人抱着孩子附和,“要不是陆侯爷,俺们早就喂鱼虾了!拜一拜咋咧?”
何知府气得胡子直抖,转头对身旁的衙役吼道:“拆了!立刻拆了!”
衙役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手——
这庙虽小,可百姓们护得紧,真要强拆,怕是要激起民愤。
师爷苦着脸低声劝道:“大人,拆不得啊!百姓们都说,要不是陆侯爷,这次大水必定淹了开封,他们这是报恩……”
“报恩也不能乱立生祠!”何知府急得直跺脚,“这要是传到朝廷,御史台参一本‘纵容淫祀’,那还了得?”
师爷眼睛一转,低声说:“依俺看,就把实情呈报上去,让陛下自个儿决定好了……”
何知府眼睛一亮,连连点头:“不错,侯爷这回功劳大……”
于是他亲自撰写奏章,多番斟酌,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刚好,刘芳也收到了上命。
如果开封情况不危急,可以回来述职,让副河道官继续镇守。
于是,刘芳想了一想,回京述职去了。
……
皇宫。
老朱坐在御书房,看着开封知府的奏章,倒是笑了。
“民间给陆知白立生祠?”他冷哼一声,“这小子,这回可是收了不少民心啊。”
太子朱标在一旁谨慎道:
“父皇,驸马此次,确实功在社稷,百姓感念其恩,倒也显出民风淳朴,是知恩图报之辈,这是朝廷教化之功……”
朱元璋眯了眯眼:“有功归有功,但民间私祭,终究是不合规矩……
倘若以后,别人有样学样,那还得了?天下都乱了套啦!”
第二天一大早。
陆知白就收到了朱标写给他的条子。
陆知白无语望苍天,哭笑不得:“坏了,我成河神了?”
他一边吃早餐,一边思考着——
这应该没啥事儿吧?
这事情远在开封,又不是他指使的。
不过,此事终究有些敏感。
一是立生祠,为在世之人建立祠堂供奉。
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礼遇。
既可以代表民心所向,也有可能会成为功高震主的证据。
还有地方豪强的阿谀奉承,如魏忠贤生祠遍天下。
张居正死后被批判“擅权”,部分罪名就是默许生祠。
另外。
活人配享香火,陆知白觉得,这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二是立庙,当做河神来祭祀。
这个没有一点好处,妥妥的全是问题。
淫祀!
淫指的是僭越,运行失其常度。
就是说没被官方许可的祭祀。
陆知白想了一想,决定先当做不知道好了,倒也没必要巴巴的立刻跑去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