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哪里像?

纪暖生得很好,明眸皓齿,目光清亮,气质出众,半点也瞧不出小家子气,一点也不像大陈内阁深闺养出来的女子。

在此之前,他也查过厉寒的一切底细。

包括他的家人。

的确不怎么样,一个出生在边关小镇的寻常农家户,本就是小门小户,可厉寒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已经超过了前往池门关历练的皇子。

他娶的也是同一个镇上的农家女子。

可眼前的女子是半点也看不出来是农家所出,没有半点乡野气息,身上的气度极其与众不同。

便是与阿月璃这个王庭养出来的公主站在一起,她也丝毫不逊色。

他倒是有些理解厉寒为何会娶这样一个女子。

与他算得上是旗鼓相当。

若是厉寒娶的是一个闺阁女子,只重内宅,反倒是委屈了他。

他需要一个与他相扶相持的,也难怪在大陈如此环境之下,厉寒尽与其他男人不同,愿意让他的妻子抛头露面,在外经商开铺子。

兀深的眼神太过明显,眼中的探寻之意更是清晰可见,无法避开。

纪暖不动声色。

这样的人她没少见,兀深不过是身份不同。

“赵大人,今日可是领北离使团游京城?”纪暖将话题往赵大人身上扯。

赵大人立刻应道:“是,今日是礼部安排的行程,本来厉侯也要一同前往,奈何近日大营那边有要事需他前去处理,不过,靖王殿下已经在繁楼等候。”

纪暖微微一笑,十分得体。

“既然王爷,公主接下来还有别的行程,我就不多留了,等公主得了空,再过来好好挑挑。”

“好,等我空了,一定再来。”阿月璃答应的很爽快。

兀深也不好继续赖着,懒懒的起身。

“厉夫人考虑周道,倒是不好再叨扰,改日定上长兴侯府拜访。”

“好,恭迎大驾。”

这边人多,宁家没有往这边凑,她在柜台跟掌柜的在一块,看着一堆人从雅间一起出来了,她也没有出去迎。

只是在柜台前站着。

兀深经过时,多看了宁安一眼。

不知为何,从宁安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熟悉的感觉。

他眼眯了眯。

“这位姑娘,可是本王在何处见过?”

他脚步顿住,其他人也顿住。

纪暖看了宁安一眼,上前挡在宁安身前,不得不是说他这摄政王的名号就不是假的,看人真毒。

纪暖笑了笑:“王爷应该没有在别处见过她,不过,你觉得她眼熟,是因为她是宁周神医的妹妹。”

“哦,原来她就是宁神医的妹妹,宁神医在为本王治疗时,倒是时常提及他的妹妹。”兀深眼中流露出兴味来。

上前一步。

“我哥怎么会提起我?”宁安嘀咕,这不太可能,她家哥哥就不是个爱嚼舌根的人。

北离摄政王都不是大陈人,哥哥在他面前提自己做什么。

宁安低下头,不太想应付这样的场面。

纪暖客气道:“那一定是宁神医太久没有回家看望妹妹,诉说思念之情呢。”

一旁的赵大人也在催。

兀深这才做罢,一行人离开了娇颜坊。

铺子里还有其他客人,纪暖接待了一个,余下的交给其他人。

她带宁安上了楼。

宁安还是皱着眉头。

“纪姐姐,你说,我哥在他面前提我做什么?”

纪暖摊了摊手:“我也不知道,也许你哥哥根本就没有提过,他只是这么一说。”

“他真的看出来我有几分眼熟?我和我哥长得相吗?”宁安摸了摸自己的脸,不会吧,她照过镜子,跟哥哥也不是很像啊。

至少,没有几人会跟她说,你跟你哥长得很像。

纪暖拍拍她的肩,让她别再纠结。

“想这些做什么,或许是你哥在他面前太有威慑力,他从你身边嗅到了你们宁家独有的气息,以后不见他便是,他出使大陈,呆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回北离的。”

宁安点头,心情也立刻缓了过来。

“也是。”

“晚点请你吃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宁安眼巴巴的看她。

“吃火锅,我去买菜。”她说的火锅,不是在酒楼吃的其他锅子,纪暖有自己打了两口锅,一口放在侯府,一口提到了这边,有时她会在这里吃午饭。

“好啊,我最喜欢吃纪姐姐调的酱料。”说着宁安都快馋了,她在别的地方就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

过一段时间就想。

可也不好太麻烦纪姐姐,她还想着自己做,她试过,调不到纪姐姐那样的好料。

她真是太妒忌厉寒,娶了一个这么好看又能干的妻子。

纪暖带着宁安还有安静去买了好些菜,中午吃火锅,铺子里的人一起。

她还把明珠也接过来。

至于两个孩子,过两天在侯府再吃一顿。

靖王在繁楼等着北离使团。

他订好的房间,今日他会亲自领着兀深等人一起到处逛一逛,明日他就不亲自做陪了。

好歹他也是大陈皇子,身份尊贵。

倒不必一直亲自陪着。

“王爷,明日真的不跟着一起去吗?”石九问道。

“无须日日跟着,有礼部的人领着,不会失了礼数。”靖王懒洋洋的道。

“可是现在阿月璃公主的亲事还未定,属下瞧见宁王府的人也在繁楼,只怕,一会宁王也会过来,制造偶遇,若是让宁王娶了阿月璃公主,对殿下无益处。”

石九担心发生这样的事。

厉侯也担心。

所以,绝不能让宁王得逞。

“不着急,宁王想要兼得,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宁王妃容氏嫁进宁王没多久,容大将军镇守益州,已经一年多未回京,当年容大公子在战场上丧了命,容二公子留在京城享福——。”

提到容二公子容延,石九立刻明白过来了。

容大将军一共一女二子,女儿是最大的,成了宁王妃,长子十五入军营,十六岁战死沙场,这是容大将军一辈子的痛。

所以,他让容二留在京城,也算是为容二留下一条命。

为容家流下一点血脉,皇上也是允的了。

对容家多番礼遇,有容大将军镇守益州,益州边上的小族便不敢轻举妄动。

容家军虽比不上秦家军,但容家手上也掌有十万军权。

他要容二出事,且在宁王的手上出事,届时,容家与宁王必定生嫌隙,宁王想要保容家还是得北离相助,他只能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