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死期将至

阿月璃气极,她发现靖王根本就不听她的。

靖王有自己的主意,她只要呆在靖王府就好了,或许,在靖王有新的打算以后,连她都不能呆在靖王府了。

那她要怎么办?

回北离吗?

回北离算不算和亲失败,一个和亲失败的公主还有什么脸面回北离。

阿月璃极为苦恼,有些食不下咽,眼看着就消瘦了。

托孟将阿月璃带到了宁家医馆求医,他们去了宁家,但是宁家家门紧闭,没有法子只好到宁家医馆了。

坐诊的是个老大夫。

可阿月璃并不想让老大夫看,便强势的要他们的东家出来。

老大夫瞧他们的装扮,衣着,定不是寻常人,他也怕为东家招事,便让人去把东家请出来。

这会也恰好是东家在,要是东家不在,谁请也没用。

宁周在后院,不是重症他不看。

宁家医馆不缺大夫。

个个都是医术精湛的。

有些大夫不明的症状,他也会毫不藏私的告诉他们该如何诊治。

所以那个年轻的,年纪大的大夫,都愿意来宁家医馆坐诊,就想着疑难杂症的,能请教一下,那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宁家医馆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夫,也有个先来后到,所以,得碰机遇。

“东家,有人来医馆,非要见你,余大夫给她看诊,她还不要,从衣着装扮举止来看,家境不一般。”

“不想看,那是病不重,让她回去。”

宁周也不是什么人都看的。

“是。”

学徒又跑回去了,将话传到,谁知阿月璃气得很,直接冲到后院去找宁周。

*

厉寒休了三日,陪纪暖和家人到处走了走,三日后,又开始忙碌起来,且不止是在京城忙,他偶尔还出城。

有时甚至要在城外过夜。

纪暖问他,他说是有新的部署。

具体一句话也说不清楚。

纪暖也就不再细问,她是相信他的。

厉寒在部署的是皇帝死后,小太子年纪尚小,一旦引起动乱,百姓的生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他要部署好一切,以防私底下有人用手段搅局。

他在城外已经安排好人手,宁王不会轻易作罢。

一旦宁王带兵上京,他安排的人手会在京城之外将人截住。

不会让宁王有机会进入城门。

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差,扛不了多久。

甚至,连宁周的止痛药也扛不住了。

一个月时间便要加重剂量。

一眨眼几个月过去,止痛药已经不能再加,他有了耐药性,再加也丝毫起不了作用。

皇上开始整日头痛,难免,没有食欲。

如此,是折腾不了几日。

情况比宁周想的还要严重一些。

皇上再次召宁周入宫。

“为什么?为什么朕的症状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皇上怒吼,可他近来已经没有好好睡觉,好好吃饭,浑身也没什么力气。

“皇上,息怒,盛怒对你的情况只会雪上加霜,皇上的脑疾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不是草民不治,实在是药石无灵。”

宁周将实际情况告诉皇上。

“不,不可能——。”皇上扫掉一旁的药盅,花瓶,怒吼道,“几个月前,你才说过,朕的情况不严重,只要好好诊治,会好的。”

“你尽敢欺君,来人,将宁周拖下去,砍了。”

皇帝的眼通红一片,看起来着实吓人。

“父皇——。”靖王上前挡在宁周跟前,向皇上求情,厉寒则站在宁周的左侧,“父皇的病情一开始发现,就已经很严重,因是脑疾,不能轻易开脑,才选择隐瞒父皇,儿臣不孝,这是儿臣要求宁神医这么做的。”

“你个逆子,你怎么敢——。”

“父皇,至少这几个月,你吃得下,睡得着,而不是惶惶不可终日,人命数有定,不可强求,父皇已经让太医们看尽,也让宁周诊过,只要病症可治,宁周不敢不治。”

靖王跪地。

“父皇,儿臣心疼,如果可以,儿臣愿意以命换求父皇的康健,可天命如此。”

皇帝呆住了,怔住了。

他再如何发火也无济于事,身体越来越差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太医们瞒着他,他怒火中烧,要彻底灭了整个太医院,要所有人给他赔葬。

正待下旨之时。

厉寒下跪道:“皇上乃明君,为社稷,为江山,不顾自身的安危,哪怕知道病已不能治,仍是勤勤恳恳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他日史书上必会有圣上的一笔浓墨重彩。”

一句明君而非暴君。

生生的让帝王隐忍了怒火。

若他当真不得不死,至少要留个身后名。

史书传千千万万年,要让后世都知道,他是个明君。

久久之后——

皇帝让他们都起身。

他目色死沉中带着一抹浓烈的求生意志。

“朕的病,当真不能治了?”

“回皇上,草民已经寻遍古籍,实在是找不到可解的办法,恕草民无能。”宁周认错。

“罢了,生死有命。”

皇上的眼里,没了光。

人一旦丧失了生志,离死就只有一步之遥。

如今,他最担心的还是皇朝的传承。

虽立了太子,可太子还那么小,连路都不会走,都无法安稳的坐在皇位之上。

一个孩子——

莫说是邻国,就是他看到邻国是个孩子当家,他也会生出觊觎之心。

这段时日,都是靖王和厉寒陪在左右。

宁周也是日日在圣前侍疾。

后宫的妃嫔们,过来只会哭哭啼啼的,皇帝已经厌倦了。

她们不过是怕他死后,要她们一起去赔葬罢了。

皇帝本有此意。

还是厉寒与靖王说服了他。

终归是陪伴了他许多年的人,若当真要她们陪他赴死,她们死后岂能没有怨气。

他岂不是要被一团怨气包裹,那样的话,未必还有投生的机会。

他要积福,此生再无望,那就为来世积福泽。

皇上交代后世,待他死后,以人俑赔葬,不以活人赔葬。

圣前来来去去的人很多。

但大多数都被靖王和厉寒把持了。

人都是识相的。

争夺不过。

皇帝在临终前下旨,封靖王为摄政王,从今起,辅佐幼帝,直至他成年。

厉寒为辅国公,守护四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