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赈济灾民

根据朝廷搜集和地方上汇报来的讯息,南北直隶这次受灾的共计有十二府三十六县五千多户百姓。

面对这么庞大的数字,洪武大帝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

毕竟这场雪下了不过才堪堪两天左右的时间。

准确的说是两天三晚而已。

受灾的百姓竟然如此之多。

可谓是大明立国以来,受灾百姓最多的一次了。

御书房内,洪武大帝扶额沉思。

太子朱标,刘三吾、杨士奇、汪广洋、六部尚书等同样是眉头紧锁。

:“一点章程都没有吗?”

洪武大帝看着众人问到。

刘三吾迟疑一阵儿,拱手说道:“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仅仅南北直隶受灾就达五千多户百姓,如今还不知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受灾的百姓有多少呢?”

:“如若是其他地区受灾的百姓也这么多,那么这次朝廷需要拨付的赈灾钱粮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了。”

汪广洋说道:“今年的蝗灾朝廷仅仅拨付了一百万,陕西与山西的洪灾,朝廷也仅仅拨付了百万左右,而这场雪灾怕是一百万钱粮无法解决百姓的过冬问题呀。”

太子朱标说道:“今年赋税改革以后,国库的收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多了,估摸着拨付三四百万两不成问题把。”

户部尚书周斌说道:“秉殿下,拨付三四百万自然不是问题,关键是明年还有其他花钱的地方呢。”

:“凤阳都城一直在改造中,圣上的陵寝,烈士陵园,紫荆城的安宁宫,五皇子,六皇子等封地内的行宫都在建造中,还不算正在修建的城墙、护城河、边关长城的修缮等等。”

五皇子朱橚,六皇子朱桢原本今年就该去往封地了。

然而因为朱雄英给他们部署了一些商业上的事情,所以他们依旧在京师里待着。

按照皇明祖训上的条文规定,朱橚与朱桢最迟必须要在明年开春以后,分别去往开封和武昌了。

朱橚从吴王改为了周王。

朱桢封为楚王。

周斌的话落下以后,洪武大帝挥手说道:“凤阳都城的事情,先停下来吧。”

周斌急忙说道:“可都城现在建造了一半”

洪武大帝打断周斌的讲话,脱口说道:“咱让你停,你就停,别说那么多的废话。”

周斌悻悻然的应了一声道:“臣遵旨。”

洪武大帝环视众人说道:“国库的确是有钱,但是这些钱基本上用来干什么,诸位爱卿应该比咱更清楚吧。”

:“虽然朝廷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但是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受灾,咱们就舍不得花钱了。”

就在洪武大帝这番话落下以后,一道声音随即传来。

:“河南奏报来了。”

一个小太监高举着奏报奔了进来。

洪武大帝急忙打开奏报,速速阅览一番之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河南受灾百姓两千户。”

洪武大帝的话落下以后,杨士奇拱手说道:“如果河南受灾两千户的话,那估摸着山西基本上在三千户左右,陕西位于北方,天气异常寒冷,估摸着受灾的百姓也在三千户左右了。如此以来,咱们基本可以确定,各地受灾百姓基本上就在一万户上下了。”

刘三吾说道:“受灾的百姓具体数字确定以后,咱们就可以拨付钱财,粮食和棉衣等东西了。”

汪广洋说道:“除了拨付救灾的物资以外,各地官府还需要组织人力对百姓的房屋进行修缮。”

洪武大帝轻轻点头问道:“不知该拨付多少钱财呢?”

户部尚书周斌说道:“少说也在两百万两左右。”

听得只需要两百万,洪武大帝挥手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拨付银两吧,过冬的粮食,棉衣棉被等也要尽快拨付。”

太子说道:“父皇,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受灾区都看一看,以防有人挑动百姓作乱呀。”

杨士奇说道:“殿下的话言之有理,朝廷必须要派人前去督查救济灾民一事,同时也要让当地的卫所,协助当地官府修缮百姓的房屋,如此以来,也可以起到镇压那些意欲反叛的人,可谓是一举两得呀。”

洪武大帝深以为意地说道:“就依你们说的来,尚书省派两人前去,其余六部分别派两人前去各地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督查各地官府赈济灾民一事,如若有徇私枉弊,贪污腐败者,直接给咱押到京师来受罚。”

洪武大帝话落下以后,众人齐声说道:“臣等遵旨。”

这时候,朱雄英的贴身宦官朴狗儿,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矗立在哪里话也不敢说。

朴无用行至洪武大帝身旁,说了些什么以后。

洪武大帝这才看着朴狗儿问道:“狗儿,咱大孙有话让你上奏吗?”

朴狗儿急忙上前说道:“圣上,殿下说他拿两百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食,三十万套棉被和棉衣提供给受灾的百姓。”

:“殿下还说了,由工部免费提供火炉一万套,煤球若干。”

:“以上这些东西近几天都在准备中,大约三四天的时间就足以备齐了,到时候一并运往灾区。”

听得朴狗儿这番话,洪武大帝哈哈大笑一声说道:“诸位呀,你们听见了吗?咱大孙又一次出手了。”

众人齐声喝道:“皇孙殿下仁德。”

杨士奇说:“殿下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呀。”

洪武大帝没眉开眼笑地说道:“如今呐,算上咱大孙的两百万及其他一些物资,加上朝廷的两百万两白银,应该足够赈济灾民了吧。”

刘三吾说道:“足够了,朝廷可是许久没有打过如此富裕的仗了呀。”

汪广洋提醒道:“刘相,咱们这是赈济灾民,可不是打仗呀。”

刘三吾说道:“就是打个比喻而已,汪大人不要会错了意。”

汪广洋添为尚书省左丞相,初入尚书省的时候,还曾与胡惟庸发生过好几次的争斗,对外可以说是“反胡”第一人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汪广洋竟然在朝堂上开始支持胡惟庸的任何建议。

刚开始的时候,洪武大帝还有些纳闷,认为兴许是胡惟庸的建议不错,所以汪广洋才选择了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