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留东京,开茶坊
第367章留东京,开茶坊
赵盼儿回来的时候,宋引章也抱着琵琶走了过来。
“殿下,我给您弹曲”
“额,也行,那我们去外面的园庭院那边。”
其实赵衻不想听什么曲儿,他更想与赵盼儿聊聊,奈何宋引章都这么说了,实在不好拒绝。
一行人来到园凉亭,待几人坐定,宋引章才抱着琵琶在不远处坐下。
“我要弹的是明妃曲,请殿下鉴赏。”
说完,宋引章先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随后双手扶住孤月,清脆悦耳的琵琶声悠悠响起。
不得不说,这个剧的bug挺多的。
比如宋引章现在弹的明妃曲就是一个bug,这首明妃曲是王安石所作,而现在王安石都还没有出生,结果两首明妃曲已经名传天下了。
赵衻好歹也是皇子,琴棋书画是必学课程,再加上他之前在青楼勾栏晃荡,对于各种乐器都颇有几分鉴赏能力的,或许谈不上乐曲大家,但对乐曲的掌握了解,绝对在宋引章之上。
一曲结束,赵衻带头鼓起了掌。
“好,宋娘子这一首明妃曲,当真是精彩绝伦,令人回味无穷。”
赵衻不喜欢情情爱爱充满哀怨的曲子,相较而言,他更喜欢那种磅礴气势的曲子,比如秦王破阵乐之类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宋引章弹的是真不错,哪怕在他看来还有些缺陷,但也绝对是非常出色,比宫里有名的乐师都不差,而宋引章才十七岁,能在这个年纪做到如此程度,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值得赞扬。
随后,赵衻又点评了几句,让宋引章眼神中充满了惊喜。
她本以为赵衻不擅长音律,可赵衻点评的那些,竟然戳中了要点,若没有出色的音律水平,绝对说不出那些话。
一旁的赵盼儿也是面带诧异的看着赵衻,她也没想到赵衻还擅长音律。
随着和赵衻的接触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看不清赵衻。
看看赵衻在这些日子显露出来的本事,武艺高强、懂茶艺、会医术,现在又冒出来一个知音律,天下还有他不会的吗
赵衻懂音律,这让宋引章兴趣更大了,所以又弹奏了几曲,然后满怀期待的让赵衻点评。
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孙三娘来喊吃饭,才结束这场琵琶演奏。
对比宋引章的琵琶,孙三娘的厨艺,显然对赵衻的吸引力更大,一边吃一边夸,夸的孙三娘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吃过饭,赵衻和三女闲聊了几句,就要准备告辞,却不想被赵盼儿叫住了。
“殿下。”
“嗯,有事”
反正都欠赵衻不少人情了,赵盼儿也没有跟赵衻客气。
“是有一件事麻烦殿下,我在钱塘的家里藏了一些金子,在床底下,还有厨房南墙根的底下有个洞,里面有两个箱子,大的箱子里面有地契房契,还有一些金锭银锭和字画,都是我这些年的积蓄,能不能请您派人把它换出来,换成飞钱,然后再和字画带来东京,这样我们除了能还清您的钱,也能有本钱做个营生。”
赵衻点点头:“没问题,那个小箱子要不要也给你带来”
“那个小箱子是引章的。”
听到这话,宋引章转头望向了赵盼儿,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外。
赵盼儿解释道:“你的那些钱,我都给你放得好好的,我之所以之前拘着没给你,是怕你跟周舍……”
话没有说完,宋引章便一脸内疚的打断道:“我明白,那会儿是我自个儿不懂事。”
赵盼儿一笑:“都过去了,你要是觉得那些钱放在自己身边才踏实呢,也可以请殿下的人给你带过来。”
“都换,多一文本钱也是好事。”
赵盼儿笑着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赵衻:“殿下,您看方便吗”
“方便啊。”赵衻一笑,吩咐道:“怀恩,你听见了,派人去办一下。”
“是家主。”
等到此事定下,孙三娘迫不及待地问道:“盼儿,你这是决定不回钱塘,留在东京了”
她的丈夫和儿子都不要她了,钱塘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孙三娘自然想留在繁华的东京。
赵盼儿郑重的点了点头:“没错,我想好了,反正钱塘也没什么值得我留念的,所以我决定留在东京,我们既然能在钱塘生活得好,那同样能在东京生活得好。”
孙三娘一脸赞同:“对,我们一定能生活得好,盼儿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要是别人说这话,我可能会怀疑,但你说的,我一定相信。”
她的果子做的是好不假,但在钱塘的时候,若没有赵盼儿帮她,她也不能赚到钱。
如果没有赵盼儿的话,她现在或许还在杀猪呢。
所以孙三娘坚信,只要跟着赵盼儿,她们或许不能大富大贵,但肯定不会饿着,赵盼儿也不会亏待她。
“盼儿姐,那你想好我们留下来之后做什么吗”宋引章问道。
对于留在东京这件事,她也是十分开心的,她想要脱籍,想要新的生活。
“是啊,盼儿,咱们要留在东京肯定要有个营生,现在咱们住的地方都是殿下的,总不好一直白住。”孙三娘说着,提议道:“盼儿,要不咱们还是继续开茶坊吧,这一行咱们熟悉。”
“三娘,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咱们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开茶坊,而且这些天我也在城中转了转,虽然有很多茶坊,但多数都是本地的茶饮和果子,基本看不到咱们江南的特产。”
赵盼儿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咱们江南的茶饮和果子不比东京的差,若我们开一家以江南风味的茶坊,生意肯定不差。”
“盼儿,你什么时候去看的啊,我们怎么不知道”孙三娘一脸意外。
“我就是随便随便逛了逛,这方面我比较熟悉,看一看,闻一闻,有时候便了解了。”
孙三娘嗯了一声,提出了一个问题。
“盼儿,我们的银钱够开茶坊吗”
赵盼儿一叹:“现在肯定不够,不过等殿下的人把我们的钱送来,应该是够的,只要能赚到钱,就能开下去,而且经营的办法我也想好了,还是跟咱们在钱塘的时候一样。”
“你负责茶水,我负责果子”
“对,咱们能在钱塘做到第一,在东京也一定能做得好。”
孙三娘重重点头:“盼儿,我信你,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见赵盼儿和孙三娘激动的讨论着,半点不提自己,宋引章有些急道:“那我呢,盼儿姐,那我能做什么我也想跟你们一起。”
赵盼儿宠溺一笑:“引章,就算你不说,我肯定也要叫上你,我已经想过了,你是江南第一琵琶高手,可是我们招揽客人的重要手段。”
“啊”
宋引章怔了怔,她还以为赵盼儿把她给忘了,没想到赵盼儿竟然说她十分重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她十分高兴。
“好,盼儿姐,我都听你的,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她和孙三娘是一样的看法,都认为赵盼儿比他们想得多,懂得也比她们多,比她们更有本事,听赵盼儿的准没错。
“盼儿,那你选你开茶坊的位置了吗我听人说,内城好像有一处茶汤巷,是专门做这一行的,我们也去那里”孙三娘问道。
她们在东京待了不少时间,没有跟人闲聊,对东京城中的情况,也了解一些。
“我打听过了,那里的铺子租金太高了,咱们手上的钱根本不够。”赵盼儿有些遗憾道。
听到这话,赵怀恩忍不住插了一句。
“赵娘子,我们家主有钱。”
赵盼儿摇了摇头,看向赵衻道:“已经欠殿下很多了,茶坊一事就不劳烦殿下了,我看中了马行街的一家铺子,我们现在手上的钱应该够了。”
赵衻点了点头,没说话。
赵盼儿继续道:“那条街每天路过的行人很多,而且附近的那条街有很多卖香料的,也方便我们采买,人气足够,采购方便,租金也便宜,所以我的想法是,将茶坊开在马行街。”
宋引章听的迷迷糊糊,孙三娘也是似懂非懂,但这不妨碍她们听赵盼儿的。
“盼儿,你决定就行。”
由赵盼儿做主,三女很快就定下了这件事。
赵盼儿和宋引章出钱,孙三娘出力,三人分工明确,算三份股,赵盼儿拿四成,宋引章和孙三娘各拿三成。
整件事,赵衻并没有说什么,等到她们商量好,才开口道:“怀恩,明日给赵娘子送五百贯过来。”
“殿下……”
赵衻打断道:“不是送,是借给你们的,等你们的钱到了东京,再还我就是了,还有宋娘子脱籍一事,明日我让双喜带她去教坊司。”
赵盼儿一喜,赶忙站起来,拉着宋引章行礼道:“多谢殿下。”
“我们之间不用客气。”赵衻摇了摇头,站起身道:“没事了吧,如果没其他事,我就先回府了。”
“殿下,我送送您。”宋引章激动道。
如果是赵盼儿提出送,赵衻自然是乐意的,可惜是宋引章。
赵衻摆摆手:“不用,你们要开茶坊,肯定还有很多事要聊,不用麻烦,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赵盼儿她们开始了行动,先是租房,找采购,然后装潢等等。
一晃好几日过去,期间赵衻让双喜带着宋引章去教坊司脱了籍,也让人给赵盼儿送来了钱,还让人帮了她们忙,但他自己却没有露过面。
与此同时,欧阳旭也等到了离开的东京,官家宣旨让一甲进士三人入宫面圣。
不得不说,欧阳旭却是有几分聪慧和急智,在进宫面圣的时候,只是看到承天观通玄老道,就想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离京办法。
文德殿,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今番召见一甲进士就在此,殿中除了赵恒之外,赵衻也在场。
欧阳旭一番马屁拍下来,让赵恒大悦。
可就在赵恒册封欧阳旭为著作佐郎紫极宫醮告副使,去西京召请抱一道人的时候,赵衻站了出来。
“父皇,你喜欢填青词,喜欢修道,这是您的爱好,儿臣不敢置喙,但我大宋堂堂探郎,您封这么一个官,您让天下读书人如何看您”
赵恒眉头一皱:“皇儿觉得不合适”
“自然不合适,一个老道士而已,随便派一个人去找召他来就是,您是天子,整个天下只有您最尊贵,区区一个道士,敢拂了您的面子,那他就不用留了,儿臣亲自送他上天。”
赵衻顿了一下,继续道:“而且您不会忘了吧,曹姨和高妃给高慧请了旨,欧阳探已经得到您的赐婚,你现在让他去西京,实在不合适。”
赵恒一愣:“倒是将此事忘了,那依照皇儿之见,该如何”
“儿臣自然是听父皇的,不过您若是让欧阳探去西京,那还不如待欧阳探与高家千金成婚后,去江南为官。”
赵恒沉默了一下:“江南真有你说的那么乱”
这些天赵衻之所以没有去找赵盼儿,就是一直在宫里跟赵恒商议江南之事,现在赵恒还这个鸟样,让他颇为无语。
“父皇,我都下令调兵下江南了,您觉得呢您开设船舶司自然是利国利民之事,但不少官员不思皇恩,欺压良民,贪污受贿,理当清洗一番了。”
赵恒沉默了一会,笑道:“好吧,江南之事就按你的意思办。”
“谢父皇。”
就这样,欧阳旭留在了东京,而具体官职,在赵衻建议下,暂时没有授予,需要先去六部实习,然后根据六部官员的考评再决定。
至于另外的两人,榜眼徐清文也是跟欧阳旭一样的流程,只有状元沈嘉彦按例,入了翰林院。
说起来,状元入翰林院也是最近几年才改的。
在此之前,一甲三进士其实是下放到地方,担任某个州通判的。
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亲自设立的一个官职,由皇帝亲自任命,一甲三进士到各个州去辅佐知州治理地方。
他们一般会负责地方的粮运,水利以及诉讼等相关事项,除此之外,他们对州府的最高长官还有监察的责任,也因此他们的身份非常特殊,可以直接绕过知州,向皇帝禀报各州的事情。
虽然他们是各州的副职,但各州的最高长官都非常忌惮他们,如果放到现代社会的话,除了皇帝赋予的特殊权利外,他们的职责就相当于副市长。
这就导致不少知州上书,各种挑那些一甲进士的毛病。
就连柯政为相时,都带着文官上书了好几次,认为一甲进士不适合直接去担任一州通判,所以最近几年就改变了这个惯例。
欧阳旭他们一走,接下来就是顾千帆和雷敬。
这次赵衻没说话,只是在第二天出宫后,设宴邀请了顾千帆,以及沈嘉彦等一众学子。
设宴邀请顾千帆是他的意思,而邀请今科进士,则是赵恒的意思。
原因也很简单,赵恒准备立他为太子了,让他组建自己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