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宗师威严
慈航静斋作为天下白道领袖,师妃暄又是慈航静斋这一代最出色的传人,可谓见识广博。
但是像方浩这样的高手,师妃暄也是第一次见。
她和侯希白的武功并不软弱,两人联手,便是祝玉妍出手,也难以将二人拿下。
但在方浩面前,她与侯希白两人,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阁下究竟是谁”师妃暄道。
她的声音空灵,搭配其绝世容颜,当真如九天仙子下凡尘一般。
然而方浩却无视了对方的惊人魅力,淡淡说道:“我名方浩,来见师仙子,是为了向你讨要两件东西。”
“方先生面前,妃暄可不敢自称仙子。”师妃暄有些自嘲道。
作为天下白道领袖,在方浩自报姓名以后,师妃暄就想起了关于他的情报。
按照佛门收集到的情报,方浩此人的来历无人知晓,最先扬名是在扬州城外,不仅习得道家宝典《长生诀》,还一指逼退了宇文阀阀主宇文化及。
后来,此人成为东溟派的座上之宾,东溟派单美仙和边不负之间的恩怨纠葛,在正魔两道高层眼中,不是秘密。
方浩“冲冠一怒为红颜”,不惜远去千里,亲手击杀边不负,为单美仙出气。
后又在微山湖畔,与“阴后”祝玉妍一战,最后以平局收场。
方浩有着这样辉煌的战绩,当然引起了正魔两道的注意。师妃暄在下山以前,她的师父梵清惠曾点评天下高手,这个方浩亦是她重点提醒师妃暄要注意的人物。
说方浩年纪轻轻,就能和祝玉妍交手不落下风,假以时日,必成武道大宗师,有着左右天下格局的能力。
梵清惠说的“假以时日”,那起码是五年十年以后的事,哪知道这才不过数月光景,方浩就成功晋升武道大宗师之境。
想到这里,师妃暄调整好情绪,很快就摆正姿态道:“《慈航剑典》虽是我派绝学,但若是方先生想看,妃暄自当奉上。至于和氏璧,乃天下万民之所系,干系重大,我慈航静斋只有保管之责,却无支配之权。”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尽显大派传人气度。
只是方浩何人,根本就不吃慈航静斋那一套,什么若当天下大乱,静斋传人当入世修行,寻找能拨乱反正的真命天子,协助他们一统天下。
梵清惠支持杨坚,师妃暄支持李世民,如此种种,在方浩眼中,这不是悲天悯人,而是政治投机!
凡被慈航静斋选中之人,皆是一方豪强。任凭慈航静斋如何冠冕堂皇,皆无法掩饰其影响天下大势,意图光大释门的心机。
“师妃暄,你不要搞错了,我对你说的话,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方浩脸色一冷道:“我一身武功,已然功参造化,域内无敌,《慈航剑典》你不弄来,终有一日我也会前往帝踏峰,亲自去取。至于以和氏璧定什么天下之主,这种无聊的把戏,我不屑为之。”
方浩一番话说的,尽显霸气,武功到了他这个境界,这世上一切,皆可一言而决!
在倚天世界做过“天下共主”以后,方浩更是对什么“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和氏璧乃天命所归”之类的话,嗤之以鼻。
在方浩看来,所谓天子,就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区区一个和氏璧,还决定不了谁是天下之主!
什么是大宗师,一言可决天下,一行可定兴衰。
为何如今的天下,大隋纷乱,却始终屹立不倒高句丽弱小,却数次能围而不灭突厥强势,几乎一统北地草原。
还不是因为这三国有三位大宗师镇压的原故么!
“散人”宁道奇、“武尊”毕玄、“弈剑大师”傅采林,很多事情,唯有大宗师才能插手。
在方浩眼中,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区区师妃暄,即便算上她身后的佛门势力,也没有插手的资格!
师妃暄显然也听明白了这一点,奈何形势比人强,于是她只能苦笑道:“此事妃暄做不了主,还请先生能给我时间,请师父定夺。”
方浩点点头,意味深长道:“我相信,梵斋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师妃暄借机说道:“恕妃暄斗胆一问,方先生贵为武道大宗师,还要和氏璧做什么,莫非也想做皇帝么”
师妃暄知道自己的话,问的有些唐突,但是她必须这么问,她必须弄清楚,方浩想做什么。
“做皇帝有什么好的”方浩颇为不屑道:“我要和氏璧,只是想研究研究其中的秘密罢了。”
若说方浩对大唐世界的哪些人或事感兴趣,《战神图录》所在的战神殿,算一个,传说中来自仙界的奇石和氏璧,自然也算一个。
可惜,战神殿所在的位置,是可以随着星相变化,不断变化的。
几千年沧海桑田,谁也不知道千年后的跃马平原,现在究竟在怎样一个地方。
弄不来《战神图录》,方浩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和氏璧弄来,把玩把玩了。
“如果阁下只是想研究和氏璧中的神秘能量,妃暄愿亲手奉上。”师妃暄道。
此刻,她越发确定,方浩就是一个纯粹的武痴。
这样的人,对天下苍生不感兴趣,他们心中唯有无上天道。
对付这样纯粹的武人,师妃暄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与佛门交好的那位大宗师“散人”宁道奇了。
消息被师妃暄传递回了慈航静斋,她本人则选择留在了方浩身边。
方浩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太危险了,为了天下苍生,师妃暄有牺牲一切的觉悟,哪怕是以身饲魔。
方浩却并不在意师妃暄心里的那些小九九,事实上有美人相伴,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更别说,师妃暄还能向他传达,近期天下间的种种消息秘闻。
而如今江湖上名头最大的,莫过于寇仲和徐子陵这对“扬州双龙”了。
在慈航静斋的情报里,这两人先是击败宇文阀高手,将傅君瑜送回高句丽。
又是遭遇了武尊毕玄的几名弟子,配合跋锋寒,战而杀之。
在北地闯祸以后,两人又借助东溟派的力量,逃回南方,却又做下了一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