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陷害反辩
第355章
这话一出,朝臣们敏锐捕捉到元贞帝话语里隐含的怒火,纷纷偷偷将目光投向叶云舟。
朝堂上有两位叶姓大臣,可忠勇侯身兼侯爵,陛下绝不会以“叶大人”相称。如此一来,被点到的自然是叶云舟。这位向来颇得天子恩宠,在朝中行事顺遂。众人满心好奇,究竟奏章里写了什么,竟让陛下如此动怒?
叶云舟神色镇定,从太监手中接过奏章,目光快速扫过奏章上的内容。而后,他不慌不忙地将奏章重新递还给太监,微微抬眸,声音沉稳地说道:“陛下,臣实在未曾料到,臣的私人之事,竟也有资格在这庄严的朝堂之上被提及,此乃臣之过错。”
叶云舟话里话外,透着私人之事旁人不该插手的意思。
元贞帝听后,脸色沉下来,冷哼道:“哼!你倒是说得轻巧。要不你亲自问问刘大人,这件事怎么就闹到他那儿去了?”
叶云舟闻言,直接转身看向此时强装镇定的刘大人,拱手道:“刘大人,本官却不知,本官私事为何会被你知晓?还望详述。”
刘大人忙舔了舔干涩的嘴唇,磕磕巴巴回应:“叶……叶大人,私藏娈童乃有违阴阳之道,臣也是碰巧看到。但这事终归令人不齿。您身为朝廷大臣,若真有此举,实在有违天和。臣身为周朝官员,自然得向陛下呈报。”
听他这么一说,除了少数知情者,其余大臣本就好奇的心,愈发难以抑制。叶大人向来洁身自好,在朝中口碑上佳,如今竟被指做出这等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众人顿时交头接耳,一道道探寻,带着看戏意味的目光,纷纷投向叶云舟。
忠勇侯心中猛地一凛,转头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儿子,生怕自己听错了话,会错了意 。
“倒是难为刘大人,竟能碰巧半夜爬到本官墙头,又碰巧窥探本官房内之事 。”叶云舟话一出口,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他这话虽是反驳,但言外之意竟是承认了这等荒唐之语,是确有其事。
众人闻言,又向刘大人投去的目光里,心里也是疑惑 。毕竟,这事儿纯属内宅隐私,刘大人怎么就恰好知道了呢?难不成?他真有半夜爬墙窥探的癖好?
就连高高坐在上面的元贞帝,此刻看向刘大人时,眼中也尽是戏谑,丝毫不见怒意。
刘大人闻言,面色涨得紫红,额头上青筋暴起,结结巴巴地辩解:“你……你血口喷人,分明是……是…”他吭哧半天,始终没敢把话全说出来。
他是受人指使来揭穿此事的,可对这件事的消息来源一无所知。没想到叶大人年纪轻轻,攻势竟如此凌厉,刘大人一时慌了神,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一旁的左威将军见状,忍不住暗暗横了刘大人一眼,低声暗骂:真是废物。
左威将军看出刘大人指望不上了,立刻上前,状似质问刘大人:“刘大人,你既说不出消息来源,怎么就能贸然在朝堂上呈上奏章?莫不是…无风不起浪吧?”
说最后一句时,他转头看向叶云舟。
表面上,这话是在质问刘大人,实际上,他想把这件事牢牢扣到叶云舟头上。
叶云舟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讥笑,目光如利刃般扫向左威将军:“依林大人所说,只要有人提及某事,就存在可疑之处,便是无风不起浪。既然如此,今日我便说,刘大人纵容家中子嗣强抢民女,欺辱百姓,还因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如今恐要断子绝孙。不知我这话,是确有其事,还是无端臆测的无风不起浪? ”
“你…你…”左威将军听叶云舟竟敢在朝堂上提及此事,一点不给自己留情面,顿时怒不可遏。他又不敢在朝堂上动手。最后只能涨红着脸,伸手指着叶云舟,气得说不出话。
当他查出儿子被何人所废时,惊怒交加。但论权势,他在朝堂上根本斗不过那两父子。恰好他暗中知晓了一些消息,便指使党羽官员出面,揭露此事。他想着年轻人脸皮薄,应该不敢回击。却没想到,这人面冷心硬,丝毫不顾他的颜面,如今还敢在他面前提及儿子已废的事,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 。
见他一副气急攻心的模样,叶云舟丝毫没想着收手。他向前半步,声音清朗,话语却如刀般锋利:“林大人这般沉不住气?看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不知林大人要做何解释?”
见左威将军迟迟憋不出半个字,叶云舟心底满是不屑,只觉得这人废物透顶。就这点本事,还敢对自己下暗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在权力与舆论的较量中,过度自证,就等于默认陷害者的审判权,只有果断反击,才能打破对方话语权的垄断。他们以为,碰上这种事,自己就得忙着证明清白。真是可笑,他就偏偏不如他们的意。
三皇子原本站在一旁,没打算亲自介入此事。此时见林大人和左威将军被叶云舟接连反击,不禁微微眯起双眼,心里虽不耐烦,却又不得不出面维护。“就算林大人言语冒犯了叶大人你,可他到底是长辈,叶大人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揪着这无心之语不放呢?”
三皇子这番冠冕堂皇的话一出口,朝堂瞬间一片死寂。众大臣不约而同,偷偷将目光投向元贞帝。只见皇帝稳坐高台,神色莫测,并未表态。众人见状,又悄然收回目光,在三皇子与叶云舟之间来回游移——这场交锋,似乎越来越精彩了。
叶云舟神色平静,即便听闻三皇子偷换概念的言论,依旧不慌不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殿下,并非本官揪住此事不放。林大人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以身作则。可他仅凭毫无根据之事,就附和刘大人,对本官恶意诬陷。若今日本官选择沉默,任由他们颠倒黑白,往后朝堂忠奸难辨,将我大周律法的威严又该置于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