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天堂与地狱之间,有座‘不乡城’(下)
这位书生叫方世玉(注)。
巴图只是问了个名字,就没有继续追问。
太阳快落山前,他们的人来了,赶着十辆窄轨马车,周围的护院看起来很唬人。
不是一家人,也不全是信阳人。
而是师兄弟,方家祖父致仕后教导的学生。
巴图没有管他们,爱去多少去多少,你们迟早会撵人。
沿着黄河向西二百里,王屋山拔地而起,众人远远的就能看到云端的大山。
越靠近压迫感越强,他们也开始慢慢爬山。
王屋山与黄河之间有三十里左右的过渡,垣曲在孟县的西北方向,所以这个过渡越走越窄。
北侧是高耸的大山,南侧是嵌入大地的河床,落差惊人,驿道一路都在半山腰,马车稍不留神就会滚下山去。
方厚泽很清楚,王屋山无法进入泽州府,妄图跨越大山,保准饿死里面。
二百里无人区,到处是峭壁,老祖宗几千年都没找一条路,这时候也不可能有人翻越。
巴图原准备把他们带到边界就不管,现在改主意了。
路过镖局守着的关卡,还主动给他们解释,三天来一直护着他们。
距离垣曲五十里的大山脚,黄河在此处有个拐角,东北流向变为东南流向。
王屋山、白马山、以及南岸的黛眉山,被黄河切割成品字形三块。
峡谷幽深,真正的壁立千仞。
方厚泽父子在山腰,能看到北岸沿着河边山崖有了望台,每条河沟都有人轮值驻守。
南边的人想偷偷进入山西根本不可能,他们扔块石头就能砸死一片。
就在父子俩疑惑山西防御的时候,眼前豁然开阔。
他们从山腰的驿道出来了。
面前是一个开阔的河流交汇区,两条山中河流一东一西在此处同时进入黄河。
天气干旱,河流很小,隐隐约约能看到西北方向大山里有座城池,百多号人顿时欢呼起来,终于不用逃难了。
他们想多了,巴图等他们激动过后,才叫一声方厚泽,向正北方向指一指。
“诸位,那是垣曲城,不乡城在你们的头顶。”
众人齐齐扭头,只见一条弯曲的山路顺着东边小河延伸,一路上升,与垣曲城相距越来越远,山路尽头的山顶有两杆大旗飘荡。
“巴图头领,为何要舍弃垣曲,在王屋山建一个住所?”
巴图切一声,果然如神主所言,有些人就知道得寸进尺,河南地界渴求到不乡城,进入山西地界,马上想着更进一步。
“因为垣曲不欢迎你们,山西不欢迎你们,掳夺家乡财富,找一个桃源仙居,这种美事只有梦中有。奉劝诸位快点,这里不能夜宿。”
众人无奈,离乡之人受这种嘲讽也只能接着。
目光所及之处,两河中间的驿道,有一个村堡完全阻断山路,垣曲确实不远,但他们没机会抵达。
巴图派人到村堡交涉了一下,墙头警戒的士兵放松下来,也没有出来盘查。
众人开始调头向北继续赶路。
看着不远,却走了两个时辰。
方厚泽不停向南望,感觉离人间越来越远了。
总算抵达山顶,眼前又开阔了,但面对不可抗拒之力,他们再也欢呼不起来。
两山之间有一处方圆十里的河谷,两侧峭壁如同门神一样,上面两个血红色的大字,左不、右乡,正是不乡城。
峭壁下是两个烽火台一样的岗哨,后面还有军营,完全堵死山谷。
一条清泉从烽火台中间顺流而下,隐约看到里面全是人影和房子。
他们吃惊的不是这里的守卫,而是北面十里外的大山。
敢情他们爬半天,只是登上一个阶梯,北面大山依旧高耸入云,看一眼就让人绝望。
“巴图兄弟,欢迎欢迎,今晚喝一杯,不醉不归。”
众人愣神之际,巴图驱马到关口,一个人影从烽火台出来,张开双臂迎接。
巴图连忙下马,迎上去与他熊抱一下,“陈兄弟什么时候到此处?”
这是锦衣卫驻山西千户陈继业,配合太岁大将军作战后,归于董成虎麾下,负责南边一半的防务,主要是管理不乡城。
“兄弟刚来两天,若你到西不乡,咱们同路。”
“那敢情好!”巴图说一声,附耳低声道,“后面有一个姓方的年轻人很聪明,应该是神主需要的人。他们肯定幻想去太行商号,陈兄弟把他看管起来,带到归化交给侯夫人。”
陈继业没有问原因,不着痕迹点点头,回头招呼楼上的人,“有客人来了,不乡城欢迎贵客。”
烽火台里面顿时出来十几个人,开始与他们接触。
记录每个人的基础信息,清点带来的银子,马车和牲口收走。
不会抢,但必须知道他们带进城多少,扒不光他们,陈继业就是失职。
巴图招呼兄弟们到后面的军营休息,他与陈继业进烽火台,耳朵里已传来惊呼声。
“什么?入城每人百两?”
“对,少一两都不行,不论身份,只看人头。”
“你们怎么不去抢?”
“我们不需要抢,你们这不是送上门来了。不乡城两个人分一间房,你们得六十间房,我们也得收成本。”
“房子免费?!”
“对呀,总得让人住,难不成你们想自己建?这里可不能挖窑洞。”
“原来如此,那…那行吧…”
方家竟然没赶人,二楼的巴图和陈继业在窗口看着,也不觉得奇怪。
士绅留下人,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伺候他们,二是面子问题下的一点点善心。
不管哪种原因,进城后保准放弃。
因为…免费的东西最贵。
房子免费,那就意味着衣食贵的可怕,神主定的规矩,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每人每年花二千两才能饿不死。
一斤盐399两,一石粮299两,一匹布199两,一筐石炭99两…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给几块大银锭,还会给你一个银锞子。
两人笑着落座,陈继业刚想问巴图吃什么,一个掌柜快步进来,看向巴图的眼神全是疑惑。
“陈千户,里面那个姓方的是宣府郭总管的朋友,太岁大将军的邻居。”
“什么?!”两人齐齐大叫,惊悚起身。
…………
注:方世玉(方时玉),国子监监生。
明朝其实有很多小官小吏,对付流贼很有办法。
可惜大厦将倾,这些人改变一两次战斗,对大局没什么影响。
方世玉是汝宁府人,具体不可查,也有别的记录叫方时玉,咱用更熟悉的名字吧。
崇祯八年后,在对付漫天流贼中,有两个‘小人物’缺少兵源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创造了保兵、社兵。
保兵,方世玉(可能是个保长或乡老)对付马守应的频繁劫掠时,靠自己声望联合乡亲御敌。
与保甲不同,他的兵是按人口分配,三丁出一兵,不管什么身份,家里人多就必须出多人。
家家当兵,人人护家。
组织起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护乡,英霍山地方志只有三个字说效果:贼避之。
马守应在英霍山五年,到汝宁府劫掠多次,都没有消灭这支民间武装。
后来没法查了,大概是李自成横扫中原的时候,凭人数灭了。
在他之后,比他更出名的是另一个人,王燮,采用了类似性质的办法。
崇祯十四年、十五年,如日中天的流贼三次强攻开封。
李自成在这场化龙之战中完败。
第一次,李自成有点仓促,周王用他的名声悬赏军功,士气高涨,守住了。
第二次,开封只有三千临时拼凑起来的兵马,面对李自成气势汹汹的五十万人,周王再悬赏也不行了。
这时候天降英雄,县令王燮组织了一支新军。
社兵,家资每千两出兵一人(穷人也躲不过,合起来达到千两就必须出一人),越富则出兵越多。
开封有八十四坊(社),这些人因此叫社兵。
一共4200名社兵,大多是识字的人。
富家子、书生、宗室等被强征上阵,但战力却非常惊人。
流贼多次杀上城头,都被守军撵了下去,惨烈厮杀二十天,李自成最后无奈退兵,想登基的梦想被开封军民拒绝。
七千人的总兵力,最后死伤超过一半。
可惜朝廷已经失能,他们来不及享受荣光,就与开封同归于尽。
三个月后,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号称八十万人,第三次攻开封。
几十万人拿几千人没办法,死活攻不进去。
一下围了五个月,城中百姓宁肯饿死,也没人投降。
李自成耐心耗尽了。
竟然不分敌我,夜间掘开黄河大堤。
开封瞬间成为一片泽国,水深超过二丈。城中百姓睡梦中溺亡,就连城外佯攻的闯军,也被洪水淹死超过万人。
这狠心…
战前开封三十七万人,一场洪水过后,最终活下来三万人,不足一成,连零头都没有(真实的历史数据很恐怖,哎)。
化龙之战完败,开封再不可能作为国都登基,也让中原百姓对闯军失去亲近。
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地的义军纷纷回乡脱离闯军(交山农民军、鲁西榆园军就是这时候放弃与李自成合作了)。
不论是方世玉的保兵、还是王燮的社兵,都是没经过任何训练的百姓,甚至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战斗力却非常惊人。
一个严格按照人丁取兵,一个严格按照财富取兵。
除了护卫家乡、护卫亲人的动机。
他们没有贵贱之别,没有高低之分,保证了公平。
这恰恰是明朝最缺的一项东西。
方世玉、王燮,看到了大明骨髓里的弱点,可惜改变不了大势。
留下一声唏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