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最接近神的学科7

“元代朱世杰所着《四元玉鉴》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组,并将解四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

“他还首创了三角垛求和公式。完善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这是400年后牛顿才得出的结论。”

“同时对立体几何,同样推导出了诸多一般性定理和公式。将立体几何与理论数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明朝王文素着《算学宝鉴》,率先使用导数,为微积分的实质性发展做出了奠基。”

“清朝李善兰在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上取得了很高的突破,解决了幂级数问题。同时在几何、代数、微积分领域都有建树。着有十数本着作。”

“纵观华夏古代数学,可以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遗憾的是过于注重应用,而忽视了逻辑推理和抽象证明。”

“这种实用主义倾向使得数学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工具,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比如,华夏古代虽然最早发明了火药,也是最早发明了大炮,但是从来没人想过用数学方法计算过物体的飞行弹道。”

“另一方面,传统的科举制度重视儒家经典,轻视自然科学。这导致许多有才华的人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数学。”

“而我们汉语的书写方式不利于数学符号的发展,这也限制了数学的表达和传播。”

“原本辉煌的数学成就,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化出更高等的理论知识。可惜,可悲,可叹。”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赵祯匆匆的走出人群,随后眼神转了一圈看向眼前之人。

此时所有人的眼神都落在这个荫补的左班殿直身上。

身为小使臣,贾宪和赵祯并不熟,自己也是来打酱油的。

虽然经常在皇帝眼前,却从来没资格和皇帝说话。

此时赵祯突然站到他身边,还真把他吓一跳。

“天幕上说的贾宪真的是自己?”

贾宪想不到自己竟然在后世留名了,内心不禁一阵激动。

“朕记得你叫贾宪,刚刚荫补进来不久。”

皇帝竟然记住了自己的名字。贾宪本就有些激动的心情此刻更是狂跳。

“正是小臣。”

贾宪手忙脚乱的施礼,却被赵祯拦住。

“对于数学你有什么想法?”

赵祯可没空兜圈子,前阵子他刚好看过荫补官员名单。人数不多,姓贾的只有一个。

此时天幕上仁宗时期贾宪几个字顿时让他想到了这个小使官。

会是他吗?赵祯问了话后,期待的看着贾宪。

“陛下,小臣只是喜欢琢磨算术,并没有写出什么着作。”

贾宪平日里喜欢研究数学,沉浸于数学的奇妙。此时还没有开始着《释锁算书》《皇帝九章算经细草》等书籍。

赵祯听他如此一说便知道八九不离十,顿时笑容满面。

“好,从今天开始,你便入研究院,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等有所成,升官加爵朕定不吝啬。”

贾宪此刻觉得简直是天降馅饼,原本荫补小使官也只是混口饭吃,如今能投入到他最喜欢的数学上,那是求之不得。

范仲淹和韩琦等人也不禁欣喜万分。知道数学如此重要后,众人刚才还在讨论数学的发展,想不到就在这里还藏着一尊大神。

他的研究比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数学都要领先770年,这简直就是天才。

“谁说我华夏没有数学?这么多领先世界的成果。”

韩琦此刻十分激动。特别是看到后面朱世杰的研究竟然领先了牛顿400年。

牛顿是什么人?天幕刚才还提过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记得之前还说牛顿是顶尖的物理学家。

“可惜咱们走错了方向啊。”

范仲淹颇为遗憾,他看到华夏只注重应用,而不在乎理论时,不禁长叹一口气。

“贾宪,日后要坚持你的路子,多注重那个逻辑推理和抽象理论。”

赵祯忍不住的提醒贾宪。

贾宪连连点头,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说是注重应用,偏偏这大炮的弹道就没人去研究。”

韩琦带着懊恼的表情说道。

“现在知道了也不迟。可以组织人研究。如今西夏这边暂时稳定了,下一步咱们还是要拿回燕云。所以枪炮肯定是重中之重。”

范仲淹灭了西夏回来后,整个人都更显得有攻击性。一段时间内都在研究辽国局势,期待着收回幽云十六州。

“慢慢来吧,等最新的火器出来。”

赵祯一直盯着武器装备的研究,甚至连每一笔资金动向都是他亲手拨付。所以对武器装备的更新他很清楚。

“官家,看天幕所言,咱们的科举也该变一变了。同时教育的方式也需要一同改变。”

此时的韩琦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就天幕这句重视儒家,轻视科学。何尝不是一次助攻?

韩琦自己本身就是科举既得利益者,如今调转枪头对准科举,想都不用想,肯定会成为众矢之。

赵祯闻言沉思了一下。说道:

“如今这局势确实需要变了,整个国家的变化大家都能看到。这科举再不变将来人才断档,恐怕会前功尽弃。”

范仲淹听到了赵祯的坚决,也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有些事不得不做。也必须有人做。

“官家,如果决定做,那么君臣一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范仲淹有军权在手,整个人都如同一把出鞘利剑。

当初他决定先打西夏,拿到军权就是为了国内的变革而准备的。

此时只要赵祯能坚定不退缩,他有信心扭转大宋的国运。

赵祯自亲政以来,恰遇天幕出现。整个社会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时代。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地方。此刻他也只能一路向前,哪里还有回头路可走。

此时的大宋不是前朝,这是变异的儒家思想最强盛的朝代。也是文人至上思想最顶峰的朝代。

君臣间达成了一致的默契后。此时这个时空节点将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