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世纪忠孝仁义3
“儿食剩骨,正餐奉母。”
“元朝时期,郭守正将24位古人尊孝道的故事记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
“记录了从上古时期流传的虞舜孝感天地到宋朝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作为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它是华夏数千年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21世纪,河南南阳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为我们传统的二十四孝续写了第二十五孝。”
“9岁的小男孩,隔着学校护栏给智障的妈妈送午饭的画面让无数网友看了都泪目。”
“小男孩名叫李世博,父亲因为车祸去世得早,还有一个长年卧床不起的奶奶,母亲也是身患智障。”
“两个姐姐一个同样患有智力缺陷,另一个则是在外打工。家里三人的生活全靠姐姐打工赚钱,和亲朋救济以及社会的低保。”
“李世博每天上学后,智障的妈妈就在学校附近转悠,等待孩子放学。有的时候天下雨了,妈妈也不知道躲雨,就怕孩子找不到妈妈。”
“当老师发现了李世博每天偷偷将自己的午餐送给妈妈吃,便问他,你自己饿不饿。9岁的李世博对老师说,妈妈能吃饱便行了。”
“而同学们则告诉老师,说李世博是靠捡同学们的剩饭和桌上啃过的剩骨头来当做自己的午餐。”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清澈的爱,只为华夏。”
刘彻喃喃的念着这句话,此刻他感到了内心中很久没有升起过的感动。
上一次好像同样是因为天幕,似乎也同样是因为华夏。
他回忆了一下,脑子里浮现出那信,写的是:陛下,2000年过去了,我们的民族依然是汉。
此时他再一次有些感动了。
以前他脑子里只会有大汉王朝这个概念,并没有汉族,也没有华夏。
直到天幕出现以后,他才逐渐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延续一个伟大的民族,延续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文明。
当华夏这个词走入了他的理想之中,他才更加的体会到这份深沉。
这是后世的华夏,也是如今的华夏。这是他们的华夏,也是朕的华夏。
“主父偃,此次对匈奴作战的英魂都要回归烈士陵园,朕到时候要亲自祭拜。你记得这件事。”
刘彻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转身对主父偃说道。
主父偃压下同样感动的情绪,点头应允。
此时天幕画面转换到了21世纪的孝。
“元朝虽是蒙古统治,别的不说,能着出这《二十四孝》也算是可圈可点。”
自从上回天幕提过一嘴基因之事,刘彻对蒙古也没之前那样排斥的感觉了。
不管怎么哪个草原民族,追根究底都可以上溯到炎黄二帝。
更何况元朝还统治了中原一百年。认他为正统也是应该。后世朱元璋不也认了?而再后来草原不都在华夏之内?
而事实上元朝虽然汉化并不是很积极主动,但忽必烈这个立下元朝国号的皇帝却是汉文化的崇拜者。
忽必烈设立的国子学中就有规定,要是读书的话就必须先读《孝经》。
大汉也是忠孝治国。高祖刘邦就是以身作则的大孝子。举孝廉也正是刘彻颁布的。
“好。这个孩子确实是孝之典范。”
公孙弘见少年隔着铁门给母亲送饭后,笑着守护在一旁时,不禁出言喝彩。
“后世如此发达,也还是有难以避免的人间疾苦,咱大汉治下,可能更会不堪其数。”
刘彻见李世博一家的悲惨遭遇后感慨不已。
“陛下,是否对各地无以为继的贫困户做出统计,等脚盆鸡的银子回来做一个帮扶政策?”
桑弘羊有些不忍这些疾苦,突然出声说道。
“此法甚好。可行。”
刘彻一听是桑弘羊所说,想必钱财方面他有把握,而如今大汉蓬勃发展,各种就业机会也是增加很多。
百姓可以不再完全依靠土地而活。进城务工,进山开矿,或给朝廷做工等等都能谋得一份吃食。
所以对这个帮扶计划他也觉得不会有很大的开销。毕竟是帮扶,不是纯救济。
“唉。难怪说儿食剩骨。这孩子完全不必如此。他向老师求助,我想学校应该不会拒绝的。”
公孙弘见到李世博啃食剩骨后叹道。
“或许他也有着自己的底线和自尊心吧。别看他小,他能这样对待残疾的母亲就能知道他有着自己的思想。”
刘彻倒是觉得这种不求人的做法更显其年少而有傲骨。
韩信还曾有胯下之辱,这事不偷不抢,有何丢脸?
“政府难道不作为?这一点也不像后世华夏。”
以往见到的都是华夏好的一面,这种事还是第一次见。桑弘羊不禁有些诧异。
“华夏也是要一步一步发展,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之前什么情况立国的我们也看过。这些事也不可能方方面面就能一步到位。总得有个过程。”
刘彻对于国家的治理看得很透彻,有些事就有着其本身的规律,哪里能一蹴而就?
众人听后深以为然,大汉的改革都是如履薄冰,即便有天幕在有意无意的引导,常常便有突发事件而导致走错路,走慢路。
天幕继续播放。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种感天动地的事迹也只会发生在贫困家庭的少年身上。”
“也有很多人不敢相信,21世纪了,我们国家竟然还有人吃不上饭。”
“这件事经过网络发酵,网友们听了这事后,无比的感动。很多人慷慨解囊,给李世博小朋友送去了无数物资。”
“他的物质财富也许不如很多人,但他的精神财富却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正如网友所说:我比贤弟高三尺,贤弟高我一昆仑。”
“虽然这是我们华夏民族孝道文化的典范,但也是我们当前社会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孩子如果偷拿别人的财物,那是他思想品德和教育的问题。如果孩子靠捡剩吃饭,来照顾自己患病母亲,则是我们社会的问题。”
“虽然他的家庭有政府关照的各项低保,和各项残疾补贴等等帮扶政策。但因为智力问题和年龄问题,他们在生活上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从李世博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儿子不会因为妈妈的智力问题而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知道守护,照顾自己的妈妈,非常的懂得感恩,单论做人,李世博已经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