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意外发现
时间很快到了年底,腊月二十日是暗访日,江南道的高官们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到民间去暗访,了解百姓疾苦。
当然,江南道还有专门的拾遗官巡访民间,每月都会报告,所以腊月二十的暗访日更多是一种仪式。
就算是仪式也要去做,一早,官员们就前往各地去暗访,主要是四个地方,京口县、晋陵县、江都县和江宁县。
萧夏去的江都县,这次天子把江都郡还给江南道后,萧夏第一次去江都县,而且是微服私访。
乘坐一艘普通客船过了长江,萧夏没有直接去江都县,而是来到了江阳县。
江阳县位于江都县南面,紧靠长江,最初是为了安置工匠而修建,但随着江南道总管府南迁,工匠也去了京口。
江阳县便空了下来,此时的江阳县已经变成了难民安置县,从河北各郡逃来的难民挤满了小县城。
今天萧夏来巡视江阳县,也是想了解江都的难民情况。
陪同萧夏查访江阳县的官员是难民署副署令陈光智,逃来江南道的难民已经不多了,基本上都在山东半岛解决,剩下就是要解决遗留在江都郡的难民。
四年前来江阳县还感觉井然有序,街道干净整洁,现在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尿骚臭味。
进城门不远就看见了一座很大的粥棚,粥棚前排满了很长的队伍,足有一里,如果都是老人孩子来领粥也就罢了,但萧夏看见还有很多三四十岁的男子也在其中排队。
“这里赈粥有多久了?”萧夏问道。
陈光智躬身道:“启禀殿下,从去年四月时卑职就看见了。”
“已经一年半了,怎么还有赈粥?”
一般只有难民营会赈粥,难民分散安置后,就要开始自谋生路,当然也会给过渡期粮食补助,只有孤寡老人和孤儿才会安置在专门机构内,每天供应粥饭。
陈光智苦笑一声道:“殿下有所不知,江都难民是由朝廷负责管理,朝廷管理的办法就是把江阳县居民迁到江都县,把县城空出来,然后把几十万难民全部安置在江阳县内,所以殿下看到的其实不是县城,而是一座特大难民营,只负责每天给赈粥,然后就不管了。”
难怪条件这么恶劣,原来这是一座难民营,萧夏感觉更像贫民窟,萧夏摇摇头,走进一片居民区,区内几乎每座木房内都住满了人,就连院子里也搭建了各种窝棚。
刺鼻的恶臭让他受不了,很快便退了出来。
一叶可知秋,又走了几处居民区,萧夏便不想在看下去了,到处是脏乱、拥挤,如果出现一个瘟疫病人,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把城内的难民都重新遣散安置。
萧夏对陈光智道:“从明天开始,对全城难民进行登记,过了年后,开始将他们分批送去建安郡安置。”
“卑职遵令!”
之前,建安郡刺史王安邦上书,希望迁徙十万难民去建安郡,实际上是萧夏去年就部署的一个重大方案,萧夏要求刺史王安邦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
建安郡官员和军队耗时一年多时间,丈量了大量可开垦土地和居住地,拿出了一份十万字的安置方案,但转给王妃崔羽时,只递交了申请书,把安置方案遗漏了。
崔羽把报告批复给尚书行台后,刘文静才发现少了安置方案,这属于一项重大行政事故了。
为此,主要责任者秘书署副署令王阙被降职一级,转交文书的陆邈也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而被训诫。
这时,萧夏在城门处看见了一排店铺,一家米铺,一家腌菜店,一家杂货铺,还有一家布店,却没看见官方盐店。
一名亲兵跑去询问,回来对萧夏道:“殿下,盐店在北城门,这边南城门原本也有一家盐店,但去年失火被烧毁了。”
“被烧毁?”
萧夏愣了一下,他立刻想起了当年晋陵县放火烧盐店之事,得让人查一下。
萧夏让手下在外面等候,他独自一人向米铺走去,米铺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门口挂在价格牌子,大米每斗四十文,面粉也是每斗四十文,小麦每斗三十文,这个价格和京口一样。
排队的人先给钱,领一块不同颜色的牌子去取米,米面都事先称好了,直接倒进买粮人的袋子里,倒颇有效率。
这时,萧夏忽然发现有人拿着一块小红牌子,竟然去了隔壁的腌菜店,拿了一个草袋子后就走了,隔壁腌菜店几乎没有什么生意,去店里的人几乎都是拿着红牌子领草袋。
这让萧夏有点奇怪,他回来对一名亲兵道:“跟上去看看,腌菜店里拿的草袋子里是什么?”
一名亲兵向拿着草袋的人追了上去,不多时,拎住纸袋子回来了,对萧夏笑道:“是腌鱼,三十文一条,我给他五十文,他就转让给我了。”
萧夏点点头,应该是过年用的腌鱼,他没有深究,便吩咐道:“去江都县!”
马车缓缓出城,向江都县而去,刚出城没多久,亲兵县尉王进武上前叫停了马车,“殿下,有点问题!”
萧夏打开车窗问道:“什么问题?”
王进武把装有腌鱼的草袋子递进马车,“殿下看一看,这鱼有点蹊跷,好像盐太多了。”
萧夏打开袋子,只见鱼的表面覆盖看厚厚一层盐,他抽出匕首又把鱼腹挑开,只见鱼腹内同样塞满了盐。
是腌鱼没错,但放的盐太多了,至少用了两三斤,而且不是粗盐,是细盐。
萧夏心念一动,立刻明白了,这不是卖腌鱼,是在卖私盐,二十文一斤的官盐,这里三十文可以买两斤盐,还附加一条鱼。
这种卖私盐很隐秘啊!表面上看是在卖腌菜、腌肉和腌鱼,但实际上是在卖盐。
“这样一条活鱼,菜市卖多少钱?”
“十文钱左右!”
萧夏点点头,那就对了,二十文钱两斤盐,十文钱的鱼,果然是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