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带老栓叔去北京

    二人先是坐着火车去了市里,将老栓叔和大勇接上之后,又买了去北京的车票,直奔北京而去。

    通往北京的火车上,老栓叔神情有些紧张的望向窗外。这还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去给儿子治病,心情别提有多沉重了。

    大勇面容也有些憔悴,他知道自己这病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治疗,肯定会没命,要不是林宇,他们家哪能拿出这么多钱去北京治病?

    他在心里默默地暗道,从今以后他的命就是林宇的,林宇让他干啥他干啥,绝对不会有丝毫的迟疑。

    相比较老栓叔和大勇,王大春就显得轻松地多。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

    以前关于火车的种种,他都是听别人说的,说是一种交通工具,跑的可快可快了,比马跑得都快。

    当真的坐上火车之后,王大春发现听来的都是假话,哪里是比马跑得都快,分明是快太多了,而且还挺舒服的。

    对于车里那些乌泱泱的人和刺鼻的臭脚丫子味儿,他都选择性的看不见闻不着。

    王大春把脸几乎贴在车窗玻璃上,鼻尖被压得扁扁的,呼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一片水雾。他的眼睛瞪得溜圆,看着窗外的田野、村庄像快进的胶片般掠过,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 的惊叹声,全然不顾过道里挤来挤去的乘客蹭脏了他的衣角。

    林宇看着好友这副新奇的模样,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大春哥,你觉得这火车咋样?”

    “还咋样?还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吗?”王大春猛地转过头,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帆布包随着动作晃来晃去,“咱坐这东西,十天就能从天南到海北,就是这票有点儿贵。”

    他咂了咂嘴,想起买票时心疼的那几张大团结,又很快把这念头抛到脑后,“不过值!太值了!比骑俺们村那老瘸马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林宇笑着摇头没说话。

    这个年代,火车的确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了, 从东北去广东浙江要十一天的时间,对于林宇来说时间很长,可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快的让人难以置信。

    “你说这玩意儿咋就能跑这么快?”王大春突然凑过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是不是里头藏着老多马拉着?”

    描写这话一说出口,林宇差一点儿没笑喷。

    “不是,大春,你就不能用用脑子吗?这大铁皮箱子,前后十好几节,不知道得多少吨重呢,靠马拉,多少匹马能拉的动?”老栓叔忍不住说道。

    “那你说,是啥原理嘛!~”

    这话还真的把老栓叔给问住了。

    他哪里知道火车的运行原理?

    林宇憋住笑,说道:“大春哥,火车靠的是蒸汽机头,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活塞,就跟咱们村里铁匠铺的风箱一个道理,不过这玩意儿的劲儿可比风箱大上几万倍。”

    王大春的嘴巴越张越大,几乎能塞进整个茶叶蛋,板寸头下的耳朵都竖了起来,“你咋知道?”

    林宇顿时就笑了。

    “知识的力量。”

    “这么说…… 这铁疙瘩真的不用马拉?不用吃草?”

    “不仅不用吃草,还能拉着几百号人和几十吨货物跑。” 林宇指了指窗外掠过的货运车厢,“现在最快的火车,一天能跑两千里。”

    话音未落,王大春“嚯”地从座位上弹起来,脑袋差点撞上行李架,帆布包“啪嗒”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两千里?!那不得比老鹰飞得还快!”

    “小宇,你咋知道这么多?该不会是偷偷长了翅膀吧?”

    老栓叔推了推王大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惊叹:“别胡闹!小宇有学问,你当别人都跟你一样,四五六不懂?”

    “嘿嘿,我这不是没念过几天书吗?”

    “人家小宇也没读过书,不也知道很多事儿?”

    听到这话,王大春一脸憨憨的笑,“小宇比较聪明,别人谁能比?”

    林宇望着王大春还在报纸上比划的手指,唇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伸手轻轻合上他乱翻的报纸:“行了,别讨论这个了,还有一个小时差不多就到北京了,等到了北京大勇哥的情况咱得重新再检查一遍,毕竟营口的医院跟北京的没法比,别出现诊断错误,到时候出现麻烦事儿。”

    赵大勇蜷缩在座位里,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座椅边缘的线头,喉结滚动了两下才开口:“我倒是希望诊断错误,那样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大勇哥,别气馁嘛,即便就是心脏病,医院也说了,早治疗可以恢复如初。”

    “就是,北京的大夫都是顶呱呱的,只要配合治疗,保准能把你养得壮壮实实。”王大春他也跟着说道。

    “嗯!”

    林宇坐直身子,从衬衫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条,递给一旁的赵老栓:“老栓叔,我们给你们安排住院之后,我们就得走,你自己在医院没问题吧?”

    赵老栓布满老茧的手颤巍巍地接过纸条,浑浊的眼睛盯着上面的字迹:“没事儿,你们该忙忙你们的。”

    “这电话是二妮厂子的,如果遇到问题,你就往这儿打,告诉二妮,她会想办法帮你解决。”林宇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她解决不了,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会告诉我的。”

    他的目光在赵老栓和赵大勇脸上扫过,“有事儿别自己扛着,咱们都是一个村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小宇,谢谢你啊,如果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火车缓缓停下时,王大春还在迷糊中嘟囔着“蒸汽活塞”,被林宇一把推醒。

    四人裹挟在人流中走下列车,北京站月台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站台外,墨绿色的“达特桑”出租车整齐排列,车身锃亮如新,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特有的冷光。

    “同志,去协和医院!”林宇挥了挥手,一辆出租车利落地打转向灯停靠过来。

    司机师傅穿着藏青色工装,胸前别着崭新的服务牌,白手套把方向盘攥得笔直,透着股精气神。王大春盯着车里的皮质座椅和锃亮的仪表盘,忍不住“嚯”了一声:“这座椅软和得跟炕上的新棉被似的!”

    “小兄弟头回坐出租车?”司机师傅透过后视镜打量着几人,嘴角带着老北京特有的热乎劲,“现在跑出租可是吃香的营生,前些年还得单位介绍信才能开上,我这可是托了三四个关系才弄到手的指标!”

    他脚下一踩油门,出租车平稳驶出,轮胎碾过柏油路面的声音轻柔得像风吹过湖面。

    老栓叔攥着布包,看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霓虹灯牌,喉咙发紧:“这坐车得不少钱吧?”

    “您放心,起步价才一块二,打表计费!”司机师傅笑着解释,方向盘在他手中灵活转动,“现在跑出租的,好几个都盖起小洋楼了!前些日子拉了个香港来的老板,那小费给得,顶我半月工资!”

    他说话间透着股自豪,仿佛开的不是出租车,而是能载着人奔向好日子的 “聚宝盆”。

    王大春听得眼睛发亮,趴在前排座椅间的缝隙探头问道:“我的乖乖,这么赚钱吗?师傅,这活儿还招人不?”

    司机师傅爽朗大笑,白手套拍了拍方向盘:“小兄弟,这行当讲究个眼明手快!你瞧这仪表盘、排挡杆,没个把月功夫根本摸不熟!不过要说挣钱,确实比厂里上班强!”

    “不过,这活儿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

    这话,林宇是深信不疑的。

    在这个年代,要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可没那么容易,得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

    就拿驾驶经验来说,司机得持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而且驾龄得有二年以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毕竟,只有经过足够时间的驾驶历练,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保障乘客的安全。

    另外户籍方面还有要求,通常要司机有常住户口或者暂住证。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确保从业者身份可查、信息可靠。

    其次,在健康、经营许可、职业培训等诸多方面,都有门槛,真的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

    正因这些严苛的门槛,出租车司机成了众人眼中实打实的“香饽饽”。

    谁家男人要是能开上出租车,简直像镀了层金,走在街上都自带光环。

    邻里街坊聊起来,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人家可是拿了经营许可的体面人!”

    逢年过节介绍对象,媒人只要一提这人是“出租车司机”,女方家长的态度立马热情起来,眼神里满是满意 ——这意味着对方有稳定的收入、见多识广的眼界,还有一份说出去响亮的职业,妥妥的成功人士标配。

    在相亲市场上,出租车司机的身份,可比普通工人抢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