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嫂来访
许昭昭不愿意将这件事闹大,毕竟都在国公府里住着,没必要把关系闹僵。
所以,许昭昭先前是故意隐晦地给两个庶妹涨了月银。
如今,既然是过了明路,那日后也不需要她再贴补了,而且眼下这两位庶妹也都知道了之前的好处,都是这位嫂嫂帮她们争取来的,自然是对她万分感激。
谁会故意跟钱过不去呢?
许昭昭倒不是多喜欢这两个庶妹,她是单纯地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了长房。
经此一事,谢乔也终于意识到一点,她虽然是嫡女,但她并不是三郎的亲妹妹,所以,还是不一样的。
老夫人的寿宴办得很成功,最起码老夫人很满意,而且谢家的这些族亲们也满意。
等送走了这些亲眷,许昭昭才觉得心累。
总算是走了,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一觉了。
虽然锦绣园一直不曾让外人进来,但是少不得会有一些长辈仗着年纪大、辈份高,提出来想要到她的锦绣园里逛一逛。
许昭昭看在老夫人的面子上,自然也不能回绝,但是却故意不带她们去主楼,只在园子里赏赏花就好,没必要真拿她们当贵客。
若是知情知趣的亲戚,许昭昭不介意多给几分脸面。
但像是这种不知轻重,还意图在自己面前摆谱的长辈,她是半点不放在眼里。
就这样,有几位长辈虽然对许昭昭不满意,可也不敢说出来。
而且很明显,谢铮一心护着她,谁也不敢去触那位的霉头。
许昭昭下午刚睡醒,丁香就过来禀报。
“大少夫人在前头等了有一会子了,正打算给她换一杯热茶呢。”
“可有说找我何事?”
“不曾。”
“行了,那就简单收拾一下,莫要再让人等急了。”
谢嵘的妻子张盼儿,今日登门也是有求于人,所以态度一直很温和。
过来的时候,得知许昭昭午睡还没醒,便干脆坐在这里等了。
“大嫂久等了,也怪这些人,不知道早些将我唤醒,害得大嫂耽误时间。”
“还好,没等多久。”
两人一番客套话之后,张盼儿便直接切入正题。
“三弟妹,我今日过来,的确是有事相求。”
“大嫂何必如此,咱们都是自家人,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若是能办的,我这个做弟妹的,自然该不遗余力,可若是我办不了的,那也得请大嫂多包涵才是。”
话说得很圆润,也是避免了张盼儿再把话给说死。
张盼儿没听出这些话外音来,笑道:“若是放在我这里,的确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三弟妹而言,的确不算是大事,也就是你发句话的事。”
“大嫂请明言。”
“我娘家兄弟之前在国子监读书,犯了错,被先生给罚了。我听闻三弟妹在国子监有些门路,所以想麻烦你给说几句好话,让他赶紧回去上课。”
许昭昭挑眉,张盼儿这话说得巧妙,但是实际上一琢磨,便能知道深浅了。
看这意思,是被国子监给开除了吧?
要不然,也不会求到她这里来。
“大嫂从何处听说我在国子监有门路的?说这话的人可是要遭雷劈的!我就是一寻常妇人,手上虽说有些产业,可不过都是身外之物,更是那些做学问的大儒们所不屑的。我又怎么可能会与国子监的官员相熟?”
张盼儿笑得有几分勉强:“三弟妹不必这般自谦,我知道你的本事。先前不是还将一位族亲给安排进国子监了?”
许昭昭一听这话,立马笑道:“你说这个事儿呀!那算是什么本事,不过就是一个小助教,哪里算得上门路?而且大嫂也知道,我父亲是武将出身,我们家与文官来往不多,更何况是国子监这样的地方了。”
张盼儿见她就是不肯松口,自然也有几分急切。
“可是我听说你的表兄不也进国子监读书了吗?三弟妹,你放心,我不让你白帮忙,好处自然不会少的。”
许昭昭只觉得这个大嫂是真精明。
到现在只字不提她弟弟到底犯了什么错,只是一味
地让自己帮忙。
按说这等事,她该去求二叔或者是四叔才对,又怎么会求到她这里来?
“大嫂哪里话,咱们都是国公府的人,谈好处不就远了嘛!”
张盼儿心底一松,只盼着她能答应。
“大嫂,国子监我是真没有什么门路,不过,我舅舅倒是和国子监那边的几位大人可能有些来往,但要是说服我舅舅出马,只怕不易。而且我舅舅这人有着文官固有的毛病,就是固执,而且还爱较真儿。您这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到底是个什么事儿,我就算是求到舅舅面前,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呀。”
张盼儿尴尬地笑了笑,眼珠子乱转,琢磨着要怎么说,才能显得她弟弟不是混帐东西。
“三弟妹,我也不瞒你。其实就是他在国子监看了一些不该看的书画,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到了即将婚配的年纪,会有这些个心思也是正常的,你说是不是?”
明白了,那就是在国子监看一些春宫图之类的东西了。
难怪会被撵出去。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讲授圣人之道的地方,是大兴最高学府。
张郎君是疯了不成,竟然敢在那里看这等污秽之物?
“呃,若只是躲在了自己的屋舍里看看,倒也没有什么大毛病,那大嫂只需要让张郎君主动去先生跟前认个错,再好好表态便是,何需再去找其它门路呢?”
张盼儿面色更尴尬了。
看她这样子,许昭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嫂,张郎君不会是在学堂上看的吧?”
张盼儿讪笑两声,低着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
许昭昭挑眉,这位张郎君的脑子是被门挤了吧?
胆子也太大了!
“大嫂,请恕我直言,若是果真如此,我可是帮不上什么忙的。不说别的,就是我舅舅那一关都过不去。要不,您去问问二叔和四叔。他们在朝为官,且如今担的都是文职,想必是能说得上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