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良缘唯一

第322章 看不上

谁能想到,许昭昭竟然在古代搞起了基建?

许昭昭当然不会真地将这些产业都留在自己手里。免费看书搜索: 新天禧小说

她又不傻,这么多的铺面宅院,如果真地都留在自己手里,压着大笔的钱财不说,还容易被人注意到,怀疑其用心不正。

倒不如干脆直接往外卖。

如此一来,既繁华了蓝田县,自己还能大赚一笔。

这地皮就不说了,原本就不值什么钱。

而建造屋舍的费用,其实也没多少。

打个比方,如果只是寻常百姓家盖个普通的三间正房加东西各两间厢房的砖瓦房宅院,可能需要二十贯钱左右,但如果是许昭昭这样大批量的建造,平均下来,同样的一套宅院,成本上可能就只有十二贯钱左右。

但是你能想像,一套这样的宅子,许昭昭能卖出多少钱?

一百贯呀!

这是妥妥的暴利!

许昭昭为什么敢卖这么贵?

因为对于在这里购置商铺的人来说,早晚是要在这里再购置一套宅院的,无非就是宅院大小的事了。

而且但凡是有能力在这里买下商铺的人,也都清楚,这里的宅院,兴许再等两年,一百贯钱都是买不到的。

许昭昭当然不会傻到什么也没有准备,直接就在这里盖房子卖房子。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就得往你这里送呢?

许昭昭私底下拜托付沛、王长庚等人,帮她物色了几位名声不错的学者,她有意在云栖附近再建造一所比县学更为有名的书院。

仅仅只靠商路,一时半会儿起不来。

但是如果有书院加持,那么这里很快就会成为热闹的小镇。

来来往往的文人学子以及其家眷,只有人多了,那么一切便都水到渠成。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想要吃人口红利。

书院其实已经建造过半,再有一个月,便基本上全部峻工。

这是从去年开始就在建造的。

只是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是在盖什么,只以为是云栖山庄的别苑。

付沛的老师,被许昭昭给请了过来。

说是老师,其实就是付沛在京备考时,曾上门求教过,而且也的的确确算是有师生之谊。

如此一来,有状元的先生这个名头加持,书院还未曾正式开始招生,便已经打出名声去了。

这下子,那些提前一步交了银钱买下商铺的商户们可都乐翻了。

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张罗着要做书斋生意了。

除了书院之外,在古代还能快速聚集人气的,便是佛学、道学等等。

许昭昭不信佛学,但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又很难解释这一现象,所以便秉持着自己不信奉,但是也不会去恶意败坏这些信仰的名声。

但是,有一点前提。

她要正统的佛学、道学甚至是其它的法学等等,唯独不可以是那等欺世盗名,打着普渡众生的名头,疯狂敛财的败类。

这些,许昭昭都不怎么熟悉,所以都是王若兰和她的舅母李青梅二人帮衬着牵线搭桥。

其实这些对于许昭昭而言都不难。

因为对方只是需要划出一片地来,接下来就是他们自己建造庙宇道观,不需要去耗费许昭昭的钱财。

而许昭昭也明白,有了这两处的加持,蓝田县很快就会热闹起来。

有了这些还不够。

许昭昭还特意将这里弄得绿意盎然,只要是能在北方开的花,全都安排上。

这年头,对于普通人而言可没有什么放游的概念,但是对于一些学子名士而言,游学可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了。

名山大川,对于那些学子而言,便是最好的去处。

蓝田县虽然没有什么名迹,但是有道观有佛堂,如今又有了美景、书院,相信用不了几年,便能引得天下学子前来游历。

不能急,也不需要急。

许昭昭有的是时间,毕竟她还年轻。

而且,有些事如果做得太快,效果太好,反倒有可能会引起

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后续的推动,她都刻意让严树放慢了速度,眼下只是招募大量的劳工过来建造屋舍就好。

有建筑,外面听闻这里还有乐阳郡主的产业,有曲家的产业,那些商户们哪个是傻子?

个个闻风而动。

人来了,商机自然就来了。

钱是不可能让自己一个人赚完的。

所以,许昭昭还得舍出来一部分利益。

其中一处位置较好,而且也较为周正的宅院,就在这条街的尽头处,那里就是许昭昭提供给蓝田县衙的公廨。

没有旨意,县衙自然不可能搬过来,但是县衙要安排一些差役或者是市令等过来,所以这里就是蓝田县的公廨,不需要县衙出银子,便能有地方办公,方有为没道理不答应。

除此之外,许昭昭还给了谢氏宗族、许氏宗族各一套商铺,由他们自行决定是拿来出租,还是自行经营生计。

大宗族不在乎这点儿产业,但是你不能不给。

否则就显得你不懂事了。

乐阳郡主没有白要商铺和宅院,都是自己拿银钱买的。

曲家也没白要的意思,虽然许昭昭的本意是白送,但是曲世绩这样的老狐狸精明着呢,知道越是白拿的东西,付出的代价反而越大,干脆就命人将银钱送到严树手上了。

许昭昭倒是很高兴。

因为她原本就不想白送产业给曲家,也是他们自己识趣,要不然,她还得想法子从其它渠道把银钱给赚回来。

刘起得了一套商铺,是许昭昭送的,但是对外说是刘起的夫人拿银钱买的。

在官府办完手续,谁还管你是不是白拿的?

况且,只是一处商铺,于一些官员而言,实在是不起眼。

但是对于刘起,这可算是一项价值不菲的产业了。

刘起看着房契,心中多少有些沉闷。

先前安乐县主说要送他一份大礼,以表示对他的感谢,难不成,就是这么一处商铺?

刘起不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但是对于这么一处商铺,实在是提不起他的兴致。

他要的,从来就不是这些身外之物。

他亦有远大志向,只是,奈何家贫。

刘起的这份郁闷,没有维持太久。

“老爷,吏部的大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