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视角
第332章视角
在高夫市,乃至全球范围内,某些企业如精密机械、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制药等行业巨头,垄断并主导着全球高端制造业。
尽管它们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却因缺乏政治特权,无法形成资本力量,更掌握不了社会的话语权。
这些企业,如某机电和德国的某些公司,尽管技术领先,但在种姓制度的框架下,它们仅属于第三阶级——吠舍。
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只需轻轻一挥手,它们便不得不恭敬地献上财富。
“接下来,便是首陀罗!”李昭伸出第四根手指,嘴角带着一丝讥讽的笑意:“首陀罗,由那些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为庞大的种姓。”
“在这座城市中,他们是那些底层的白人与黑人,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石飞叹了口气,补充道:“在国际舞台上,则是中低端生产与资源的供给者。比如承接制造业转移的东大,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却受限于技术标准和美元结算体系。他们承担了最脏最累的活,却挣不到应有的回报。”
在国际体系中,东大始终处于被压榨的地位,因此追求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和新的话语体系成为必然。这些问题反映到国内,便是许多人虽拼命工作,却依然难以致富。
因为在国际体系之中,最挣钱、最有油水的行业都在别人手里。别人在这个体系里,可以躺着挣钱,顺便还可以从道德层面上指责你们没有休息,内卷加班,没有员工福利。
实在是很不要脸。
“有人说分配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对的。”石飞说道:“整个国际系统的分配确实不太对!”
这便是反霸权的必要性。
“对!”李昭说道:“那些人干过的事,咱们都记得,迟早有一天会还回去的!”
他伸出第五根手指,继续说道:“在高夫市,还有一个被社会遗忘的阶级——达利特。他们甚至不被视为人。”
“比如流浪汉、偷渡的黑户、润人。这些人便是最底层的达利特。在种姓制度中,达利特被视为肮脏的存在,他们的‘污秽’甚至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因此他们必须远离大众。”
李昭似乎有些醉了,敞开心扉说道:“种姓制度世袭不变,如今的高夫市,低阶层上升的机会几乎为零。”
“鱿鱼玩金融,白左玩政治科技,白右经营大农场,黑人唱跳rap篮球,华人当码农,老墨刷盘子修草坪。按照职业,各个族群逐渐被割裂成三六九等。”
“他们不断宣扬低种姓等同于低道德,富人则是高道德标准的圣人。首陀罗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懒惰,同情首陀罗甚至与他们结婚的人被视为杂种姓。”
“在高夫市,底层白人几乎不可能娶到中产小资的女儿。他们之间的鸿沟,如同天地般不可逾越。”
石飞叹了口气,种姓制度乍看与高夫市无关,但仔细分析下来,却发现它们丝丝入扣,几乎完美契合。
“谁能想到,事情竟会是这样。难怪印度人在高夫市混得不错。”石飞端起酒杯,与李昭碰了一下。
“对,我和他们聊过。”李昭喝了一口酒,讥讽地说道:“印度人对这套种姓制度极为熟悉,因此往往能成为这一体系的受益者,甚至成为白人的领导者。”
“毕竟,很少有其他肤色的人能成为白人的领导者。”
石飞点了头说道:“确实。”
“一方面,他们是种姓制度下婆罗门豢养已久的‘牲口’。另一方面,他们得益于那种特殊的心态。”
印度被殖民了一两百年,被英国人驯化了很久,所以说是婆罗门豢养的牲口。
“种姓制度之所以如此稳固,源于印度教中一种奇特的心态:我这辈子虽然受苦,但受的苦越多,受的罪越大,下辈子就能投胎成为高种姓。”
“别看我现在受苦,但来世必将辉煌。所以,尽管你欺负我,但最终我赢了。”
“……哈”石飞一直呆住了。
他晃荡了那么久的梦境,还没有见过这样奇葩的安慰自己的方式。
“这特么的不是自欺欺人吗”石飞说道:“再说,哪里有什么来世”
“所以说,这就是精神胜利法!”李昭笑道,“至于来世,你如何证明它不存在呢更何况……”他用手指了指上方,“这里是个宗教国家。用我们的视角去看,很多事情会显得难以理解。”
“但如果你从宗教国家的角度去看,了解他们内在的叙事方式,就会大致明白了。”
石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但高夫市是基督教国家,并不宣扬来世。”
李昭解释道:“但他们构建了自己的‘西方正道世界’。因为我现在强大,所以我文明。因为你反对我,所以你不文明。因为你不文明,所以你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我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你进行指责。”
“……”石飞哭笑不得地说道:“这特么的什么狗屁逻辑啊!按照这个理论,咱们这个国家历史上那么强大,岂不是赢麻了。”
“哈哈”李昭忍不住拍桌大笑,“老哥说得有理,很有辩证的味道。”
历史上的强大,不代表现在的强大。现在的强大,也不代表未来的强大。强大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客观唯物主义是认清事实,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因为我强大,所以我强大”的唯心论。
“高夫市曾经的强大,靠的是工业吧”石飞说道,“在你刚才说的种姓制度体系中,工业从业者没有地位,所以他们的衰落是必然的!”
明明是为国家和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这样的帝国衰落,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李昭笑了,说道:“这岂不是更证明了种姓制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