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同窗有难

回到雪兰居的时候,望梅说老爷和小公子已经回府了,夫人让去怡和院,今日早些吃晚膳。

到了怡和院,已经换上绛紫色常服的苏瑞正坐在榻上剥糖炒栗子。

苏卿微微眯了眯眼,他是真的喜欢吃糖炒栗子,还是因为母亲喜欢吃?

“大姐,你也想吃栗子吗?”苏瑞说着伸手给苏卿递了个栗子。

“瑞哥儿真是个好孩子。”苏卿走到苏瑞身边,揽着他道,“大姐不喜欢吃栗子,你不知道吗?”

苏瑞的脸色变了变,然后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姐,都是瑞哥儿的不是,大姐对瑞哥儿这么好,瑞哥儿都忘了你不喜欢吃栗子。”苏瑞说着眼眶都红了。

“你大姐逗你玩儿呢。”苏氏撩开门帘走了进来,“你大姐可喜欢吃栗子了,娘只喜欢吃糖炒栗子,她是什么栗子都喜欢。”

“大姐,原来你喜欢吃栗子呀。”苏瑞松了一口气,然后把栗子都塞进了苏卿的手里。

苏卿接过栗子,见苏氏一脸欣慰地看着苏瑞,捧着栗子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小小年纪被捉弄了,居然没有丝毫的委屈,瞬间做出了最讨人喜欢的行为,多难得。

唉,可惜了!

慢慢地剥了个栗子,苏卿塞进嘴里,又甜又糯,食物永远是最诚实的,甜就是甜,香就是香。

“大姐,你怎么只吃一个就不吃了?”苏瑞有些担心地看着苏卿。

“一会儿要吃晚膳呢,你也少点点儿。”苏卿笑着拍了拍苏瑞的脑袋,却见他的眉头微微抽了抽。

哦,原来不喜欢别人拍头呢。

苏卿手有点痒,又拍了拍,一脸地疼爱。

苏氏看到长女和小儿子,心里也颇为欣慰,又想,琪儿有这么乖巧就好了。

“瑞哥儿,听说你那书院里有位同窗,年前家里受了难?”苏卿像是随口提起般地问起。

“大姐怎知此事。”苏瑞抬眼看向苏卿,眼底有着少年人没有的凝重。

不过是随口一提,他竟如此警觉。

这个消息是归筝查来的,那位同窗是个寒门,年纪比苏瑞也就大一岁,家境虽不好但学业不错,因此被山长破格录取了。

苏瑞和这位同窗一向交好,只是年前同窗的父亲受了伤,家里缺了劳动力,因此他面临着休学的可能。书院里家境不错的学子,许多人都捐了银子,只是同窗却不收,执意要退学。

而苏瑞不但没捐银子,且竟与之疏远了许多。

“大姐虽是闺阁女子,但也有知交好友……”苏卿只解释了这一句,便对苏瑞道,“你与那同窗交好,他家里遇到了难事,你想必也不会袖手旁观,手头的银子可够用?”

苏卿说完,便静静地看着苏瑞。

“大姐,我没有帮他。”苏瑞却开口道。

“为何?”这是苏氏问的。

南靖侯府一门忠烈,是为忠君,也是为了大梁的百姓,苏氏为独女上不得疆场,可也有一颗慈悲心,京郊的慈幼幼局,便是她私下开办。

“娘,大姐,书院那些给秦兄捐的银子他一文钱都没收,我既与他交好,又怎能拿银子去羞辱他。”苏瑞回道。

“这倒也有理。”苏氏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怎能说是羞辱。”苏卿摇了摇头,对苏氏道,“娘,我倒有个主意,不如让秦母去慈幼局帮忙,同时让那位秦小公子与瑞哥儿同行同住,一切用度都由我们南靖侯府来出,您觉得如何?”

“这自是极好……”苏氏的话没说完,苏瑞便道,“秦兄不会同意的。”

“为何不能同意?”苏卿看向苏瑞,“他不收受钱财是无功不受禄,现在让他来照顾你,南靖侯府负担他的一切,那便当之无愧。”

“可秦兄怎会愿意成为书童?”苏瑞还是摇头。

“不是书童,你年纪小,拜托他看顾你一些。”苏卿对苏氏听,“女儿听说这位秦小公子功课极好,有他陪在瑞哥儿身边,只有好处没坏处。”

“你大姐说得不错,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至于秦小公子那边,你便不用操心了。”苏氏笑着说。

秦家这个情况,那秦小公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让他看顾一些苏瑞,只是找个由头,又不是让他入奴籍,一样可以考科举,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这样都觉得是受辱,那也没有帮他的意义了。

见苏氏只听苏卿的,便将这件事情定了下来,苏瑞只觉得心头憋闷得很。

之前苏瑞确实与秦士昭关系不错,但那是因为他学业不错,以后或许可以互相助力。

秦父出事后,秦士昭曾找苏瑞借过银子,苏瑞不但没借,反而迅速疏远了他。

银子,向来是救急不救穷的,秦父出了事,秦家无人可支撑,秦士昭是不可能有财力继续读下去的,自己借一次银子事小,往后呢?还能一直养着他不成。

可现如今,母亲和大姐竟真的要一直养着他。

那秦士昭但凡有点儿骨气,应该就不会答应大姐的提议。

“娘,您事情多,新春宴后我去秦家看看如何?”苏卿对苏氏说道。

“那就辛苦你跑一趟。”苏氏也确实没时间去办这种小事,家里的管家手头也是一摊子事,“若真是个好孩子,你多劝劝,多少银子都好说。”

多少银子都好说?苏瑞的手紧了紧。

银子是就这样随便用的么?在苏瑞的心里,南靖侯府是早晚上他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文钱都是他的,因此他花一文钱都小心翼翼的。

但他知道,这会儿他什么都不能说不能做。

尤其是今年,他十岁了。

请封世子的事父亲肯定会提的,如若母亲拖到年尾请封,则是一整年的时间。

想到这儿,苏瑞有些心浮气躁。

与此同时,赵敬德在书房连写了几十张大字才渐渐静了下来,堆起一张笑脸进了怡和院。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原本好好的,不知不觉间好像哪儿都不对了。

翌日大年初二,南靖侯府的马车再一次停在了赵家门口。

听到这个消息,赵老太太差点儿晕死过去,赵老太爷的烟袋都差点儿拿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