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孙权的退路
远在襄阳的曹真得到密探送来的急报后,心中不禁一惊。
原来,孙权竟然有意逃往南洋另立国都!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曹真心头炸开。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恐怕会有无穷隐患。
于是,曹真当机立断,迅速召集众将领前来商议对策。
不多时,营帐内便聚集了众多曹魏的将领。
他们一个个面色凝重,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有人主张立即出兵追击,不给孙权丝毫喘息之机;有人则认为应该先观察局势,再做定夺。
一时间,营帐内人声鼎沸,各种意见此起彼伏。
其中马超站出来大声说道:“大王,末将以为如今东吴内部已然大乱,正是我军趁虚而入的绝佳时机。我们应加快水师的建造速度,集中兵力一举攻占江东剩余的地盘,彻底消灭东吴势力!”
此语一出,不少将领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赞同。
然而,一直沉默不语的曹真这时却微微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军,切莫心急。那南洋之地路途遥远,荒蛮未化,气候恶劣,与中原大不相同。”,“即便孙权能够成功逃至那里,短时间内也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况且,长途奔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军力和物资,还可能遭遇各种未知的风险。因此,此时我们切不可贸然行事。”
接着,曹真又进一步解释说:“当前,我们应当以稳固现有的城池为重,加强城防工事,确保后方安全无虞。同时,要让士兵们得以休整生息,养精蓄锐,以待战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众将领听了曹真这番分析,方才恍然大悟,原本躁动不安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不过,虽然大家认同了曹真以稳为主的策略,但对于加强水师力量的建议,曹真还是表示了赞同。
毕竟,水军乃是争夺江河流域控制权的关键所在,若能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将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会增添许多胜算。
就在此时,只见他眉头紧蹙,眼神坚定而决绝,毫不犹豫地高声下达指令:“传我命令!速派文聘将军率部前往南海郡,全权负责督造大型战船之重任!务必全力以赴,不得有误!”
随着命令的传达,整个军营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纷纷行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各项任务。
同一时间,孙权正端坐在营帐之内,面色凝重地凝视着眼前那张巨大的地图。
他的目光如同两道锐利的箭矢,紧紧锁定在地图之上,仿佛要透过纸面洞悉其中隐藏的每一丝玄机。
只见他那修长的手指不时地在地图表面轻轻滑动,时而停留在某一处标注详细的区域,陷入沉思;时而又快速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似乎在分析局势的变化。
然而,尽管身处营帐之中,但孙权的心思却始终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司马懿一方的动静。
他深知对方乃是足智多谋、实力强大的劲敌,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
因此,他不仅时刻关注着前方传来的战报,还频频催促手下诸位将领,责令他们加快速度,召回那些早已前往南洋探寻路径的船只。
因为只有从这些船只带回的情报当中,他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敌方的部署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妙的战略战术。
除此之外,为了以防万一,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孙权更是不动声色地暗中,召集了一群对自己忠心不二的心腹之士。
这些人犹如暗夜中的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分散于全国各地。
他们凭借着各自独特的渠道和手段,秘密地搜集着各种各样的重要物资和珍贵财宝。
无论是珍宝,还是精良武器,亦或是盔甲装备等等,只要是能够想象得到的有用之物,都会被他们想方设法,源源不断地运送至事先指定好的隐秘地点。
如此一来,当未来真的遭遇不测风云之时,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南迁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孙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孙家得以顺利迁移。
但是,正当各方势力于暗处热火朝天地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之际,任谁都未曾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雨,竟会这般猝不及防地,骤然降落在江南大地上。
转瞬间,狂风犹如怒龙咆哮着席卷而来,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震耳欲聋的雷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天地撕裂开来。
那倾盆而下的大雨,恰似银河决堤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澎湃地倾泻而下。
原本波澜不惊、缓缓流淌的江河湖泊,眨眼功夫水位便急速攀升,滔滔洪水宛如脱缰失控的野马肆意狂奔,所经之处一片狼藉,无数肥沃的农田和宁静祥和的村庄顷刻间被无情吞没。
这场始料未及的天灾浩劫,无疑给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的各方势力,造成了沉重而又致命的打击。
孙权军中工匠们,满脸惊愕地望着眼前已被滚滚洪水浸泡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的木料与工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与无奈,唯有连连摇头叹息,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魏军派往各处的探子们,亦因道路被洪水阻断而举步维艰,根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及时传递重要情报。
一时间,整个局势陷入了极度混乱且难以掌控的境地。
在这般险峻危急、生死存亡之际,无论是那雄踞江东、坐拥天险的孙权,还是统率着强大魏军的曹真,都不得不暂时放下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
此时此刻,他们深知当务之急,便是要迅速地将所有的精力集中起来,全心全意地投身于这场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的抗洪救灾行动当中去。
因为唯有先拯救那些遭受洪灾侵害的无辜百姓,稳定住当下岌岌可危的局势,他们才能够获得喘息之机,进而继续推行各自心中所谋划的宏伟蓝图。
于是,吴军的反击自此无功而止。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公元242年。
这一年,曹真力排众议下达命令,组织人力物力开凿出一条宽阔深邃的广漕渠,成功地引导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奔腾而入汴河。
随着河水的流淌,广袤无垠的东南地区大片坡地,得到了充分的滋润和灌溉,原本荒芜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始适合大面积耕种。
于是乎,在淮河以北的广袤区域内,魏国军队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屯垦戍边,一片繁忙景象。
而在这同一年里,魏军在东方大陆并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是选择继续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便积蓄更加强大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方战场上,姜维率领的大军逐渐逼近罗马帝国的东线防线,并与之展开初步接触。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双方表现得相当克制,虽然气氛紧张,但始终未爆发大规模的激烈战争。
不过,罗马帝国方面早已敏锐地察觉到来自东方的威胁,其皇帝戈尔迪安三世更是未雨绸缪,早早地就做好了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