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吾欲仁,斯仁至矣

叔孙通本以为,最多就是没办法邀请商山这里隐居的几个博士加入大秦。

但是他们的弟子,还是很有机会的。

却没有想到,至今未曾正式的拜见到几个隐士。

他们是有自己的私人弟子和家仆的,拦住了叔孙通。

叔孙通是来拜访,邀请,本身还是大秦掌管礼仪的官员,不可能做出私闯民宅的事情来。

然而此刻的叔孙通,却是有些被气到了。

这几个老家伙,哪儿来的胆子,一直将他拒之门外?

礼仪是相互的。

要是这几个家伙,再不识礼数,他就要用一些其他办法了。

见小厮犹豫着还想要拒绝,叔孙通神情一寒:“还不快去?”

“再告诉他们一句,吾欲仁,斯仁至矣!”

小厮愣住了,这不是《论语》的话吗,说的是仁义之事,可是现在的叔孙通,很是吓人。

甚至,他感受到一股凛冽至极的杀意,颤抖了一下,很是不解的问道:“什、什么意思?”

叔孙通咧嘴一笑:“陛下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吾想要将谁撕成两片,就可以将谁撕了!”

叔孙通身上大秦官员的威势彻底爆发,他游历天下,同样是杀过人的。

“老夫虽不在大秦军中,依旧略通一些拳脚,就看这几个老家伙,怎么想的了!”

小厮瞬间感觉恐惧如潮水一般涌来。

他畏惧的看了眼庄子外的秦军锐士,赶紧的回去禀报。

临走的时候,他好像是听见了秦军士卒的议论声:“匈奴都被灭了,难道还解决不了几个反抗秦国的老家伙,要不要一起灭了?”

小厮吓得疾步出残影。

……

此时,庄园深处,一座书房之中,坐着十几个人。

为首的是商山的四大隐士,周围的主要是他们的弟子。

以及一个自己闯入的特殊来客。

四大隐士中,一人沉声说道:“不是老夫不想帮你们,老夫已经不是昔日的大秦博士了!”

“这个大秦,已经非吾所认识的秦国!”

“对尔等所求,老夫无能为力!”

这个来客轻声说道:“几位先生,大王说了,只要诸位能够协助娄敬先生这一次,昔日的恩情就一笔勾销。”

“他提出来了与匈奴和亲之事,其实乃是秦国治理之策,对大秦亦有好处,诸位无需入朝为官,亦不是与大秦为敌,为南越细作,仅需凭借着昔日的声名,足以去劝说秦帝一番。”

几人顿时瞪大了眼睛,满是怒气。

正在开口的这人,正是南越来使。

要他们去劝说秦帝,影响大秦国策,这和让他们去入朝为官有什么区别?

他们本就是一群对大秦失望透顶的人,隐居多年。

只是,赵佗同样是名士,与他们关系熟络,曾经救过他们。

当赵佗派人来求助他们的时候,救命之恩,让他们无法直接说出拒绝的话。

就一直拖着对方。

可是,这位来使,亦有些坐不住了,图穷匕见啊。

挟恩图报,并非君子所为。

这来使显然是已经非常焦灼了。

东园公长叹一声,扫视着众人:“诸位,你们怎么想的?”

“拖了这么久,总是该给个准信。”

众人又沉默起来。

他们是隐士,却不代表着对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在乎,名士的号召力还在,而且越隐名声越大。

这些年来,秦国风云转变,直到当今秦帝再造乾坤,他们都是知道的,甚至是早有心神波动!

不一样了,当今秦帝完全不一样了。

看似同样的乃是战争君主,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却能够看的更多。

秦帝重人才,兴教育,稳民心,各种手段无不是说明这位君王的雄才大略。

在他们的眼中,这位秦帝当前的功绩,就足以超过他那位父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他们身为名士,当然会心有所动。

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培养了不少弟子。

只是,隐士越隐,还会变得越加清高。

他们当初离开大秦的时候,并不光彩,现在不会主动的回到大秦。

秦国之前的确有人前来邀请过,几人还在等待情况,并没有接受。

来的人,份量还不够。

一直拖到现在,秦已经完成了帝国再兴!

众人心中浮想联翩的时候,没想到,赵佗派人来了!

老实说,众人现在并不想要帮赵佗。

名士清高,极为注重自己的声誉,等待至今不出山,就是等着让他们名声更加璀璨的人出现。

赵佗现在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是反贼!

是大秦的头号反贼!

拥兵自重,背叛了大秦。

和赵佗为伍,只会侮了他们。

只是,知恩不报,亦非君子所为。

他们于是将这使者晾着好几日,甚至是没有理会这几日前来拜门的叔孙通。

他们心虚啊。

不过,当这使者彻底坐不住,主动出击开口后,他们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了。

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啊!

通晓古今典籍的甪里先生,嗤笑道:“呵呵,和亲乃是疲国之师贡礼霸主大国的无奈之举!”

“大秦陛下强势,三年时间一统四海,命锐士北上灭那匈奴异族,已经连续几胜。”

“你凭什么认为,陛下一定会听我们的,采纳娄敬的和亲之策,用以稳住匈奴人?”

“还有,你凭什么让娄敬打着我们的名号,进入关中!”

使者似乎早有准备,并没有直接陷入慌乱中,依旧淡定,笼罩在黑袍下的脑袋,众人看不清他具体的面容,但是能够感受到此人的不凡气度。

“娄敬先生乃是大才,游历天下时,意外进入南越,得大王看重。”

“只要有诸位相助,秦帝一定会被他说服的!”

几大名士冷漠的眼神死死的锁定着使者,冷声说道:“赵佗乃是赵人吧,昔日李牧北上灭匈奴,一战大破十万匈奴人,打的匈奴人二十年不敢南下!”

“赵佗先祖,亦是那些北上大战的军人,为何现在要如此不惜代价的,说服大秦与匈奴人和亲?”

“这对赵佗有什么好处?”

无论这使者现在看起来多么淡定,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赵佗是着急到不惜挟恩图报,毁了自身名声,派遣使者求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