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门前
林深沉思着,他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谁在那么久之前就将灾难的消息传达给人类呢?这样的预警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还是其他更为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
或者,这个消息其实是故意传错的,意在引起人们的警觉。通过一场海啸的预警,既提醒了人类可能面临的危险,又没有完全揭示末世的真正情况。
这样的预警既符合规则,又不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太大干扰。
即便是拥有强大的预知能力,也无法提前这么久得到如此准确的消息。这种谜一般的情况让林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他想着这个可能性,思绪飘忽间,思考着末世背后似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谜团。这个谜团让他感到好奇和挑战,希望能够揭开背后的秘密,探寻到更多真相。
当银蛇异能团的车队终于抵达基地大门口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基地的大门异常宽阔,足以容纳三条队伍同时进行通行,甚至还有一条是供出来的人员用的。
他们意识到为何之前行进速度缓慢,原来是每个人和车辆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排查。
罗四将车开到指定的位置停下,并将车窗摇了下来,他们看前面的车辆都是这么做的,不过他们是新来的,可能有些规定也不一样。
前方车辆的人员会从车里递出一个小本子,罗四也看不清楚是什么,士兵检查过小本子之后,然后他们的通行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车辆很快就被引导到检测仪下进行检查。
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走过来,对他们询问道:“你们好,有出入证吗?请出示一下。”
罗四有些尴尬地笑笑,回答道:“两位,我们是新来的,没有出入证,请问需要怎么做?”
两个士兵点点头,其中一个士兵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面坐着工作人员,解释道:“你们派一个人过去登记一下,然后其他人先行检查。”
林深探出头,主动表示:“我去登记吧,你们先进行检测。”
推门而出,林深冲那两个士兵笑了笑,询问士兵:“需要携带什么东西吗?”
两名士兵见到林深,语气不自觉更柔和了一些,解释说:“不需要,你过去吧,和他们说你是新入城的,需要登记个人信息,还有暂时居住的需求,你就按他们的引导进行填写就可以,你弄好了之后过来,再单独给你做检测,没有问题之后,你们就可以进城了。”
林深脆生生的道谢,和车上的伙伴们打了个招呼就向那个小房子走去。
林深走近这座小房子,细细观察后发现,这个房子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材质极为坚固,给人一种安全感。
房子只有一个小窗户,玻璃看着也不像是普通的玻璃,似乎是一种防护性强、能够抵御强力袭击的特殊材质所制成。
他注意到门的设计也有些与众不同,显然在建造时就已考虑人员进出的流程。门锁看起来复杂且坚固,可能蕴含着高级的安全技术,为进出流程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这种精心设计的门锁方式展现了当时人们对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未知风险的警惕性。
这座小房子的设计和使用的材质显示出科技先进和前瞻性想法的体现。它不仅强调了安全性和保护性,还展示了对防护和隐私的高度重视。在末世的环境下,人们对安全措施的重视成为生存的关键,科技材质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林深对这些科技和材质的运用感到好奇,他来这个小世界没两天就爆发了末世,也没机会好好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科技力量。
果然,当林深接近房子的安全门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机械的声音:“不要乱动,请稍等。”
这一幕让林深感到惊奇和好奇。他目睹着科技的神奇展示,这种自动开启的机制让他不禁想起了电影中的未来科技场景。门开启后,他并没有犹豫,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了房子。
走进房内,他感觉到一股微弱的蓝光笼罩着整个空间,给人一种舒适且科技感十足的氛围,而且,这里竟然将外界的寒潮隔绝了,里面的温度调整的格外舒适,让人恍惚以为进入了下一个季节。
房内布局整洁有序,装饰简约现代,充满了未来感,光线也很柔和,让人觉得不会压抑。
房间内并不宽敞,中央摆放着一张银白色的金属桌子,显得冷峻而高贵。桌子的材质异常坚固,闪耀着微弱的金属光泽,散发着未来科技的气息。
坐在桌子后面的两位工作人员,一男一女,身穿简约而整洁的服装,表情温和友善,目光温暖地注视着林深。
“您是来登记信息的吧?过来这里填写吧。”那位女性工作人员温柔地邀请道,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林深简单的环顾了一圈房间的布局,然后微笑着走向金属桌子。
坐到桌子前同样的金属椅子上,林深好奇的问工作人员,“这里好温暖啊,真厉害,基地里面也是这样的吗?”
女性工作人员看着林深天真好奇的眼神,心下一软,这个少年长相精致可爱,一脸的天真好奇,应该也是吃过不少苦才来到这里的,她感受到了他的好奇和憧憬,这样的房间对他来说确实是足够惊奇。
她温柔的对眼前的少年说道:“虽然基地内部无法像这里一样调节温度,却也绝对尽力给大家更好一些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会享受到各种福利待遇,你进去之后可以到少年儿童服务中心进行申请,每个月我们都会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营养食品。”
林深一愣,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发,尴尬的笑着说:“我已经成年了,用不上那些福利,不过我也相信基地里面一定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