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逐日武士

1400织网

    所谓的「常例」就是按级别分肥的政策,或者说是一种贪污的潜规则。由于明朝官员的俸禄相对比较低,大家就能都开始贪污。结果弄得官场上污浊、混乱不堪!所以在为了不让大家乱来将国家搞垮,都没得贪,预示着有心人的组织和潜移默化下,慢慢的形成了一项在财物上的分肥制度!

    分肥的主体来源就是各地官府「漂没」出来的银子。这些银子会按照官衔层层分配!位置高的多拿些,位置低的少拿些此外!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能拿到这些「常例」的只能是官,而吏员不在其中!所以吏员想要发财依旧得通过其他手段。

    此外京师里的官员要好一点,能多拿一份钱。因为各地的官员进京求着京师衙门办事的时候总要给些好处。夏天的时候有「冰敬」,冬天的时候有「炭敬」!更有五花八门的什么「节敬」之类的东西就不用再提了!

    而且这种灰色收入还有一种好处,那就是文武都默认这些「常例」乃是正常的收入,不列入贪渎的计算之中!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官员只收了「常例」,而没有在官府账目上做手脚,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收黑钱,那他就是一名清得不能再清的官员了!

    而这种官员在大明当中是占有一部分比例的。比这种官员再清廉的大概就只有海瑞了!而且此类官员往往都有「刚直」「清廉」等美名,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做事的话也不会畏首畏尾!因为他们清廉嘛,没有什么把柄给别人抓!所以这种人在政治上最难对付!

    但是这次王锡爵却打破了潜在的行规,把这种拿「常例」的人也当做贪渎之人从官场之中清除掉!这让官场哗然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他们这才知道王锡爵等阁老下了多大的决心!

    于是在干掉了几个特别出风头的,以为自己清廉就无所顾忌的官员之后,此类官员也全部安静下来!毕竟做官还有「常例」收,没得官做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两位殿下开馆一年多之后,在册封太子的这个问题上,他已经迫使整个官场达成了统一!

    而偏偏他还指使一部分人在私下里跟万历帝表态,愿意支持皇三子朱常洵!这就给了万历帝一个假象,文官集团在事实上已经分裂了,只不过分裂出来的人还很少,无法同内阁的号召力相比!

    再加上王锡爵在处理朝政时表现出的恭顺,给他一种莫名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初步掌握没了整个朝廷!虽然说现在做不到如臂指使,他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与此同时,文官们也没忘了在李太后那里下功夫!因为他们觉得李太后能够比较公允的看待立太子这个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朱常洵他们哪一个成为太子,对李太后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孙子!所以考虑到帝国的长治久安,她应该是会倾向于立朱常洛为太子!

    而且王锡爵等人还有一个不可说的理由,那就是王恭妃和朱常洛的出身!王恭妃和李太后的出身相同,都是宫女被皇帝临幸之后生子,然后母凭子贵!不同的是,李太后因为讨得皇帝的欢喜,最后终于成为了一朝太后!而王恭妃却不得万历帝的喜欢!

    更何况王恭妃本身就是李太后身边的人,看在故人面子上也会偏向朱常洛多一点!更何况王恭妃的出现有很多的疑点,而且李太后也异乎寻常的坚决支持她,这其中必有缘故!

    王恭妃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宫人,她一直是跟在李太后身边伺候的!有一天万历帝去给李太后请安,结果偏偏李太后不在!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万历帝就把王宫女拖上床给办了!

    不过在事后万历帝表现得相当刻薄!因为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帝临幸某个宫女之后,一定会命令宦官赐予信物,证明这个宫女我玩过了,要纳入观察范围。如果是怀孕了,那该给什

    么待遇就要给什么待遇!

    可是偏偏万历帝事后就好像当做这回事儿不存在一样!但是王宫女运气极好,居然一发中靶!所以等到她显出怀孕迹象的时候,终于被李太后发现并问出实际情况。

    于是在下一次万历帝去请安的时候,李太后就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万历帝拒绝回答,还有点儿否认这件事的样子!

    可是李太后直接出示了宫中的记档!这个宫中记档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皇帝的起居注。这种起居注分为内外两种。大家经常能看到的起居注是由文臣编制的,主要是随从皇帝的文官记录的,是能够公开的一些事项。比如说皇帝在朝会上说了什么。皇帝宴请大臣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但是这种起居注是不完整的,因为有些地方文官去不了,比如说后宫。所以就需要再有一种内起居注的存在。这种内起居注的撰写完全是由宦官完成的,上面记录了皇帝的后宫之内的一举一动,几乎是任何事情都不会落下。

    要知道皇帝身边是永远都离不开人的,除了临幸妃子和睡觉的时候,他的身边是总有人跟着的。所以皇帝在某时某刻干了些什么都是有明确记录的。甚至估计他把王宫女拖上床的时候,门外就站着一个宦官正在记录!恶意一点的猜测,也许连时间长短,次数和两人的表现都有详细的描绘!

    面对着宫中的记档,万历帝也只能承认确有其事。但是他依旧不肯给王恭妃应有的位份和待遇。所以李太后当时就劝他说:「吾老矣,尚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分差等乎!」

    意思就是说:「我都已经老了,还看不见孙子呢!所以你得抓紧啊!要是王宫女这次真的生了一个男丁,真的是宗族和社稷的福分呐!而且宫中的规矩素来就是母凭子贵,怎么到你这里还分人了?」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