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6章 传承和接力

李文军:“火药驱动是一种。加速设备的选择需根据测试目标及应用场景来综合考量。比如气体炮,用压缩气体的高压驱动弹丸加速,通过调节气压和炮管长度控制速度。适用于中低速的工程验证如防弹玻璃、汽车材料。还有电磁炮。电磁炮又分为轨道炮,线圈炮和重接炮。我们用的就是磁力轨道炮。电磁炮具有超高速和精准控制的优点,所以一般前沿研究首选它。还有就是你说的火药炮。这个方法低成本,很灵活,一般用于常规防弹材料测试需求。”

今天的测试地点选在兵工厂。

毕竟所有测试设备都在这里。

那个磁力炮是个磁力发射器跟长长轨道构成。轨道的末端就是用混凝土块和钢质基座固定的玻璃。‘

为了尽量还原使用的场景。他们还把那个玻璃做成跟磁悬浮列车车头挡风玻璃一样大小。连周围固定嵌套的材料也选用了跟列车车头一样的材质。

这一次实验的速度为时速300公里。

本来汪德福他们要直接上时速500公里的实验,被李文军按住了。

李文军暗自腹诽:这帮人有时候乐观得像个傻子,总是想一步登天。

等大家都到齐站好,实验场上清场之后,有人挥了一下绿旗。

这边启动了电磁炮。

在轨道上加速到规定值之后,1kg的铝弹便射向了玻璃板。

这个铝弹采用6061铝合金制造,形状是一个顶端为半球形的圆柱体。弹体的直径与长度比例为1:3。确保质量精确控制在误差±1%范围内。

“嘭”的一声闷响。

玻璃完好无损。

汪德福和教授激动得直握手。

汪德福:“再来试试500公里/小时。”

李文军这一次没阻止。

结果铝弹打在玻璃,玻璃立刻爆裂成了渣渣。

汪德福满脸沮丧:“唉,还是没有达到。到底是哪一步出问题了。”

李文军说:“大哥啊。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一块玻璃上连续打两次,跟打一次是不一样的标准呢?”

汪德福:“啊,是的。李董说得有道理。”

李文军:“下次你们能不能一次多做几块,就可以测试好几种速度的铝弹。”

汪德福:“主要是做出来以后太高兴了,迫不及待想试试。”

出来的时候,李慎行又开启了问答机模式:“他们刚才说的抗热震性是什么意思。”

李文军:“当材料表面与内部因温度变化速率不同的时候,比如高温物体突然遇冷,或者低温物体进入高温环境,会产生热膨胀和收缩的不均匀性,导致内部出现拉应力或压应力。若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就会引发裂纹甚至破碎。抗热震性就是材料抵抗因温度梯度导致的内部应力而不发生开裂、破碎或性能显著下降的能力。也叫热冲击抗性。”

李慎行:“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么割裂的情况?”

李文军:“比如战斗机高速飞行时,表面会因气动加热升温至200-300c,然后突然进入-50c的低温云层。比如

航天飞机从太空返回,原本绝对零度的表面温度会骤升至1600c。”

李慎行:“这怎么测试。”

李文军:“把检测目标加热扔进低温环境里。这样冷热循环,然后用仪器测量目标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李慎行:“他们总说现在这个玻璃离太空透明观察舱的要求还太远。到底航天飞机的舷窗要求有多高。”

李文军:“舷窗不是单一材料制成,而是是多层复合结构的特种材料体系。需同时满足极端温度耐受、抗微陨石冲击、抗空间辐射、高光学性能等严苛要求。就光空间辐射这个也远高于高铁和磁悬浮列车挡风玻璃要求了。中间还要有加热丝布线,通电后均匀升温至50-80c,防止玻璃表面结霜或结冰。有这么多种功能复合之后,还要保证确保光学成像清晰度。确保航天员在观察舱和摄像头里可以拍到宇宙的清晰保真照片。”

李慎行只咂舌摇头:“真是既要又要。太可怕了,能实现吗?”

李文军拍了拍他和李谨言的肩膀:“能的。不过,就算我们这代人做出来了,你们这一代人也要想办法让它更完美。这就是传承和接力。这就是我让你们参与所有研发的目的。”

李慎行看了一眼李谨言:“你说呢。怎么办。”

李谨言:“加油呗,还能怎么办。”

-----

何思齐都来“文军新城”一年了,李谨言和何思齐却没有半点要结婚的意思。

一向尊重孩子意愿的李文军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感觉像李谨言在吊着何思齐,不想负责一样。

他找了个晚上,特地把李谨言叫回来吃饭。

李谨言知道李文军有重要说,所以饭后坐在茶室里,聊了几句后就默默等着李文军来讲。

李文军:“你跟思齐的感情还好吧。”

李谨言:“挺好的。”

李文军:“那是不是该向何思齐求婚了。本来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总拖着也不好。”

李谨言:“还没想好。我们两个都不想要孩子。”

李文军一愣,下意识就问:“为什么?”

李谨言:“没什么,就是不想要。如果你们不答应这件事,我就打算单身一辈子。”

李文军的头开始疼了。

给他太多自由果然也有副作用。

李谨言说:“以后李宜修的孩子也可以继承家产。”

李文军皱眉:你要不听听你自己说的什么话?

李宜修才多大?

你现在生娃,孩子我还有力气帮你调教。

等到李宜修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我都六十多了,搞不好都被挂在墙上了。

你让我怎么放心?!!

李谨言接着说:“何思齐也没有意见。我觉得我们两现在这样挺好的。在一起开心的时候开心,不在一起又各有各的生活。”

李文军觉得很头疼。

那天说传承和接力,其实就是想对李谨言潜移默化。

现在发现,完全没有用。

那些什么“不生孩子老了以后谁来管你”这种话跟李谨言说也没有用。

毕竟连他自己都觉得,老了以后有机器人,不需要人伺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