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八十一章 自家事与别人家事

    十月十五,望日大朝会结束后,邵勋来到了仙居殿,探望父母。

    已经出月子的庾文君抱着九月初刚刚生下的儿子给二老看。

    而在今年三月,才人樊氏还生下一女,五月天折。

    目前,后宫之中淑仪庾氏、修华荀氏、美人崔氏都有身孕,便是今年邵勋的奋战成果了,超越姚老羌的目标已然遥不可及。

    吃过午饭后,邵勋拜别父母,和庾文君同乘一车离去。

    「以后还是不要生了。」邵勋看着皇后憔悴的面容,有些不忍。

    有需求了就去祸害玩具,甚至可以去掖庭、暴室的罪妇们身上随意发泄,让庾文君亏空元气生孩子实在不可取。

    听到邵勋关心的话,庾文君眼角带笑,情绪明显雀跃了起来,轻声道:「我要服侍你的呀·」

    「不行。」邵勋坚决地摇头,道:「你要陪我走到最后,很久很久。」

    庾文君轻轻笑了起来,抱着怀中的儿子,道:「阿晏,你没有弟弟妹妹了。

    3

    阿晏充耳不闻,睡得十分香甜。

    邵勋捏了捏儿子的脸,又轻轻捏了捏庾文君的脸。

    庾文君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邵勋愣了一下,这时候的庾文君兼具成熟风韵和母性光辉,让他心痒痒。

    自家小娇妻是真的好看。

    马车鳞而行,直入皇后寝宫甘露殿。

    将孩子交给乳娘后,庾文君唤来大长秋、宫正,吩咐了几句一一大长秋负责皇后寝宫事务,传达皇后旨意,宫正则管理女官,下辖尚宫、尚服、尚寝等局。

    片刻之后,尚服袁女正捧来了一些布匹。

    庾文君则靠在邵勋怀里说着闲话:「兄长在成都奔忙,也是为了夫君你,他就是做事急了些。」

    「我没有怪元规。」邵勋说道。

    「真的?」

    「真的。」

    「为什么?」

    邵勋轻抚庾文君的秀发,道:「因为你啊。」

    庾文君吃吃笑了起来,微微脸红地起身,从袁女正手中接过了一匹布,

    道:「兄长遣人送来的,宁州土豪进献的桐华布。」

    桐华布就是木棉花织成的布,前汉时称为「吉贝布」,是珠崖郡(后罢废,

    位于今海口市附近)的贡品。

    后汉时传闻是以梧桐木华织成的布,故称「桐华布」或「桐木布」。

    但邵勋知道,这不是梧桐花织成的布,而是用木棉花织成的,因为他知道后世有个城市叫攀枝花,而攀枝花就是木棉花。

    桐华布是南中特产,古袁牢国就大量纺织这种布,一开始是盖死人身上的,

    因其「洁白不受垢」,后来活人也穿,并对外出售,唐代一度非常流行,很多诗里面都提到这种布。

    邵勋对此不太感兴趣,他只注意到了宁州土豪给庾亮送礼。

    亮子可以啊,人家不给正牌都督王雀儿送礼,却送到了不直接管他们的庾亮手中。

    「拿着做几身衣服就行,剩下的可以作为奇物赏赐臣僚。」邵勋将布还给庾文君,说道。

    「给谁做?」庾文君问道。

    嗯?邵勋抬起头来看向妻子,竟然发现她目光中带点促狭的意味。

    「给你做抱腹,以后就穿着这个让朕看。」邵勋一把搂过妻子,亲了她脸蛋一口,笑道。

    庾文君微微扭头,看了袁女正一眼。

    袁氏行礼退去,微微有些酸涩。

    「夫君—」庾文君舒服地靠在邵勋宽广的怀里,说道:「春郎开过年来就要成婚,是不是该让梁奴回来了?

    1

    义子、义女成婚之后,韩王邵彦也要结婚了,王妃是北宫纯的孙女北宫氏。

    这项婚事「热度」不高,因为韩王地位就不高,且北宫纯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三个儿子要么在幕府为僚佐,要么在军中当着中层将校,还有一个在当县令。

    秦王邵瑾现在是并州观察处置使,带着一帮王府属吏在并州诸郡流动办公。

    邵勋也时不时听到一些汇报,六子的主要精力似乎放在开办学校上。这个可以,但能办成什么样很难说。

    办教育其实很难,教育对象是胡风浓郁地区的人的话就更难了。但他愿意做这些难事,那就可以。

    「梁奴才去并州多久?」邵勋无奈道:「你这个当娘亲的真是不晓事,你问问梁奴自己他愿不愿意回来?正是夯实根基的时候,回来作甚?」

    听到「夯实根基」四字,庾文君神色一动,连声道:「夫君,我知错了。」

    邵勋看着她小意的模样,突然笑了,道:「你啊,这么多年有长进,但不多。不过,谁让我当年一眼相中了你呢,这辈子只能认准你是我的妻了,这个亏也只能认下了。」

    庾文君脸有些红,但心中显然已经喜滋滋得不行了。当了这么多年夫妻,邵勋再清楚不过了。

    今天庾文君提这事不是没缘由的。

    今天的望日大朝会上,尚书令褚翠以天下一统为由一一很显然,他没把平州放在眼里一一请改元,大赦天下。

    邵勋同意了。

    阶段性目标完成,接下来是可以改元,颁发改元诏书一一每一次改元,必昭告天下,罗列前一阶段功绩,宣示下一阶段目标,并明确大赦范围,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免政策之类,总之不是小事。

    他已令太常寺在腊月前准备好几个年号以供备选。

    不过,邵勋没想到褚一招之后还有一招,他又请上尊号、立太子。

    改元、上尊号、立储君,一整套循序渐进,目的非常明确。

    邵勋几以为是亮子在当尚书令了,但有一说一,亮子在别人面前胆子很大,

    在他面前又不够大,他多半不敢第一个做这事。

    褚还是罗织了一些党羽的,有人帮腔,邵勋没有当场表态。

    他内心其实是有点倾向嫡长子梁奴的,但自家人知自家事,现在立了太子,

    他只会越看梁奴越不顺眼,最终能不能善终很难说。

    尤其是他现在身体康健,若再活二十年,梁奴真能扛得住二十年的明枪暗箭以及他邵某人内心中的防备吗?

    同时他也有些逆反心理。你们要立,那好,以后废太子时别逼逼。

    庾文君终究还是想得简单了也罢,有些事终究是避免不了的。

    他会尽力克制自己内心的厌恶。这种厌恶无关其他,只和皇帝与储君之间微妙的地位相关。

    ******

    离开甘露殿后,邵勋又回到了观风殿,于丽春台召见了民部(原左民部)尚书裴湛。

    「裴卿,慕容翰已在赴京途中,此人如何?」邵勋伸手让裴湛坐下,询问道。

    裴湛回道:「慕容翰乃慕容庾庶长子,因年岁较长,早早随征,颇受慕容庾倚重。此人有勇有谋,昔年宇文氏、高句丽、崔三家攻慕容,便有赖慕容翰献出破敌之策。又身形魁梧,臂长过膝,箭术通神,曾在马背上使用步弓,极为骇人。」

    「他体力也不错,策马冲阵,步战杀敌,从来没见他累过。有此数异,故深为嫡长子慕容忌惮。」

    顿了顿后,裴湛似乎在回忆当年寓居辽东时的旧事,片刻之后再度说道:「慕容生前较为宠爱翰、昭、仁三子,慕容作为嫡长子颇为不满,平日里就多有针对。在世时还好,兄弟几个固然不谐,总还能维持个体面。可他一死,慕容翰等人就各自不安,生怕遭到慕容毒手,于是慕容翰最先出奔。」

    「臣以为,慕容仁、慕容昭此刻多半也惊慌不已,或可诱其来降。异日进兵辽东,可少费不少事。」

    邵勋听完,久久不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幸好他现在年轻,身体康健,看不出什么问题。

    若没有一统天下,甚至连北方都没有统一,他死之后,诸子相争,出逃敌国,会怎样?

    这种事,历史上的南北朝可不鲜见啊。

    要想成大事,时势、能力、运气、寿命缺一不可。

    慕容吃亏就吃亏在他是上一辈的人,死在六十五岁这一年,比邵勋足足大了十九岁,几乎是一代人的差距了。

    「卿可否举荐贤才,招诱慕容氏子弟?」邵勋问道。

    「臣可书信旧友亲族,成不成看天意。」裴湛说道。

    「善。」邵勋赞道:「朕决意授慕容翰扬武将军,慕容诸子若愿来降,皆有官爵。」

    「陛下英明。」裴湛道。

    「昔有中州士人流落辽东,仕官慕容氏者甚多。此事朕会令鲁王与卿商议,

    能招抚则招抚,不能招抚便罢,尽量不要打草惊蛇。」邵勋说道:「裴卿多费心了,民部诸事若实在忙不过来,可暂先放一放,交予下僚处分。」

    「是。」裴湛应道,末了,又提醒道:「陛下若收留出逃的慕容氏子弟,可就与慕容再无转圜余地了,须得在边塞备兵,以防贼人掳掠。」

    邵勋缓缓点头,道:「卿径办招抚之事即可。」

    片刻之后,裴湛行礼告退。

    邵勋站在地图前看了片刻,也放下了这桩事。

    今年刚刚灭晋,暂时没有余力主动出击,还是得等一等。不过,准备事项是可以提前做起来的,比如拓跋和宇文,将来若攻打慕容鲜卑,他们是主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