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六十八章 摆烂

六月下旬,坏消息一条接一条。

至月底时,建邺有传言苏峻降了。梁人开出了太守的价码,苏峻不欲受,奈何部众们不想打了,纷纷谏争。

苏峻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于是率两万之众降梁。

退至广德的琅琊王司马冲遭受沈氏突袭,军众溃散,下落不明。

听闻他曾经要求进入广德城,但守军居然不顾他的身份,紧闭城门,谨防被沈氏追兵冲进城内。

司马冲无奈遁走,再无音讯。有人说他带着亲信逃到了新安,为郡人所执。

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不像假的,建邺上下都信一一这个时候,好消息哪怕是真的众人都不信,坏消息纵是假的也信。

弘训营位于台城西北角,一墙之隔便是运渎。

这个时候,有人撑着小船自河面上远去,船上装满了各色器物。虽被篷布盖着,但还是可以窥得一角:多为宫中使用的小件物事,不贵,但也不便宜,比如会稽、吴郡选送的精品青瓷什么的。

石贵嫔登楼眺望,心下凄然,居然有人开始盗卖宫中物事了。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两个月没怎么发钱粮,还不充许人家自己想办法?

只是,怎么看一股亡国气象罢了,让人心中难受,于是她看了会就不看了,

转过身来看向山宜男,道:「皇后,我儿道让到底去哪了?」

山宜男的脸色也很不好看,片刻之后,轻声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琅琊王既已领兵出征,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得轻巧!」事到如今,石贵嫔也不想再对山宜男客气了,愤然道:「他明明可以不用出征的。宗室那么多,随便选一个不行吗?偏偏将我儿派出去,你安的什么心?他若留在建邮,便是大厦倾覆,也未必会死。哪用像现在这般生死不知?」

「建邺城破之时,便是你我亦不得免。早死晚死罢了,又有多少区别呢?」

山宜男说道。

听到这般让人毛骨悚然的话,石贵嫔有些震惊。

她惯居于深宫,虽然偶尔听到些这里失败、那里投降的消息,但都不全面,

更不知道意味着什么。说难听点,还没正月初九夜一些跑散了的梁军游骑隔河朝弘训宫城墙射箭让她心生震撼呢。

那一天过后,建邺局势大体平稳,她也不再惊慌了,刻意不多想,就这么安安稳稳地过着日子。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如今的盛夏,好像一切都恢复正常了一一只要不多想,只要敌人没杀到眼前,一切都是正常的,日子怎么都能过下去。

但现在好像不能再装不知道了,因为山宜男说她们都要死,这让石贵嫔有些破防,因为她不想死,一点也不!

「死?不可能!」她有些应激反应,然后又有些想哭泣,可能觉得在晚辈面前流眼泪不太合适,生生戀了回去,颤声道:「我向居深宫,从没管过这个天下。大厦将倾与我何干?倒是你,权欲这般旺盛,管这管那的,争来斗去。大普亡国,你难辞其咎,就你该死!」

山宜男黯然低头。

刚嫁过来时,她权欲旺盛吗?不。

只是什么时候走到这个地步呢?她有点记不清了。太多事,一桩桩一件件,

逼着她站出来往前走,仿佛只要稍稍停顿,就会坠入深渊一样。

「怎么?舍不得死了?」石贵嫔冷笑道:「也是。像你这种利欲熏心,惯会鸡司晨的妇人,才舍不得死呢!」

山宜男不想和她多话,只道:「若你就这些话,我便走了。」

石贵嫔愣了一愣,想到儿子还下落不明,终究缓和了语气,道:「事已至此,不如想法子谈谈归顺之事,如何?这样也能少死人,少造杀孽。」

「宫中那些僧侣道士是你请来的吧?」山宜男看了她一眼,问道。

「是,为死难军民祈福。」石贵嫔说道。

「你可知临海郡有天师道妖人造反,弑杀郡吏?」山宜男问道。

「这却不知—」

「都清出去吧。保不齐里面有妖贼呢?」

石贵嫔迟疑片刻,点了点头。她怕死,万一真有妖贼确乃可虑之事,今天就让人请走。

「弘训宫用度可有短缺?」

「少了许多。不过我也知道,时局艰难,能果腹就行了,不能奢求太多。」石贵嫔叹息道:「忍一忍,忍过去就好了。」

待遇从山珍海味削减到肉奶都要限量供应,日子确实「太难」了!

不过对她们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人来说,这确实是苦日子,需要忍耐。而石贵嫔话语中透露的意思是她只打算忍一时,而不准备长久忍下去。

对她来说,天下是男人的事情。

那么多公卿将相、数以十万计的军队,连连丧师失地,以致梁军迫近建邮,

百姓生灵涂炭,宗庙即将失守,怎么能怪她呢?

她只是被养在深宫的女人,服侍男人,抚慰男人才是她的本分,天下与她何干?

让她死节是万万不能的,你若因此而怪罪她恬不知耻,那她可要反问你了,

因天下倾覆而责备一妇人,你置大晋朝的公卿将师们于何地?

山宜男似是知道石贵嫔的想法,也不多言,随便说了几句后,在石贵嫔欲言又止中,悄然离去.—·

盛夏了,建邮宫中草木幽深。

正午的阳光十分明亮,但殿室内部却显得有些昏暗。

山宜男以前从没有过这种感觉,许是心境的变化,让她注意到了一些以前不曾关注的东西。

亭台楼阁之间,腐烂的莲叶带着股甜腻的气息。

营建之时采用的旧木料斑驳不已,苍老得仿佛大晋天下一般。

穿过连廊之时,穿堂风忽然而至。

山宜男停下了脚步,任裙袂飞扬,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身边还跟着宫人,但她就觉得这股风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空空落落,寂无人影。

原来,这座宫殿如此空荡,如此让人无凭无依。

她轻轻晃了一下,累了。

宫人们一阵惊呼,纷纷上前。

山宜男摆了摆手,扶着廊柱缓缓坐下,仿佛失去了大部分精气神一般。

许久之后,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周遭的一切似乎又都活了过来。

蝉鸣依旧,阳光正烈。

荷花在池中争奇斗艳,风铃叮当作响。

一切都很正常,变的或许只有人。

她缓缓起身,慢慢来到了式乾殿。

案几上堆放着很多奏疏,有的是从丞相府送来天子寝殿的,有的则是从前朝(太极殿)送来。

若在以往,她会耐着性子一一审阅,给出意见,但今天她却觉得浑身懒洋洋的,坐在那里一点劲都提不起来。

好久没嗅过花香了。

少女时的她就喜欢在缤纷落英之中起舞,便是嫁人之后还偶然为之。只是后来太多事压在她身上,让她觉得做这些事不庄重、不严肃,便不再做了。

她想强迫自己收摄心神,看一看奏疏,为这个天下再努力一把,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

勉强拿起一本山遐自芜湖写来的奏疏,却只觉反胃、恶心,她甚至都不敢掀开,怕从里面又看到什么坏消息,她难以承受的坏消息。

她自嘲地笑了笑。

她只是个女人,终究比不了那些有钢铁般意志的男人,比如丞相王导,甚至是洛阳的那位亲冒矢石,杀得白刃血纷纷的邵太白。

平日里威严厚重,事到临头又提前放弃,说的就是她啊。

只不过不这样又如何呢?

诸葛恢献荆州而降,江北重镇次第陷落,江南诸郡也是一团糟,崩溃已然不远。

上直的官员一天比一天少,就连宫中都有人盗卖财物,散走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天子还终日醉酒,唉声叹气。

这般情景,换谁能坚持下去呢?人心不再,纵是宣景复生又如何?

她挑不起这个担子了。

仿佛有无形的压力一般,压着她一点点伏倒在案上。

不再庄重笔直地坐在那里,不用顾忌别人的目光,头枕着手臂,慵懒无力地翻开奏疏,用旁观者的态度看着一行行字。

字似乎不那么难看了,内容也没那么可怕了,这种感觉好舒服、好轻松。

山遐罗里吧嗦地说了一大堆,说要率部撤回建邺。

她满不在乎地提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卿自决可也。」

王彬说荆州水师势大,双方激战良久,已然快要坚持不住,请速发援军。

山宜男从头看到尾。若在以往,她定然要想办法解决,为此弹精竭虑,吃不好睡不好,忧心,但在这一刻,摆烂的她没有回复半个字。

原来逃避责任的感觉这么好。

看着看着,她又厌烦了,将一堆奏疏拂至毡毯之上。

现在的她什么都不想做,只觉心里空落落的,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

二十九岁了,这一辈子也不知道过的什么。

幼失恬恃,伶仃孤苦,由族中长辈抚养长大,从小就被灌输以后要照拂族人。

定下婚事之后,她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先为王妃,再为太子妃,终至皇后。

到了这个地步,她觉得自己应该自由一些了,应该不用活得那么累了,到头来反倒更加不得自由。

反正都要死了,山家的一切又一一与我何干!

原来,说出「与我何干」四个字是如此之爽。

山宜男哭着哭着,又笑了起来。

到头来,她还不如石贵嫔想得通透。

但那个女人太让人生厌,她不想在她面前丢面子,留下任何软弱之态。

山宜男缓缓坐直了身子,悄悄擦拭掉眼泪,然后将奏疏一份份捡起。

打开第一份之后,细细阅览,写下批注,令大鸿胪清点冥器,随时准备下赐给已在弥留之际的刘琨。

复打开第二份,驳回了廷尉欲抓捕苏峻之弟苏逸治罪的请求。

接着打开第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