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
小
大
金门坞小院的墙角,开了点点梅花。
一行三人坐在庭院内。早春的暖阳落在身上,倒也没那么冷。
乐氏来到了卧房,找寻烹煮茶水的器具。
坞堡初成,连仆婢都没有,只能亲自动手。
但乐氏的脸上却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仿佛丈夫的朋友来访,她作为女主人出面招待一样。
卧房内比较粗陋,她也是第一次进,找来找去,脚下被绊了一个趔趄。
乐氏吓了一跳,轻轻拾起那块砖,准备放回原位。
蓦地,她的手顿住了,因为那块砖的反面,刻了一个个大大的“乐”字。
她定了好久,若无其事地把砖放回去,然后找到茶锅、茶具,煮茶去了。
庭院中,邵勋侃侃而谈:“东燕王带了许多并州百姓东行,河北定然会乱起来。”
卢志不置可否。
东燕王腾带过去的并州百姓,看似流民,实则不然。
这批百姓是有组织的,且多为青壮,里面甚至有不少并州兵将,如州将田甄、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听从官府指挥,号为“乞活军”。
说他们是流民军,那是不对的。
因为正统的流民军会被官军镇压,乞活军不但不会被镇压,官府还会给予钱粮、武器资助。
说白了,就是原并州刺史亲自带着他们到河北讨饭罢了。
见卢志不说话,邵勋也懒得多说了,只略略点了一句,道:“成都王在河北的余泽,不是无限挥霍的。”
卢志听他这么说,也摇了摇头。
“如果这也做不到,能否帮忙一事?”邵勋问道。
“何事?”卢志问道。
“汲郡太守庾公,手握雄兵一万。”邵勋说道:“他在司州地界,与河北无干。若诸位将军不入汲郡地界,庾公自然也没兴趣出境扫敌。”
卢志思虑良久,最后终于点了点头。
对河北“义军”来说,最怕的是腹背受敌。如果汲郡方向与他们井水不犯河水,那自然是最好的。而且,去年打过汲郡了,没打下。相反,阳平等郡都攻克了。
原因也知道。汲郡太守庾琛比较谨慎,仓促之间没有用当地士族、豪强的兵,而是以带过去的一千王国军为骨干,招募勇壮,固守城池。虽然比较狼狈,但到底守住了。
如今过去了一年,庾琛在当地慢慢打开了局面,部分士族、豪强献上钱粮,让庾琛养了三千兵士。这個郡,确实不太好打,没必要硬来。
庾亮在一旁听到谈论自己的父亲,顿时想要说话。
邵勋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安静。
庾亮果然就安静了。
卢志默默看着,暗忖邵勋虽然不被越府士人接纳,但这几年他也不是白混的,至少得到了糜、庾、徐三家的善意,且在其年轻一辈的子弟中著有威信,很不容易了。
“诸位将军若在河北待不下去,自可来梁县找我。”邵勋又道。
卢志闻言却摇了摇头,道:“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怕是不会来。再者,我的话他们也不一定听了,只能尽力而为。”
邵勋点了点头,和他预想的一样。
他现在只是小露了一把脸,但别人真知道他有多少家底么?这可不一定。甚至就连庾亮、糜晃都不知道他控制着多少军民。
“卢公今后有何打算?”邵勋问道。
卢志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或会去太傅那里谋一幕职吧。”
“太傅幕府事务繁杂,又无亲朋故旧,去了没甚意思。”邵勋看了他一眼,道:“不如谋个太守之职,襄城、顺阳就不错。”
在司马颖最得势的那会,卢志可是第三品的中书监,大权在握。转头去任太守,固然低了,可谁让他“犯了错误”,是被清洗的那一批人呢?
卢志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向闻将军帐下有银枪、长剑二军,可否见识一番?”
“卢公今日来得却是巧了。”邵勋笑道:“长剑军不在,但银枪军却大部汇集于此。走吧,去山下看看。”
说完,他喊来唐剑,让他通知诸位幢主整队。
正月初七之后,银枪军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扩编。
原第四幢392名官兵扩编为第四、第五幢,总计一千二百人出头。
这不到四百名士卒中,大部分是两年兵,少部分是一年兵,扩编之后,这两幢将以新兵为主,老兵只占三分之一。
一至三幢一千八百余兵中,一年兵占了三分之二,两年兵占了两成多,三四年的兵还不到一成。
第一幢参加过屠杀鲜卑的战斗,有所战损,补充缺额之后,整体战斗力应该是五个幢里面最强的。
总体而言,第一幢战斗力最强,二、三幢次之,四、五幢再次之。
今年还会组建第六幢,大概在三四月间。
第一批东海学兵中又有十余人满十五岁,洛阳二期中则有二十余人满十五岁,且学习快三年了。太原三期子弟中,到四月份会有一批人学习满两年,年纪也合适。
这些人加起来,差不多可以按照旧架构组建满编的一幢六百人。
老规矩,还是招募一张白纸的新人,学生兵从伍长、什长、队主做起,锻炼自己的能力,一到两年后扩军之时,再让他们各升一级,为自己掌控更多的兵马。
去年年底回到洛阳时,邵勋还带回了一批长安百姓,主要是女人和少年。
鲜卑在长安杀了一万多人,许多少年成了孤儿。
很多女人失去了亲人,虽然她们本人侥幸活了下来。
这部分人自愿跟着邵勋来洛阳,陆陆续续都安置好了——银枪军的大头兵们,对这些遭受过不幸的女人还真的很感兴趣,认为她们比庄户家的女子好看多了,故十分抢手,已有不少对成婚了。
妈的,人人都是曹贼。
总计168名长安少年被编为第五期学生兵,今年正式接受教育。
东海一期、洛阳二期、太原三期、梁国四期、长安五期,基本已经形成完备的梯队建设了。
人数也比较多,邵勋甚至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的教学,只制定计划、参与管理。
文墨方面有专人教,武技则聘请了武师。
邵勋的角色,更像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负责解决学生们的生活问题。
源源不断地制造粗通文墨、初步武艺入门的学生兵,从底层军官干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有点工业化流水线的味道了。
毫无疑问,银枪军的成长与壮大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邵勋主要还是靠禁军和长剑军这种现成的队伍打天下,但他相信,总有一天银枪军会挑起大梁,成为他的核心武力。
那个时间节点,说不定就是在天下最为混乱的时候。
当乐氏端着煮好的茶水来到庭院时,邵、卢、庾三人早已离开。
而这个时候,山脚下已经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她连忙放下茶水,冲进了卧房,取下墙体上一块木板,透过菱格形的窗口,俯瞰而下。
整整三千名士兵正鱼贯而行,在一片空地上列阵。
他们身披铁铠,腰间插着弓梢、箭囊、环首刀,手臂上还绑着个小圆盾。
不一会儿,略有些乱糟糟的阵型便列好了。
乐氏趴在窗口,目光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那个男人。
他穿着大红色的戎袍,身披金甲,左手挽马缰,右手高举。
每至一处,立刻有人带头高呼。
“万胜”的声音此起彼伏,永不停歇,震得山上的鸟兽都有些骚动,震得远处驿道上的车马都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乐氏看了好久,才悄悄把木板封上,然后站在卧房中一块有些松动的地砖上,绣履踏啊踏,嘴角带着笑容。
山下的卢志则有些吃惊。
庾亮更是大张着嘴巴,仿佛处于失神状态。
三千甲士?!
经历了这几年的战争,他不是一点不知兵。至少,他清楚一个军阵里面不需要人人都披铁铠,很多时候只要最前面那几排人有就勉强可上阵了。
三千身披铁铠的甲士,配个一万轻甲、无甲士卒,拉出去就是一万多兵马啊,还是挺正规的那种。
难怪、难怪了……
他突然间有些羡慕,背靠洛阳朝廷,本身又是禁军大将,这起家速度确实快。
不过,他也清楚,小郎君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身上已经有五六处伤疤了。
这些家业,都是拿命搏来的。
这个世道,对肯拿命来搏的人越来越友好了。
世家子如果还想依靠家族世代积累来和他们拼,不一定拼得过啊。
世家大族每年出产多少粮食,增加多少财富,基本是恒定的。
但这些武人则不一样,有时候就突然间一夜暴富,比如抢了许昌武库,然后拉起数量吓人的兵马。
“邵将军,你这……”卢志愣了好久,突然间摇头苦笑,道:“便是在河北,也排得上名号了。公师藩败亡前,还没这个家底呢。”
邵勋看了他一眼。
卢志果然与河北叛将藕断丝连,连公师藩多少家底都知道。
“与河北诸将却不好比,我这银枪军儿郎,却还脱不了繁重的劳作,只能算半脱产。若哪天能心无旁骛锤炼技艺,才是一支强军。”邵勋笑道:“我之前说的话仍然有效,河北诸将若愿来梁县看看,欢迎之至。”
卢志长叹一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是聪明人,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家大族强在哪里?人脉、权势先不谈,他们最重要的优势是有众多宝贵的人才。
动辄数百人、千余人的大家族,挑挑拣拣,总能找到一些堪用的人才。
跟随了家族几代人的部曲之中,也会出一些人才。
随后,他们便可以这些人才为凭,打理地方,扩军备战。
邵勋走了另一条路,自己批量培养人才,以师生关系为纽带,以恩情维系。虽然整体质量可能不如某些世家大族,但至少是有了。
这有点像胡人部落了。
他们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形,以本部落的贵人、奴仆为基干,扩充部伍,四处征战。
他们的人才质量同样一言难尽,与邵勋差相仿佛,甚至还更差一些。
但能打就行。
你能打之后,总会有人来投靠。
邵勋的名气如果再大一些,部队再强一些,再赶上好时候,说不一定就能一跃而起,成为北地有名有姓的军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卢志心事重重,一潭死水的内心更起了些许波澜。
邵勋今日有向他亮家底的意味,这意味着他已经无需再保密自己的实力了。
这个人,野心不小啊。
不过,对他卢志而言,或许不是什么坏事。
一行三人坐在庭院内。早春的暖阳落在身上,倒也没那么冷。
乐氏来到了卧房,找寻烹煮茶水的器具。
坞堡初成,连仆婢都没有,只能亲自动手。
但乐氏的脸上却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仿佛丈夫的朋友来访,她作为女主人出面招待一样。
卧房内比较粗陋,她也是第一次进,找来找去,脚下被绊了一个趔趄。
乐氏吓了一跳,轻轻拾起那块砖,准备放回原位。
蓦地,她的手顿住了,因为那块砖的反面,刻了一个个大大的“乐”字。
她定了好久,若无其事地把砖放回去,然后找到茶锅、茶具,煮茶去了。
庭院中,邵勋侃侃而谈:“东燕王带了许多并州百姓东行,河北定然会乱起来。”
卢志不置可否。
东燕王腾带过去的并州百姓,看似流民,实则不然。
这批百姓是有组织的,且多为青壮,里面甚至有不少并州兵将,如州将田甄、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听从官府指挥,号为“乞活军”。
说他们是流民军,那是不对的。
因为正统的流民军会被官军镇压,乞活军不但不会被镇压,官府还会给予钱粮、武器资助。
说白了,就是原并州刺史亲自带着他们到河北讨饭罢了。
见卢志不说话,邵勋也懒得多说了,只略略点了一句,道:“成都王在河北的余泽,不是无限挥霍的。”
卢志听他这么说,也摇了摇头。
“如果这也做不到,能否帮忙一事?”邵勋问道。
“何事?”卢志问道。
“汲郡太守庾公,手握雄兵一万。”邵勋说道:“他在司州地界,与河北无干。若诸位将军不入汲郡地界,庾公自然也没兴趣出境扫敌。”
卢志思虑良久,最后终于点了点头。
对河北“义军”来说,最怕的是腹背受敌。如果汲郡方向与他们井水不犯河水,那自然是最好的。而且,去年打过汲郡了,没打下。相反,阳平等郡都攻克了。
原因也知道。汲郡太守庾琛比较谨慎,仓促之间没有用当地士族、豪强的兵,而是以带过去的一千王国军为骨干,招募勇壮,固守城池。虽然比较狼狈,但到底守住了。
如今过去了一年,庾琛在当地慢慢打开了局面,部分士族、豪强献上钱粮,让庾琛养了三千兵士。这個郡,确实不太好打,没必要硬来。
庾亮在一旁听到谈论自己的父亲,顿时想要说话。
邵勋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安静。
庾亮果然就安静了。
卢志默默看着,暗忖邵勋虽然不被越府士人接纳,但这几年他也不是白混的,至少得到了糜、庾、徐三家的善意,且在其年轻一辈的子弟中著有威信,很不容易了。
“诸位将军若在河北待不下去,自可来梁县找我。”邵勋又道。
卢志闻言却摇了摇头,道:“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怕是不会来。再者,我的话他们也不一定听了,只能尽力而为。”
邵勋点了点头,和他预想的一样。
他现在只是小露了一把脸,但别人真知道他有多少家底么?这可不一定。甚至就连庾亮、糜晃都不知道他控制着多少军民。
“卢公今后有何打算?”邵勋问道。
卢志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或会去太傅那里谋一幕职吧。”
“太傅幕府事务繁杂,又无亲朋故旧,去了没甚意思。”邵勋看了他一眼,道:“不如谋个太守之职,襄城、顺阳就不错。”
在司马颖最得势的那会,卢志可是第三品的中书监,大权在握。转头去任太守,固然低了,可谁让他“犯了错误”,是被清洗的那一批人呢?
卢志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向闻将军帐下有银枪、长剑二军,可否见识一番?”
“卢公今日来得却是巧了。”邵勋笑道:“长剑军不在,但银枪军却大部汇集于此。走吧,去山下看看。”
说完,他喊来唐剑,让他通知诸位幢主整队。
正月初七之后,银枪军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扩编。
原第四幢392名官兵扩编为第四、第五幢,总计一千二百人出头。
这不到四百名士卒中,大部分是两年兵,少部分是一年兵,扩编之后,这两幢将以新兵为主,老兵只占三分之一。
一至三幢一千八百余兵中,一年兵占了三分之二,两年兵占了两成多,三四年的兵还不到一成。
第一幢参加过屠杀鲜卑的战斗,有所战损,补充缺额之后,整体战斗力应该是五个幢里面最强的。
总体而言,第一幢战斗力最强,二、三幢次之,四、五幢再次之。
今年还会组建第六幢,大概在三四月间。
第一批东海学兵中又有十余人满十五岁,洛阳二期中则有二十余人满十五岁,且学习快三年了。太原三期子弟中,到四月份会有一批人学习满两年,年纪也合适。
这些人加起来,差不多可以按照旧架构组建满编的一幢六百人。
老规矩,还是招募一张白纸的新人,学生兵从伍长、什长、队主做起,锻炼自己的能力,一到两年后扩军之时,再让他们各升一级,为自己掌控更多的兵马。
去年年底回到洛阳时,邵勋还带回了一批长安百姓,主要是女人和少年。
鲜卑在长安杀了一万多人,许多少年成了孤儿。
很多女人失去了亲人,虽然她们本人侥幸活了下来。
这部分人自愿跟着邵勋来洛阳,陆陆续续都安置好了——银枪军的大头兵们,对这些遭受过不幸的女人还真的很感兴趣,认为她们比庄户家的女子好看多了,故十分抢手,已有不少对成婚了。
妈的,人人都是曹贼。
总计168名长安少年被编为第五期学生兵,今年正式接受教育。
东海一期、洛阳二期、太原三期、梁国四期、长安五期,基本已经形成完备的梯队建设了。
人数也比较多,邵勋甚至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的教学,只制定计划、参与管理。
文墨方面有专人教,武技则聘请了武师。
邵勋的角色,更像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负责解决学生们的生活问题。
源源不断地制造粗通文墨、初步武艺入门的学生兵,从底层军官干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有点工业化流水线的味道了。
毫无疑问,银枪军的成长与壮大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邵勋主要还是靠禁军和长剑军这种现成的队伍打天下,但他相信,总有一天银枪军会挑起大梁,成为他的核心武力。
那个时间节点,说不定就是在天下最为混乱的时候。
当乐氏端着煮好的茶水来到庭院时,邵、卢、庾三人早已离开。
而这个时候,山脚下已经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她连忙放下茶水,冲进了卧房,取下墙体上一块木板,透过菱格形的窗口,俯瞰而下。
整整三千名士兵正鱼贯而行,在一片空地上列阵。
他们身披铁铠,腰间插着弓梢、箭囊、环首刀,手臂上还绑着个小圆盾。
不一会儿,略有些乱糟糟的阵型便列好了。
乐氏趴在窗口,目光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那个男人。
他穿着大红色的戎袍,身披金甲,左手挽马缰,右手高举。
每至一处,立刻有人带头高呼。
“万胜”的声音此起彼伏,永不停歇,震得山上的鸟兽都有些骚动,震得远处驿道上的车马都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乐氏看了好久,才悄悄把木板封上,然后站在卧房中一块有些松动的地砖上,绣履踏啊踏,嘴角带着笑容。
山下的卢志则有些吃惊。
庾亮更是大张着嘴巴,仿佛处于失神状态。
三千甲士?!
经历了这几年的战争,他不是一点不知兵。至少,他清楚一个军阵里面不需要人人都披铁铠,很多时候只要最前面那几排人有就勉强可上阵了。
三千身披铁铠的甲士,配个一万轻甲、无甲士卒,拉出去就是一万多兵马啊,还是挺正规的那种。
难怪、难怪了……
他突然间有些羡慕,背靠洛阳朝廷,本身又是禁军大将,这起家速度确实快。
不过,他也清楚,小郎君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身上已经有五六处伤疤了。
这些家业,都是拿命搏来的。
这个世道,对肯拿命来搏的人越来越友好了。
世家子如果还想依靠家族世代积累来和他们拼,不一定拼得过啊。
世家大族每年出产多少粮食,增加多少财富,基本是恒定的。
但这些武人则不一样,有时候就突然间一夜暴富,比如抢了许昌武库,然后拉起数量吓人的兵马。
“邵将军,你这……”卢志愣了好久,突然间摇头苦笑,道:“便是在河北,也排得上名号了。公师藩败亡前,还没这个家底呢。”
邵勋看了他一眼。
卢志果然与河北叛将藕断丝连,连公师藩多少家底都知道。
“与河北诸将却不好比,我这银枪军儿郎,却还脱不了繁重的劳作,只能算半脱产。若哪天能心无旁骛锤炼技艺,才是一支强军。”邵勋笑道:“我之前说的话仍然有效,河北诸将若愿来梁县看看,欢迎之至。”
卢志长叹一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是聪明人,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家大族强在哪里?人脉、权势先不谈,他们最重要的优势是有众多宝贵的人才。
动辄数百人、千余人的大家族,挑挑拣拣,总能找到一些堪用的人才。
跟随了家族几代人的部曲之中,也会出一些人才。
随后,他们便可以这些人才为凭,打理地方,扩军备战。
邵勋走了另一条路,自己批量培养人才,以师生关系为纽带,以恩情维系。虽然整体质量可能不如某些世家大族,但至少是有了。
这有点像胡人部落了。
他们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形,以本部落的贵人、奴仆为基干,扩充部伍,四处征战。
他们的人才质量同样一言难尽,与邵勋差相仿佛,甚至还更差一些。
但能打就行。
你能打之后,总会有人来投靠。
邵勋的名气如果再大一些,部队再强一些,再赶上好时候,说不一定就能一跃而起,成为北地有名有姓的军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卢志心事重重,一潭死水的内心更起了些许波澜。
邵勋今日有向他亮家底的意味,这意味着他已经无需再保密自己的实力了。
这个人,野心不小啊。
不过,对他卢志而言,或许不是什么坏事。